學達書庫 > 元好問 > 元好問文集 | 上頁 下頁
清涼相禪師墓銘


  清涼,唐廢寺。大定中,第一代琇公開荊棘立之,在兩山間,初無所知名。琇歿後,遂虛席。久之,西岩德來居。德,輩流中號為楚楚者,又屏山李公為之護持,苟可以用力,則無不至,而亦竟無所成。蓋又一再傳,而得吾西溪師。西溪道行清實,臨濟一枝以北向上諸人,至推其餘以接物,則又以為大夫士之賢而文者也。山中人舊熟師名,及受請,無賢不肖皆喜曰:「相禪師來,清涼不寂寞矣。」當是時,諸禪方以貲雄相誇,齋鼓粥魚之聲,殷然山谷間。清涼儉狹僻左,僅庇風雨,石田不能百畝。師一顧盼而雲山為之改色,向之相誇者,皆自是缺然矣。

  師諱弘相,出於沂水王氏。幼即棄其家為佛子,事沂州普照僧祖照。年十九,以誦經通,得僧服,乃恣讀內外書凡十年,多所究觀。聞虛明亨和尚住普照,道價重一時,乃盡棄所學而學焉。虛明知其不凡,欣然納之。又十年,乃佩其印出世,住鄭州之大覺、嵩山之小林、沂州之普照,最後住清涼。

  師勤於接納,有諮決之者,為之征詰開示,傾囷倒廩,無複餘地,故雖退居謝事,而學者益親之。以某年月日示疾,終於寢室,閱世六十有四,夏坐四十有六。所度十人:曰義、曰喆,而為上首。所證三人:曰顯,今嗣師席;曰靜、曰雋。所著文集三,曰《歸樂》、曰《退休》、曰《清涼》,並錄一卷,傳諸方。顯等以某年月日,奉師遺骨塔於西溪之上,以狀來乞銘。凡此皆狀所言也。

  初予未識師,有傳其詩與文來者,予愛其文頗能道所欲言,詩則清而圓,有晚唐以來風調。其深入理窟,七縱八橫,則又于近世詩僧不多見也。及登其堂,香火間有程沂州戩名幡,問之侍者:「師與程遊甚款,歿後歲時祀之。」予用是與之交。嘗同游蘭若峰,道中談避寇時事,師以為:「凡出身以對世者,能外生死,然後能有所立。生死雖大事,視之要如翻覆手然,則坎止流行,無不可者。此須從靜功中來,念念不置,境當自熟耳。」時小雪後,路峻而石滑,師已老,力不能自持,足一跌,翻折而墜,同行者失聲而莫能救,直下數十尺,僅礙大樹而止。予驚問:「寧有所損否?」師神色自若,徐:「學禪四十年,腳跟乃為石頭所勘。」聞者皆大笑,然亦歎境熟之言,果其日用事而不妄也。

  予嘗論師之為人,款曲周密而疾惡太甚,人有不合理者,必大數之,怫然之氣不能自掩。平居教學者:「禪道微矣,非專一而靜,則決不可入。世間學,謾廢日力耳。」及自為詩,則言語動作一切以寓之,至食息頃不能忘,此為不可曉者。今年西堂成,約予來習靜度此夏,比京師歸而師歿矣,惜予欲叩其所知而不及也!乃為之銘曰:

  理性與融,物跡與通。
  不雷不霆,有聲隆隆。
  宴坐中林,薇藿不充。
  朝詩有瓢,暮詩有筒。
  澹其無心,愈出愈工。
  處順而老,安常而終。
  覺海虛舟,莫知所窮。
  嘗試臨西溪揖層峰,萬景前陳,而白塔屹乎其中。
  悠然而雲,泠然而風,頹然而石,鬱然而松。
  彼上人者,且未泯其音容。
  孰亡孰存,孰異孰同?
  招歸來而不可待,耿月出兮山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