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書經稗疏 | 上頁 下頁


  《山海經》言:「熊耳之山,伊水出焉。」郭璞注:「熊耳在上洛縣南。」《漢地志》:「盧氏有熊耳山,伊水出。」蔡氏以郭說辨《地志》之非,不知弘農、商洛之間有三熊耳山。一在陝州之南,盧氏之北,達磨之所葬。蔡氏疑盧氏止有此熊耳,因謂伊水不出其下,固是。在商州之南,武關之西,與郭璞所雲「在上洛縣南」者相亂。蔡氏遂以為伊水出此,而疑其與盧氏相遠,因以辟《地志》之非者也。南召之西,內鄉之北,洛水之南,有熊耳山,與東關鸞堂毛葫盧之地相接,《水經》所雲:「洛水東徑熊耳山北」者,此則伊水所出,其地亦隸于盧氏,而斜系商州之東南,則郭璞所雲,與《漢地志》本一而非二也。《水經》雲「伊水出南陽縣西蔓渠山。」今謂之悶頓嶺,地隸盧氏。從此而東,過陸渾今嵩縣 、新城、伊闕俱伊陽 以入於洛。蓋《山海經》《漢地志》所言熊耳者,統紀其地。而《水經》之蔓渠,今之悶頓,則直溯其源也。要以伊水所自出在武關之東,而不在其西,系之商洛,則失其實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