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世貞 > 藝苑卮言 | 上頁 下頁 |
卷二(2) |
|
古逸詩箴銘謳謠之類,其語可入《三百篇》者:「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君子有酒,小人鼓缶。」「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薑,無棄蕉萃。」「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俟河之清,人壽幾何?」「馬之剛矣,轡之柔矣。馬亦不剛,轡亦不柔。志氣麃麃,取予不疑。」「棠棣之華,翩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魚在在藻,厥志在餌。」「九變複貫,知言之選。」「皎皎練絲,在所染之。」 ──右逸詩 「立我烝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康衢》「黃之池,其馬歕沙。皇人威儀。黃之澤,其馬歕玉。皇人受穀。」「白雲在天,山陵自出。」《白雲》 ──右謠 「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卿雲》「南山有烏,北山有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烏鵲》「日月昭昭兮寢已馳,與子斯兮蘆之漪。」《漁父》 ──右歌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漪蘭》「隴頭流水,流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隴頭》 ──右操 「皇皇惟敬口,口生垢,口戕口。」口「與其溺於人也,甯溺於淵。溺于淵,猶可遊也。溺於人,灑中救也。」盥盤「毋曰胡傷,其禍將長。」楹「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敢餘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餘口。」《鼎》 ──右銘 「荷花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舜祠田「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風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用祭天》 ──右辭 「鳳凰於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于薑。」《懿氏》 ──右繇 「涓涓不塞,將為江河。」黃帝語「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右諺 漢魏人詩語,有極得《三百篇》遺意者,謾記於後:「非惟雨之,又潤澤之。非惟徧之,我汜布濩之。」「般般之獸,樂我君囿。」「總齊群邦,以翼大商。迭彼大彭,勳績惟光。」「誰謂華高,企其齊而。誰謂德難,厲其其庶而。」「金支秀華,庶眊翠旌。」「王侯秉德,其鄰翼翼,顯明昭式。」「惟德之臧,建侯之常。」「如山如嶽,嵩如不傾。如江如河,澹如不盈。」「大海蕩蕩,水所歸。高賢愉愉,民所懷。」「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此二《雅周頌》和平之流韻也。「犖犖紫芝,可以療饑。」「月出皎兮,君子之光。君有禮樂,我有衣裳。」「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衣帶日以緩。」「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棄我如遺跡。」「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弦急知柱促。」「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愁多知夜長。」「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出戶獨徬徨,憂思當告誰。」「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不惜年往,憂世不治。」「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豈伊不虔,思於天衢。豈伊不懷,歸於枌榆。天命不慆,疇敢以渝。」「自惜袖短,內手知寒。」「憂來無方,人莫之知。」「徬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泳彼長川,言息其滸。陟彼高岡,言刈其楚。」此《國風》清婉之微旨也。「靈之來,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今安匹,龍為友。」「臨高臺以軒。」「江有香草目以蘭。」「昌樂肉飛。」「采虹垂天。」「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世無萱草,令我哀歎。」此秦齊變風奇峭之遺烈也。 秦始皇時,李斯所撰《嶧山碑》,三句始下一韻,是《采芑》第二章法。《法郎芽台銘》,一句一韻,三句一換,是老子「明道若昧」章法。 太公《陰謀》有《筆銘》,云:「毫毛茂茂,葉記月切陷水可脫,陷文不活。」於鱗取之。餘謂其言精而辭甚美,然是鄧析以後語也。「毫毛茂茂」,是蒙恬以後事也,必非太公作。 屈氏之《騷》,《騷》之聖也。長卿之賦,賦之聖也。一以風,一以頌,造體極玄,故自作者,毋輕優劣。 《天問》雖屬《離騷》,自是四言之韻,但詞旨散漫,事蹟惝怳,不可存也。 延壽《易林》、伯陽《參同》,雖以數術為書,要之皆四言之懿,《三百》遺法耳。 楊用修言《招魂》遠勝《大招》,足破宋人眼耳。宋玉深至不如屈,宏麗不如司馬,而兼撮二家之勝。 《大風》三言,氣籠宇宙,張千古帝王赤幟,高帝哉?漢武故是詞人,《秋風》一章,幾於《九歌》矣。《思李夫人賦》,長卿下,子雲上,是耶?非耶?三言精絕,落葉哀蟬,疑是贗作。幽蘭、秀簟,的為傅語。 「《大風》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秋風》樂極悲來,其悔心之萌乎?」文中子贊二帝語,去孔子不遠。 《垓下歌》正不必以「虞兮」為嫌,悲壯烏咽,與《大風》各自描寫帝王興衰氣象。千載而下,惟曹公「山不厭高」,「老驥伏櫪」,司馬仲達「天地開闢」、「日月重光」語,差可嗣響。 《柏梁》為七言歌行創體,要以拙勝。「日月星辰」一句,和者不及。「宗室廣大日益滋」,為宗正劉安國。「外家公主不可治」,為京兆尹。按當作內史。「三輔盜賊天下危」,為左馮翊咸宣。「盜起南山為民災」,為右扶風李成信。其語可謂強諫矣,而不聞逆耳。郭舍人「齧妃女脣甘如飴」,淫褻無人臣禮,而亦不聞罰治,何也?若「枇杷橘栗桃李梅」,雖極可笑,而法亦有所自,蓋宋玉《招魂》篇內句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