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讀通鑒論 | 上頁 下頁 |
漢宏帝·殤帝附(4) |
|
〖一六〗 治天下之綱紀,非徒以其名也。其實在,其名雖易,綱紀存焉。其實亡,其名存,獨爭其名,奚益哉! 宰相之任,唐、虞之百揆合于一,周之三公分於三;其致治者,非分合之為之,君正於上,而任得其人也。其合也,位次於天子;其分也,職別于專司。然而雖分,必有統之者以合其分。要因乎上所重,而天下之權歸之。天子孚以一心,而躬親重任,唯待贊襄則一也。自漢以後,名數易而權數移,移之有得有失,論者舉而歸功過於名;,天豈其名哉?操之者之失其實,則末繇以治也。 西漢置丞和而無實,權移于大將軍;故昌邑之廢,楊敞委隨,而生死莫能自必。東漢立三公而無實,權移于尚書;故陳忠因災畢策免三公,上書力爭,言選舉誅賞不當一繇尚書。兩漢之畢,丞相合而三公分,然其權之上移于將軍、下移于尚書同也。晉之中書監,猶尚書也。唐之三省,猶三公也。宋以參知分宰相之權,南宋立左右相,而移權于平章。永樂以降,名為分任九卿,而權歸內閣。或分或合,或置或罷,互相為監,而互相為因。 若其所以或治或亂者,非此也;人不擇則望輕,心不孚則事礙,天子不躬親,而旁撓之者,非外戚則宦寺也。使大將軍而以德選,則任大將軍可矣。使尚書中書而以德進,則任兩省可矣。丞相三公其名也,唐、虞、殷、周不相師也。懲權奸而分任於參知,下移於內閣,惡在參知內閣之不足以擅權而懷奸也?上移于大將軍,而僅以寵外戚;下移於內閣,而實以授宦寺;豈其名之去之哉?實去之耳。天子不躬親,而日與居者,婢妾之與奄腐;不此之防,徒以虛名爭崇卑分合之得失,亦末矣。 為公輔爭名不如爭實;其爭實也,爭權不如爭道:非勵精親政而慎選有德,皆末也。熒惑守心而翟方進賜死,地震而陳褒策免,其時獨無天子乎? 〖一七〗 周之進士也,雖雲鄉舉裡選,而必貢自諸侯與卿大夫;非諸侯與卿大夫,未有能達于天子者也。已而大夫執政,士之仕也,必于大夫;非大夫,未有能達于諸侯者也。漢之辟召自州郡,非州郡,未有能達於三公者也;非三公,未有能達于天子者也。魏、晉之選舉,中正司九品之升降;非中正,未有能達於吏部者也。隋設進士科,而唐以下因之,益以明經、學究、童子諸科,與太學上舍之選,學校歲貢之士;逮及任子掾吏,皆特達而登仕籍;士無不可自達于天子。而猶有依附權門、失身匪類、墮其召節者,此尚何所委咎哉! 週末之政在大夫也,聖門之賢,亢志陋巷,顏、閔而已;冉有之失身季氏,子路之失身孔悝,夫豈有康衢之可繇而趨邪徑哉!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無畇畇之隰,則阪田雖確,而不能已於薦蓘。故自隋以上,清直端潔之士,限以地,迫以時,失身於薦辟之匪人,而不免於公論之彈射,士之不幸也,古之不今若也。 楊伯起之剛方,而譖之者以鄧氏故吏為其罪;鄧騭辟震,而震不能辭,時使然也。崔瑗之持正,欲說閻顯立濟陰王,不能見顯,因陳禪以進說,禪不代達,猶以顯累,終身被斥;瑗受顯之辟召,而不能辭,時使然也。夫二子皆有求、路不可奪之節,而浮雲之翳,白日減輝。自非蟄龍屈蠖,學顏、閔而終潛德,遭世末流,亦將如之何哉! 後世貢舉法行,舉主門生雖有不相忘之雅,而一峰之於南陽,念菴之於江陵,抗疏劾之,而不以為嫌。然且有別托蹊徑以呈身邪黨者;使當晉、漢以上,其不為郗慮、賈充之躬任弑逆者幾何也?覽伯起、子玉之始終,為之深悼,而士可以不恤其身故? 〖一八〗 人之至不仁而欲賴以為寵,人之至不祥而欲附以為援,天下之至愚,成天下之大惡,終陷天下之大刑,其能免乎? 人主即至愚且忍,未有不欲其子為天子者也。其或有所廢者,必有所立,類皆私嬖妾、寵庶孽,而要亦授於其子。安帝僅一子爾,旁無嬖庶,年甫十歲,性猶婉順,而惑於宦寺,忍棄之鐘下,而不恤己之無苗裔,此誠古今之至不仁者矣。奄人之崇惡也,毒螫善類,攻畢己以行私爾。即至傷及元良,如伊戾、趙高之為,亦陰有攀附,仍不舍其君之子,而但逞于一時。王聖、江京、樊豐之瑣瑣懷忿于王男、邴吉,而怨及國本,吾君僅有一子,而敢摧折以瀕於死亡,此誠天下之至不祥者矣。而耿寶無知,喪心失志,徇至不祥之人,行至不仁之事,惑古今至愚至忍之安帝,賴其寵祿,而附險毒之奄妾以為援;帝死未寒,寶先死于閻顯之手,與聖、豐而俱爐。嗚呼!不可與為父子者:必不可與為君臣。不可與為君臣者,必不可與為朋友。寶也、顯也、京也、豐也,歧首之蛇,還自相噬,而閻後亦因以斃。按順帝雖納周舉之諫,複朝閻後,而數日後閻後輒崩,其死于見迫可知,史諱言之耳。不仁之尤,不祥之甚,未有能終日者也。劉授、劉熹、馮石之為三公,緘默不言,辱人賤行,身逸鉄鉞,而恥心蕩然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