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鐵模利效


  一、鐵模用一工之費而收數百工之利也。始造時仍先用土分段合成,較泥模工料加至二倍,既成之後,一勞永逸。雖傾鑄數百次,愈久愈熟,非若泥模一鑄即成瓦礫廢器,是以兩泥模之工之用,而作數百次之工之用也。

  一、鐵模用匠之省無算也。改用鐵模,則泥模之工料,以及舂泥打泥板之小工可省,所需惟做炮心之匠,鑄炮之匠耳。如用匠四十名,每日可出炮三位。若趕辦二日相牽,可出九位。雖陰雨亦不能間阻,計算一炮之工,僅費數千文,是一炮較泥模,已省至十餘倍矣。

  一、鐵模用匠,可限定工程也。蓋泥模須舂泥極熟,打泥板待曝幹作模,又須層層用炭烘透,工匠藉辭拖延時日,督催嚴則傾鑄時,故使瑕疵叢生,而諉於督催過嚴,泥未舂熟,模未幹透之故,使督者無從置辭。而鐵模則永無此弊,故可定限,刻期而成。

  一、鐵模鑄成炮後,可省修飾之工也。泥模鑄後,即成瓦礫,嵌於炮身,須用多工細細鑿洗修飾,今鐵模所鑄,立刻出模,炮身自然乾淨,絲毫不加修飾,則修飾之工省矣。

  一、鐵模所鑄,可省洗膛之工也。泥模所鑄,非兩三日不能冰透,使火氣內攻,熔汁浸潤於膛心胎上,出之既屬不易,洗之更費工程,無論如何旋洗,總難一氣光滑,不若鐵模所鑄旋鑄旋出,火氣不致內攻,膛胎出之既易,複能天然光滑,上下如鏡,施放可以致遠而無澀滯之弊。

  一、鐵模鑄炮,可無蜂窩之弊也。泥模雖費,用炭火烘足,外面幹透,而土性自潤,一見熱汁,則潮氣自生,是以騰沸不已,即生蜂窩,不能堅結渾然,施放可虞。今鐵模無濕氣可生,無騰沸之事,則蜂窩不起矣。

  一、鐵模可經久收藏,以備歲修之用也。泥模不特一用即廢,且開工後,必須待至一月左右,始能范金傾鑄。是待一炮之成,已須經月之久。今鐵模既成,目下傾鑄,收利無算足,用後仍複完善如初,可以收藏,以備歲時添補修改之用。其時只須置爐做炮心,不待天時,立可範鑄,二三日炮即成就,用畢複可收藏,垂之永久,利用無窮焉(如軍行塞外,道路修阻,炮身重滯,搬運不易,可將炮模攜帶,隨地鼓鑄尤為便捷)。

  按:制炮法,炮之一身,厚薄輕重,均有一定準則。故西法有比例推算之說,要皆以膛口空徑為則,譬如一炮,約定膛口空徑為一寸,則炮牆近尾處應厚一寸,近耳處應厚七分五厘,口邊應厚五分(故自外觀之口銳而尾豐),耳之圓徑及耳之長,俱應一寸,比例相生,作為定率推步,是以炮體大而膛口亦大,故可用數十百斤封門之彈。不然,則炮體蠢然重滯,炮口窄不容拳,徒有數千斤之名。雖食藥多而子力不稱,安望其致遠乎。若謂前法膛大牆薄,有炸裂之虞,蓋未細推耳。即照空徑一寸推之,近尾處厚亦一寸,計通徑為三內,減空徑容積得面積(六寸二十八分三十一厘八十五毫)。較空徑面積(七十八分五十三厘九十八毫),已大至八倍矣。以八倍之力束之而尚炸裂,必是鐵料不善,豈可諉之於厚薄間耶。似比例相生之法,為至善也。至位置炮耳,前後有四六比例之法,以輕重計之(不可以寸尺計為至要),自耳中心至炮口,十居其四。二自尾珠至耳中心,十居其五八,再以炮體圍圓定上下(以耳之外圓線上切炮體之中線,則耳就下,適得其半,如捧托然)。不特運用輕捷,俯仰如意,更無縱跳傾欹之弊。

  又藥膛火門,亦有一定之法。炮膛內須置藥膛(藥膛徑小於炮膛徑二分許),底圓口微敞,如茶杯裡面底形(所重在底圓萬不可平)。開火門須於緊挨藥膛之極底處,則無後坐之虞。此工匠最難措手處,略不經心為其所誤,雖製作精細,亦為廢物矣(開火門法,銅鐵各異,銅炮于鑄成後,用尺內外比量極准以鑽開之。鐵炮先用熟鐵纏絲,打成火門管聽用,俟鑄時安穩泥心胎之際,將火門管置於心胎尖上,極正極准,而後范金傾鑄即成矣)。

  鐵模全式

  泥炮心式

  第一節鐵模式瓣分勢

  第一節鐵模右瓣分勢

  第二節鐵模式

  第三節鐵模式

  第四節鐵模式

  第五節鐵模左瓣分式

  第五節鐵模右瓣分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