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溫庭筠 > 幹饌子 | 上頁 下頁
幹饌酒與起馬盅


  幹饌酒,與「湯酒」相對而言,都指不在飯時候的吃酒。幹饌酒,用盤碟裝點心、乾果,如餅乾、花生之類,稍講究點,一般四色以上,酒必須有、可以不吃。一般來說,不用上桌,吃食拿茶几擺在客人身邊即可。

  吃幹饌酒,多在與客人閑坐聊天之時。或者熟人臨時幫了點小忙,又還沒到吃飯時候。請郎中來看病,家裡有病人,沒心情整治湯酒,往往也吃幹饌酒。後來有了青黴素,因為皮試時間長,中途吃點幹饌酒,酒酣耳熱之際,可能記不住皮試時間,一針下去,嗚呼哀哉。上世紀末,老家郎中,紮死人者,十有八九。據說鄰家孩子死後,郎中請兩家「轉折親」居中調解,只陪了3000塊。真是嗚呼痛哉!

  湯酒,得動鍋子燒火做菜,不一定有湯,但肉必須有。菜不夠,也可以用乾果等湊盤。這個一般得上桌吃了。

  起馬盅,顧名思義,自然是起馬前吃的酒。老家偏遠,絕大多數人一輩子沒見過馬,但不妨礙吃起馬盅,如果您是大姓長房,吃起馬盅更是常有的事。一般結婚、洗三朝、滿歲酒宴,須吃起馬盅。實際就是大客(女方本家長輩)動身前吃的送行酒。有大客就必須有陪客,事實上,吃起馬盅,只是散客除外。酒席與中午正席同,酒一般也須燙熱,當然不一定都要喝,不吃飯只吃菜。時間在下午3~5點,視路程遠近而定。後來小汽車多起來,吃過晚宴,也不耽誤回城,「起馬盅」就消失在歷史的雲海裡了。

  鄉下老人多不大識字,但口裡有很多古字眼,說的時候語焉不詳,關鍵字吐音含糊。昨編《乾饌子》,夜來枕上無眠,忽然醒悟,鄉下老人說的幹□酒——我一直以為是乾巴酒——不就是幹饌酒麼?再看其序言「非炰非炙」,確實乾巴。炰,從灬從包,灬不是火是熱騰騰的油,我們管油炸糯米團子(元宵)之類叫炰。炰與炸的區別是炰的油多,炸的油少,炰是在油裡打滾,炸是在鍋裡橫跳。

  於是欣然改乾饌子為幹饌子。溫庭筠與段成式關係密切,情逾兄弟,兩人著作都以吃食自比,那麼書名應該是可以作互文看待的。《幹饌子》篇幅短,是茶几上擺放的幾碟精緻休閒小吃;《酉陽雜俎》收納多,是長桌席上湯汁淋漓的水陸雜陳。

  2021年4月9日,獨孤氏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