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世貞 > 科試考 | 上頁 下頁
洪武


  按洪武三年庚戌始開科,就試者鄉舉士百二十三人,中式者七十二人。主試則禦史中丞劉基、治書侍御史秦裕伯,同考則翰林侍讀學士詹同、弘文館學士睢稼、起居注樂韶鳳、尚寶丞吳潛、國史編修宋濂,而序錄出於濂。中式士未及會試,悉授官。

  四年,京畿鄉試,兵部尚書吳琳、國子司業宋濂。濂仍為序。尋合諸省之士會試,凡二百人,中式者百二十人。知貢舉官,特進中書省右丞相忠勤伯汪廣洋、左丞相胡惟庸。主文,禮部尚書陶凱、前翰林侍講學士潘庭堅。考試,翰林侍讀學士詹同、國子司業宋濂、吏部員外郎原本、前貢士鮑恂、掌院吏部右侍郎顧貞。監試,禦史孔希魯、宋圭。提調兼印卷,禮部尚書楊訓文。同印卷,中書左司郎中孫煜祖。提調,禮部侍郎秦文繹、禮部主事薑漸。受卷,吏部主事林光弼。彌封,兵部主事許方。謄錄,蘇州教授貢穎之。對讀,翰林應奉文字唐肅、禮部主事張孟兼。此外又有監門、搜檢、巡綽鎮撫,供給主事及掌行科舉文字省掾令史,供給、奏差等官。廷試,總調則前汪廣洋、胡惟庸。讀卷,祭酒魏觀、博士孫吾與給事中李顧、修撰王僎。監試,禦史馬貫、徐汝舟。掌卷,工部員外郎牛諒。受卷,工部主事周寅。彌封,秘書監丞陶誼。對讀,尚寳丞魏潛、編修蔡玄。提調,前陶凱、楊訓文。以官品考之,尚書、祭酒正三品,侍郎、侍讀學士正四品,給事中從四品,左司郎中、司業正五品,員外正六品,主事、應奉、修撰正七品,編修、秘書正八品。

  是歲取中俞友仁等。廷試,賜吳伯宗、郭翀、吳公達俱及第。狀元授員外郎,余及出身俱授主事,同出身授縣丞。會元亦授縣丞。高麗生入試者三人,唯金濤登三甲第五,授東昌府安丘縣丞,餘皆不第。三人俱以不通華言,請還本國。詔厚給道裡費,遣舟送之。濤尋為其國相。儒籍中者六十三人。

  六年,諭中書省臣:「有司所取,多後生少年。觀其文詞若可有為,及試用之,能以所學措諸行事者甚寡。朕以實心求賢,而天下以虛文應朕,非朕責實求賢之意也。今各處科舉,宜暫停罷,別令有司察舉賢才,必以德行為本,而文藝次之。」

  是年遂詔天下舉人罷會試。正月初八日,河南解額內選四名,第一人張唯,年二十七;其次王輝,年二十八;李端,年二十一;張翀,年二十七。二十三日,山東解額內選五名,第一人王璉,年二十三;其次張鳳,年二十八;任敬,年二十六;陳敏,年二十三;馬亮,年二十五。皆拜翰林編修。又選國子監蔣學、方征、彭通、宋善、王惟吉、鄒傑等拜給事中,于文華堂肄業,命太子贊善大夫宋濂、太子正字桂彥良分教之。

  十七年三月戊戌朔,命禮部頒行科舉程序。凡三年大比,子午卯酉年鄉試,辰戌醜未年會試。舉人不拘額數,從實充貢。鄉試,八月初九日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許各減一道。《四書》義主朱子《集注》。經義,《詩》主朱子《集傳》,《易》主程、朱《傳》、《義》,《書》主蔡氏《傳》及古注疏,《春秋》主左氏、公羊、榖梁、胡氏、張洽《傳》,《禮記》主古注疏。十二日第二場,試論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語五條;詔、誥、章、表內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場,試經史策五道,未能者許減其二,俱三百字以上。次年禮部會試,以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為三場,所考文字與鄉試同。鄉試,直隸府州縣則于應天府,在外府州縣則於各布政司。其舉人,則國子學生及府州縣學生員之學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皆由有司申舉性資敦厚、文行可稱者應之。其學校訓導專教生徒,及罷閑官吏、倡優之家與居父母喪者,並不許入試。其中式者,官給廩傳,送禮部會試。考試官皆訪經明公正之士,官出幣帛,先期敦聘。主文考試官二人,文幣各二表裡。同考試官,鄉試四人,會試八人,文幣各一表裡。提調官,在內,鄉試應天府官一人,會試禮部官一人;在外,布政司官一人。監試官,在內,監察禦史二人;在外,按察司官二人。供給官,在內,應天府官一人;在外,府官一人。收掌試卷官一人,彌封官一人,謄錄官一人,對讀官四人,受卷官二人,皆擇居官之清慎者充之。巡綽監門、搜檢、懷挾官四人,在內從都督府委官,在外從守禦官委官。凡供用筆劄飲食之屬,皆官給之。舉人試卷自備,每場草卷、正卷各用紙十二幅,首書三代、姓名及其籍貫、年甲、所習經書,在內赴應天府、在外赴布政司印卷。會試、殿試赴禮部印卷。試之日,黎明,舉人入場。每人用軍一人守之,禁講問代冒。至晚納卷,未畢者給燭三枝。文字回避禦名、廟諱,及不許自敘門地。彌封者編號作三合字。謄錄者用朱,考試官用墨,以防欺偽。其會試中式者,三月朔日赴殿試。

