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國維 > 王國維文存 | 上頁 下頁
唐寫本《敦煌縣戶籍》跋


  此狩野博士所錄英倫博物館所藏「唐大曆四年沙州敦煌縣戶籍」也。《唐六典》「戶部尚書職」:「每一歲一造計帳,三年一造戶籍。凡定戶以仲年(子、卯、午、酉),造籍以季年(醜、辰、未、戌)。」大曆四年,歲在己酉,正定戶之年也。雲「戶主」者,《通典》引開元二十五年戶令,雲「凡戶主,皆以家長為之」是也。雲「戶主索思禮,年六十五歲,老男」者,《六典》凡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唐志》:「天寶三載,更民十八以上為中,二十三以上成丁。廣德元年,詔男子二十五為成丁,五十五為老。」又《六典》凡給田之制,丁男、中男以一頃,老男、篤疾、廢疾以四十畝,寡妻妾以三十畝,若為戶者(戶主)則減丁之半。」此索思禮年六十五,故雲「老男」。必書此者,以與授田之事相關故也。此下或書「寡」,或書「小男」,或書「廢疾」,或書「小女」、「中女」,皆放此。雲「昭武校尉、前行右金吾衛、靈州武略府別將、上柱國」者,「昭武都尉」,武散官,正六品上;「別將」,則唐制:上府別將職事官,正七品下;中府,從七品上;下府,從七品下。雲「前行」者,《六典》:「凡任官,階高而擬卑曰行。」此以六品散官任七品職事官,故曰「行」;又時已罷職,故曰「前行」也。「上柱國」者,勵官第十二轉。雲「甲頭某某」者,唐制:授官有團甲、過甲之制,授散官與勳亦然;言「甲頭某某」者,猶唐以來言「某某下及第」、「某某榜下進士」矣。雲「下中戶」者,《六典》:「天下之戶,量其資產,分為九等。」下中,則第八等也。雲「不課戶」者,《通典》戶內有課口者為課戶,無課口者為不課戶。諸視流內九品以上官,皆為不課戶」是也。雲「母汜氏上元二年帳後死」者,謂上元二年計帳上有其名,其後即死。已死而猶列於籍者,造籍者之失也。雲「男遊鸞,丹州通化府折衝」者,案《唐志》,丹州府名有「同化」,無「通化」。

  然唐《袁秀嚴墓誌》雲「遷左威衛丹州通化府折衝」,正與此合。「折衝」者,「折衝都尉」之略。唐制:上府折衝都尉職事官,正四品上;中府,正四品下;下府,從四品上。不知通化府居何等矣。上「索思禮」名下,具散官、職事官、勳官三種,此僅具職事官、勳官而不著散官者,因勳官自上柱國以下授田各有差,而散官則與授田無涉故也。雲「鸞男齊嶽,年一十二歲,大曆二年帳後編附」者,謂至大曆計帳後,其名始編入也。雲「沙州敦煌縣懸泉鄉宜禾裡大曆四年□口手實」者,《唐會要》(八十五):「開元十八年,敕諸戶籍三年一造,起正月上旬,縣司責手實計帳,赴州依式勘造,鄉別為卷,總寫三通,其縫皆注某州某縣某年籍。州名用州印,縣名用縣印,三月三十日納訖。」此行連用四印即是也。「手實」者,《文獻通考》載宋熙甯七年呂惠卿議,引戶令雲:「手實者,令人戶具其丁口、田宅之實也。」

  《宋史·呂惠卿傳》亦雲「自供手實」。是前後所具丁口、田宅,皆出人戶自供矣。雲「乾元三年籍」者,乾元三年,歲在庚子,亦定戶籍之年。《六典》注諸造籍起正月,畢三月。」故戶籍以定籍之年名之,不以造籍之年名之也。雲「合應受田陸拾壹頃伍拾巻畝」者,唐制:上柱國受田三十頃。思禮父子二人,勳皆上柱國,合受田六十頃;又思禮以老男為戶主,合受田五十畝;游鸞為丁,合受百畝;又園宅地三畝,故合受田六十一頃五十三畝。下「安遊璟戶」,雲「應受田三十一頃一畝」,亦上柱國勳田三十頃,丁田一頃,園宅一畝,與此同例也。雲「威佰肆拾畝已受:廿廿畝永業,一十九畝勳田,一十四畝買田,一百六十七畝口分。三畝居住園宅,五十九頃十一畝未受」者,案從上應受田數中除去勳田六十頃、園宅三畝外,只餘百五十畝為永業、口分之田,其中畝為永業,百一十一畝為口分(《唐志》:「丁、中人一頃,其八十畝為口分,二十畝為永業;老及篤疾、廢疾、寡妻妾皆以二十畝為永業,餘為口分,,而此口分得六十七畝者,此亦有說。蓋思禮已老,遊鸞又為他州四品職事官,均未必能躬耕。為之耕者,二奴也。二奴之年正在丁中,例得受田百畝。意其初以二奴之名受田二頃,然唐制奴婢無受田之文,於是即以思禮、遊鸞之名受田百五十畝,然實際已受二百七畝。有司以其家勳田未受者尚多,又以遊鸞官稍高,遂不復致詰,即據以定籍,故有參池也。

  勳田六十頃僅受一十九畝,蓋唐時職事官田與勳官田皆有名無實。下「安遊璟」勳亦上柱國,而勳田未受半畝,亦其證也。田畝皆注所在地及四至者,為授受田也。「瓜渠,地在城東十五裡」,疑即唐《沙州圖經》之「北府渠,「孟授渠」亦見《圖經》,雲「長二十裡」。《西涼錄》雲:「敦煌太守趙郡孟敏,於州西南十八裡甘泉鄉鄉斗門上開渠溉田,百姓蒙賴,因以為號。」今城東一裡,尚有此渠,知此渠自城西南迤至城東矣。

  又:「安游璟,年伍拾三歲,上柱國,開元二十五年九月五日授甲頭王斛斯。」考《舊書·玄宗紀》開元二十九年,北州刺史王斛斯為幽州節度使」,當即其人。游璟於大曆四年年五十三歲,上溯至開元二十五年,僅二十歲。上柱國,勳官第一,自白丁十二轉乃得之,遊璟此時似無遽得上柱國之理。疑游璟是歲代叔承戶,其叔本有上柱國勳,遊璟因而書之。唐制勳無襲法,又職事官田及勳官田未請受而身亡者,子孫不得追請(《六典》注)。遊璟不知國故,因舊籍書之,有司以當時勳田本是虛名,亦不復致詰。可知唐時帳籍,固未能核實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