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詩廣傳 | 上頁 下頁 |
小雅十四 |
|
古之求賢也迫,而期於賢也緩;期之緩,故賢得以抒其道。後之求賢也緩,而期於賢也迫;期之迫,故回遹得以徼功,而賢皆隱矣。 夫賢猶粟也,不得食則餒,餒則求之也弗能一日待也。食之而充然,則意亦歆然矣,歆然之情,即在於充然之頃,而不計其餘功;然而榮已滋,衛已實,耳聰目明,手捷口便,而莫匪其功。相養以終身,而無一旦之腴澤,是元氣之徐盈而不覺者也。故古之求賢者,情注於相見之有日,而意得於相見之一日。「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此之謂也。求賢而得之,得之而相樂以有儀,則其心自此暢矣。過此以往,德者以德,道者以道,功者以功,言者以言,皆其所未嘗計也。 若其施之以禮,責之以德;施之以秩,責之以道;施之以職,責之以功;施之以祿,責之以言,則是竊天之榮寵而以貿人之才也。貿人者,得其可貿之人而已矣。於是而范睢、蔡澤、婁敬、馬周之流,輒以其小辨而試人之國。試之而得,功名已陋,況乎其試而不得,則公孫強、主父偃、鄭注亂亡之徒進矣。 故與其期之也迫,不如其無求之也。李沆曰:「吾不用梅詢,曾致堯以報國」,謂其徼功之迫也。未至於《菁莪》之化者,守沆之道,猶無失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