  是秋九月,應天府奏中式者廖孟瞻等二百二十九人。按《雙槐歲抄》雲:「內多國子生,上悅,命有司出榜原籍旌之。」

  十八年乙丑會試,命待詔朱善、前典籍聶鉉為考試官,取黃子澄第一,練子寧次之,花綸又次之。綸,浙江解元也。及廷試,綸第一,子寧次之,子澄又次之。既啟封,上自以夢故,用丁顯為狀元,子甯如故,綸第三,抑子澄三甲為庶吉士。然三人俱授修撰。亡何,亦擢子澄為修撰雲。見刻丁顯策者,僅三百字,稱上為「上位」,餘多不成語。《實錄》雲:「賜二甲進士馬京等為編修,吳文為檢討,李震為承敕郎,陳廣為中書舍人。三甲危瓛為衛府紀善,李鳴岡為潭府奉祠正,楊靖為吏科庶吉士,黃耕為承敕郎,蹇瑢等為中書舍人,鄒仲實為國子助教。其諸進士觀政翰林院、承敕監、近侍衙門者,采《書經》『庶常吉士』之義,俱稱庶吉士,六部俱稱進士。」

  是歲,沈溍、楊靖鹹受上知,不兩歲至兵、刑部尚書,而皆不克終。蹇瑢改名義,授中書舍人,滿九載,溍、靖死後,始進官,而為吏部尚書者三十四年。俞憲《登科考》名姓次序俱以《會試錄》為准,然不載楊靖、蹇瑢,其脫略可知矣。

  二十一年戊辰會試,命翰林院編修蘇伯衡、李叔荊為考試官,取中施顯等。廷試,擢任亨泰第一,命有司于襄陽建狀元坊以旌之。亨泰甚被上寵任,每召議,手書「襄陽任」而不名。後自禮書謫禦史,不知所終。第二人卓敬,第三人盧原質。原質,方孝孺之姑子,十年而為太常少卿。

  按是歲解縉年十九,中三甲進士。考《年譜》、《志銘》,俱雲改中書庶吉士,與姊夫黃金華同。而《實錄》內絕不載其事。《實錄》為縉總裁,豈應刪略至此?蓋縉得罪後,以重修故去之耳。《題名記》:盧原質、卓敬以死難,磨去不存。

  二十三年庚午,賜應天府考試官傅箕、蘇伯衡、謝南、毛瀚鈔各十錠。中式舉人黃文史等五十人各二錠。其監生、生員試不中者鈔二貫,且諭以進學之方,俾無怠無忽。

  二十四年辛未,天下會試者六百六十人,取中許觀等三十一人。廷試,仍賜許觀第一,時年二十八。張顯宗次之,吳言信又次之。上以連科狀元出太學,召祭酒宋訥面褒焉。

  是歲,複擢下第舉人張孟鏞等為主事。

  二十七年甲戌,取中彭德等。廷試,賜張信及第。信,定海人,為侍讀,後坐以教韓王冩杜詩含譏刺,及策稿削禦制二語,得罪。後坐考試事誅。彭亦坐事除名。

  三十年丁醜會試,命翰林院學士劉三吾、吉府紀善白信蹈為考試官,取宋琮等五十一人。廷試,賜閩縣陳?為首,吉安尹昌隆、會稽劉諤次之。時大江以北無登第者,下第諸生上疏言三吾等南人,私其鄉。上怒,命儒臣再考落卷中文理長者第之。於是侍讀張信、侍講戴彝、右贊善王俊華、司直郎張謙、司經局校書嚴叔載、正字董貫、長史黃章、紀善周衡、蕭揖及、昌隆、諤,人各閱十卷。或言劉、白囑信等以陋捲進呈。上益怒,親賜策問,擢韓克忠、王恕、焦勝等六十一人及第有差,授第一名韓克忠為翰林修撰,第二名王恕為編修,第三名焦勝為行人司副,進士陳性善為行人,陳誠為檢討。考信等,俱磔殺之。三吾以老戍,、諤安置威虜。唯赦戴彝、尹昌隆。、諤取回,為司賓司儀署丞,複殺之。宋琮拜禦史,後以檢討掌助教致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