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
俄羅斯國總記重輯(3) |
|
峨國居民,無志航海,惟在本港,與外國商船貿易。道光十九年,運出者共計九千四百八十二萬八千員,運入者七千一百十八萬員。稅餉,道光十年,千九百七十二萬員;十九年,二千六百四十萬五千員。道光二十年,運出羽呢布匹絲線五金器皮物價銀三百六十一萬五千員,運出者銀六百八十九萬三千圓。其通商之地,在巴得海隅之彼得羅堡,為其國都,乃最廣之港也。尚有利牙利瓦等海口,有白海隅之天使魁邑港口,有黑海之阿得撒。但各港口,有在亞士弗小海隅之他安鹿口,又在裡海之大港口,與亞士他幹及白西國通商。在亞西亞藩屬國,有阿林下,與中國交市,在西域通商者,有奇瓦布加拉可乾等地。 峨國本非一國,由兼併各地,半在歐羅巴,半在亞西亞,今共分十一大部。其北地在白海之南,廣袤二萬四千四百四十六裡,居民百二十五萬。西北有大島,四時冰雪,白熊海犬所集,人跡不到。土人穴居,貧乏少食。惟使犬使鹿,無他牲畜。南方多木,其都會曰天使魁,亦古港口也。各國之船雲集。其中央分十九郡,稱大峨羅斯,廣袤萬四千八百八十三裡,居民一千八百六十八萬。各地平坦,豐五穀。彼得羅堡,其大港口也。城建於康熙三十九年,冬春恒冰,各貨物載于冰車,運至都中,其居民不善工作,技藝惟賴日耳曼國及各國寄寓之人,以足其用。尤防海潮,水一漲,則其都危矣。國之古都曰莫斯口,在國中央,戶口殷繁,商賈雲集,街多且廣。嘉慶十七年,佛軍侵界入都,土人潛縱火,佛軍二十五萬,潰逃一空,斃者四萬。殿宇多為瓦礫,兵退再建,愈壯麗。居民三十四萬。那峨鹿城,在明朝最盛,為峨國之大市,多禮拜堂,有極美之塔,居民一萬。士拉邑,為製造之藪,有匠七千,造槍炮各項鐵器玩物,居民三萬五千。加路牙邑,居民二萬七千,造皮氈篷布。士摩憐邑,居民二萬。嘉慶十六年,佛峨兩軍血戰之地。其在巴得海隅之部有三,共廣袤千六百一十六裡,居民百五十七萬。一曰益蘭部,其原土民在沙地為農,地主半日耳國人,產麻穀等物。其海口都會,曰利瓦,居民萬五千,每年出入船約百隻,在此鑄炮鑄鍾。二曰勒蘭部,地平坦,出五穀,居民耕田為奴,操權者皆日耳曼之族。其港口都會,曰利牙,居民五萬八千,進出船千二百隻,貨價四千萬圓。運出者多五穀,有肄業之院。三曰古耳蘭部,地多澤沙漠,無產。其氣冷,僅有麻穀,亦賣與外國。都會曰米道。賓蘭部,方圓六千四百里,居民百四十三萬,內多林澤,惟河邊有居民,餘皆荒蕪。風俗亦殊。天氣甚冷。居民崇耶穌教。城邑基少,屋皆草舍。白峨羅斯地分三部,廣袤三千五百八十五裡,居民二百六十七萬。地多林,百姓以獵為生。鮮大邑,居民多農,天氣冷,無多產。都會曰閔士其。小峨羅斯,方圓九千九百二十九裡,居民千一百一十二萬,地分八部,為峨國之重地:一曰窩利尼音部,地最豐盛,多牧場,資牲畜,又多密林。製造極巧,與鄰地貿易。二曰破多鄰部,有山嶺,高不過五十丈。居民務農,亦有遊牧之人。地平坦,耕田以馬,極其勁健,民數約七十萬,每遇招募騎兵則一呼雲集。然易生叛亂,故峨國畏之。其頭目亦有武官長領等,峨國之官,在北地無大權,幸其民猛而有信。破蘭國,廣袤萬三千里,居民千五萬,惟五爵家有十萬丁,餘百姓皆奴,與峨族無異。惟自昔五爵多據地,明洪武年,王室廢,所有新王,必聽五爵推立。乾隆嘉慶年間,峨國屢合衰國之兵以分其地,削其權,遂不立君,聽命于峨國焉。其國廣袤二千二百六十七裡,居民四百四十二萬,五穀豐登,其農夫皆奴。其都會曰瓦久,居民十三萬,其城邑乃甲勒律寶蘇瓦其,多草舍,民貧乏,大半尚天主教。又利道地部,昔與破蘭合,廣袤千八百三十九裡,居民二百四十二萬,地悉平坦,多瀦水。