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
用炮遠近釋疑 |
|
或曰:子所著前編,演炮差圖,每百丈差高二三丈,設若四裡差高十丈左右,其變通加三角表之法,善勾股者亦稱合度。向聞大炮擊遠二三十裡,姑不之信,意者或有十裡,其彈子彎者不計,直者想有六七裡可用。若據今日在燕塘演試中西大小炮位,皆在百丈左右,而直彈大約不過六七十丈,此外則漸漸墜低,其用法當如何安置耶。應之曰:用炮之法,不論彈發十裡以至一裡,皆當取其彈子直去者,用之彎墜者舍之。如彈發十裡而直者有六七裡,今僅發一裡為百丈而直彈有六七十丈,當以此為用。加三角表之法,誠不可無。雖六七十丈之中,略有小墜,此處有力可用。此外至八九十丈百丈左右,彈漸漸墜下,不甚合用矣。而用者當漸加高以補其墜。如弓箭射靶,其理則一。現在賢良祠西洋炮式三位可據也。或曰:若然,則已合西法。設使不加三角表,定然高越。但見燕塘演練百丈之靶,雖多有高越過靶,亦有不高越中靶者,何耶?曰:炮製不一律,其中有尾過大而頭過小者。每百丈差高至有三丈餘,至靶高越必多。若如頭稍加大,則每百丈差高二丈四尺者,至此彈子墜落亦,恰在二丈四尺,可以恰中。而旁觀者,以為不加三角表,亦可遠近一律中靶。殊不知,惟可中此百丈之靶。若自二十五丈至五十丈七十五丈三處,各有高越安,能適中。或曰:加三角表三處,既已各有墜數,不加此表,反有高越。亦有法可繩之否?曰:凡炮位不同,一位自有一位度數。彈發高低,其性不同所差惟在炮頭之徑數。差一寸者,至百丈即差丈餘。雖同一廠所鑄,一時一式,皆非一律。其用法當未經演放先度定此幾位尺寸度數,逐位度量身長及頭尾之徑。如上法算定差高補墜之數記載一紙,謹記在心。上架竹管放低,轉移窺測,則與加三角表同法。加三角表加高補墜數,架竹管放低就差高,隨彈高下,均可互用。若無分等,第不知度數,執定一律演放,而不察者以為不加三角表,擊百丈亦時有中靶。不知擊近又有不同耳。或曰:子所論是矣。惟所雲擊至六七十丈之遠,恐夷船之炮比我較能遠。及以七十丈為用,竊恐不敵。曰:夷人制炮之時,已預配遠近,用炮之時,有知遠之方。先於船上用千里鏡窺視人形大小,以定道裡遠近。測視準頭遠近不同,約量彈子可到,兩地相去窺視人形明晰,在六七八十丈左右,彈放出去直而有力可中,然後開炮。遠則不開也。然亦有時特意虛發者。如兩處交鋒,相距曠遠,竊恐彈發不到,先駕火輪船,迅發一炮,探之不能中,則不開放。二十年以前,曾在澳門聞海上夷人戰船交鋒對炮,駛得甚近約在六七十丈,始肯開炮。方今演試,始覺所言皆合。或曰:若此所雲,夷炮亦不甚遠,何以自河下擊上鄉村有三四裡之遠耶。曰:凡炮安高一度半平放可至百丈,若高六度半,可至百五十丈,高十度可至二百丈,高二三十度,擊上空中墜落,便有三四裡。不見夷船安炮其口仰上乎。此乃攻擊城池,恐嚇居民,不能有准也。要之夷人用炮考試,猶中國科場之考箭,倘推廣其法,則海內之善於用炮者,到處皆是,此禦寇之大助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