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船山經義 | 上頁 下頁
二十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章

  大賢申明人道,而顯仁義之藏焉。

  夫君子所性,人之性也,則仁義之發為愛敬者也。知能則既良矣,故曰性善。

  今夫人之性則既異於禽矣。禽之初免於彀,其所知能即夙具焉,終身用之而無待於益,是其不學不慮之得於氣化者也。

  夫人則不能夙矣,而豈無不學之能、不慮之知乎?學而能之,能學者即其能也,則能先於學矣。慮而知之,知慮者即其知也,則知先於慮矣。能學知慮,禽之所不得與也,是人之性也。學慮者以盡仁義之用焉,而始著之能、始發之知,非禽之所與,則豈非固有其良焉者乎?

  夫但以不學為能,不慮為知也,則色而能悅,鬥而能克,得而能取,人皆能之于習尚之餘,而不如禽之勝任也蚤;利而知趨,害而知避,土而知懷,人皆知之於籌度之後,而不如禽之自然而覺。以此思之,人之不學不慮而自有知能者,非其良焉者乎?孩提而始發其端,既長而益呈其效,則愛其親敬其長者,人所獨也,天下之所同也,如禽之不知、能禽之不能也,故曰良也。是故君子以仁義言性,於此決矣。

  物之生,皆生之氣也;人之生,氣之理也。天欲引其生氣以滋於不息,則使物之各有其情以相感而相育,故物類能愛其子,而忘其所從生,理不足以相保,而物生雖蕃,不能敵人之盛。惟人有肫然不昧其生之理,藏之為仁,發而知能者親親其先焉者也。奚以知人性之必仁哉?以他無所戀慕之日,早有此愛,達之天下,凡為人者皆然也。故曰良也。物之生,皆天之化也;人之生,化之則也。天方行其大化而匯不能齊,則使物之各有所制以相畏而相下,故物類知服于強,而狎其所相習,則不足以有准,而物生固危,不能似人之安。惟人有肅然不敢逾之則,藏之為義,發而知能者敬長其先焉者也。奚以知人性之必義哉?以他無所畏憚之日,早有此敬;達之天下,凡為人者皆然也。故曰良也。

  愛之幾動,生之理漸以不忘,理有所未安而不忍,於是而學矣,故能學也。敬之情伸,天之則不可複隱,則有所未宜而不慊,於是而慮矣,故知慮也。學慮者,愛敬之所生也;愛敬者,仁義之所顯也。不學之能,不慮之知,所以首出庶物而立人極者,惟其良故也。

  於是不知性者揣此以言曰:覺了能知者,不學不慮之本體;人之始,一禽之免於彀而已矣,可良可不良者也,無良無不良者也,學慮之知能徒汩其良,而唯無善無惡之為良知。王伯安之徒,舞孟子之文以惑天下而不可勝詰。悲夫!

  僧通潤者,謂孩提知愛,是貪癡大惑根本。其惡至於如此!司世教者不施以上刑,而或為傳之,無惑乎禽獸之充塞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