土產五穀麻木料物蜜糖蠟,居民多養牲畜,亦造酒皮鐵器。農甚貧,五爵則富。其都曰威拿城,居民四萬。新峨羅斯國,在西南方,系所取土耳基國遊牧地也。廣袤五千一百一十九裡,居民二百二十八萬,在多惱河,土耳其國之交界。多遊牧,建城防範,界內無水,無林木。土雖豐,鮮產物。其一郡曰吉孫,大半平坦,多牧場,民不知耕,招來氓開墾。在亞士弗海隅,有折孫之半地,系昔回回遊牧之所。南方甚豐,出葡萄甘橡各果,氣甚暖,地甚富,羊皮甚柔,他國爭貨之。沿裡海之地,廣袤萬一千零二十四裡,居民五百八十八萬。本山地,分為六郡,大半屬亞西亞,在裡海邊。其都會曰亞士他千城,居民四萬,多漁戶,大半回族。加撒郡,居民四萬,亦多回族,地豐盛,多產物。但民多怠惰,故地如荒野。其歐羅巴亞西亞中間之地,廣袤萬一千七百五十三裡,居民四百九十一萬,此地在烏拉山內,天氣甚寒,不出五穀,多五金之礦,居民以掘礦為生。其都為阿林布、北耳米兩邑,其在亞西亞州之藩屬地,所稱西比利亞者,廣袤二十一萬九千四百五十方裡,系亞西亞北方全地,居民五百七十八萬。北有大澤,夏時尚見冰雪。西南有豐地,出金沙紅銅鐵寶玉及象,居民半崇釋教,以遊牧漁獵為生。南有林木,亦出五穀,民不知耕。東方有半地曰幹查甲,有兩港通貿易,其地大半冰雪,出礦。地分東西兩國,其都會曰多薄斯,通貿易,又有曰雲士其,曰雅穀士,曰其甲他,及東邊阿穀士各海口。其山外之地分十郡,大半昔屬土耳其白西等國,居民多回族,在裡海並黑海之濱。其山內百姓,連年與峨國戰,而敗退陣亡者千萬,其男以獵為務,好虜掠,其女最美麗,回回國人販買之。在穀內,有崇天主教之族,曰亞耳閔,曰執阿耳義,皆安分貿易。土豐盛而民不知耕。最大邑曰以利文,居民萬五千,距白西國不遠。又有得賓邑,治利文邑,得勒邑,皆所轄也。額耳西地,廣袤二萬六千九百里,居民四十二萬,距中國新疆不遠。民多遊牧,峨國與新疆日相侵伐,崇回教。嘉慶二十三年後,歸峨國權轄。其在亞默利加西北方之藩屬地,廣袤二萬四千四百五十裡,居民僅二萬,海邊之埠數百,皆峨人居之,漁獵為事,以魚為食。又有列群島,曰古利,曰亞來地,方圓七百五十裡,居民五千,在港口以皮易食物,依海業漁,尤以捕鯨為業。 峨民頗聰明,語音各異,廣招外國賢士,以化其民。制度從佛蘭西,文學從日耳曼,行藏甚巧,和顏耐苦,偶遭酷虐,即作亂。惟上品之士,好遊各國,然國君嚴禁外出焉。峨軍勇戰,寧陣亡不後退,他國畏之。嗜飲少食,農衣羊皮,民半貧乏。其富者賭博,宴飲,侈靡糜費。貧民小犯罪,鞭責與牲畜無異。俗重其君所賜號,與爵同榮。百姓不好文字,設學館萬一百五十,內有學生六十六萬,禁各種書冊,不准百姓誦讀,然翻譯外國書本頗多。 峨國之政,王自操權,五爵大臣,不敢干預。國無定例,亦不遵舊章,任意出令,故其君多自尊大妄行。幸人各向服,遵約束爾。其政務有十三大臣分司之,並有公會議國大務,亦有教主司教事。國帑所入銀萬五千五百萬員,稅餉最多者酒課,每年三千六百萬員,國內務每年用銀三千三百萬員,其兵陸路費銀二千萬員,國欠項銀四萬九千六百萬員,兵士共計六十一萬,錢糧甚微。其兵船在巴得海隅、黑海、白海裡海各處,派調,共兵船三百四十只,載大炮六千四百四十門。峨國與各國往來,調公使大臣駐各國之地,在土耳其國兩侯之北地,居民三百八十五萬,咸賴峨國保護,其權勢最為浩大(原無今補)。 烏拉山內金礦,每年約金沙九千斤,紅銅六萬石,鐵三百三十八萬八百石,鹽二百二十三萬八百石。運出者皮負麻牛油綿花木料呢羽繪畫珠寶等物,運入者米糖茶葉茶餅而已(見外國史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