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佛蘭西國總記下(2)


  佛國為歐羅巴最美之邦,西南兩際海,西及西班亞海隅,南及地中海,東連日耳曼列國,東南及瑞士、意大裡等國,北及北義國。北極出自四十二度四分,至五十一度十分;偏東自八度二分,偏西四度四分。沿海無多港口,南有黑雲海隅,在西班亞及佛國之間;西北必當海隅,北有那耳曼海隅。在地中海,佛蘭西所屬之撒丁島,名曰各西甲。南流之羅尼河,長五十二裡,兩岸豐盛。西方之牙倫江,長五十裡。羅亞利江,長八十裡,其岸多葡萄。西北有西尼河,國都在焉,曰巴利。臨瑞士地有白山,為眾山之冠,高一千四百八十一丈,尚有峰高六百丈。在西班亞、佛蘭西交界,又有溜山,高稍次之。其北山則平坦,四面環繞,負山表海,是以敵國難侵。物產五穀,僅足自給。民嗜曲,亦種葡萄,最重于歐羅巴各國。遍地種葡萄,計二萬頃。所出之酒,三萬五百鬥,六分之一為火酒。最美者為紅葡萄酒,各國皆貴售之。計所產物,每年價銀萬四千四百萬圓,運出者約千六百萬圓。南方出橄欖油,最清貴。少林木,所需材料,多購自異國。田畝計二十三萬頃,其中五十分種五穀,九分為草場,四分葡萄埔,十四分林,一分果木蔬菜園。計銅、鐵、煤、錫、礦廠五百二十處,採礦者三萬人。南方出絲,不足給用。海中漁舟最繁。其民奉天主教,舊有齋戒之例,男女皆食魚,禁食肉。今則天主教稍息,而齋戒者亦少,故魚之用,迥不如前矣。人多巧思,製造精妙。每年所造呢羽,計銀一萬零五百萬圓。運賣他國者,七百萬圓。其銅鐵器及時辰表尤妙,花紙有名,磁器亦珍重,皮靴鞋極佳。每年所造各物,約六萬萬圓。國中貿易,每年陸路萬五千萬圓,水路二萬三千萬圓,運進銀二萬三千萬圓,運出價銀二萬七千萬圓。每年進口本地船四千八百隻,外國船亦如之。漁舟萬五千隻。

  城中學館最大,又民間小學二萬八千九百六十三所,學生計二百二十餘萬名。其大學院三百五十八所,學生三萬三千名,會學院一百所,學士二萬三千六百名。

  佛國素稱知禮,他國皆就學焉。民謙和,喜舞蹈,性反復機變,終日歌舞遊樂,男女佚蕩。軍士尚勇好戰,陸兵有名,水師則屢被英吉利、荷蘭所敗。嘉慶年間,英國以戰艦封其海口,其船俱不能出。其民崇羅馬天主教,惟八分之一守波羅士特正教。國中有大教主十四位,副教主六十六位。昔五爵及教主,據田畝大半,百姓貧乏。後國大亂,驅殺五爵,教主教師等皆出奔,產歿入官。雖那波倫王在位,再立新爵亦僅存其名號,而權不如前矣。學士能詩能文,晝夜勤誦,故各國有盟約誓辭,皆用佛國語。歐羅巴各國,無不以佛國之字為正宗。其內外醫科尤卓越,又精曆法,知天文,能讀漢字,造木板印書。所製造藥材,並各項料物,尤多新奇。自道光十年後,佛國王自操權,按國之義冊,會商爵士鄉紳以議國事。每年王宮所用之銀二百四十萬圓,世子每年俸銀二十萬圓。國之大臣如之,有司國璽之大臣,理兵部教門外國務之大臣,理水師藩屬地之大臣,理國內務之大臣,工務農商之大臣,文學大臣。司刑之官,千六百三十員;審獄之司一千員。別有定商務擬斷之司,派兵弁之司,與中國無異。其公會必派國之大爵有名望者,百姓中每年納餉銀五千員以上者,推為公會之鄉紳,預論國事,能言之士最多。佛國富民最驕,動自專擅,屢結黨作亂,與他國肇釁。以路義非立王之賢,又募壯丁為民之衛,而有財之民,莫能彈壓焉。其國庫入項,雖每年二萬五千六百三十萬員,而三年欠項共一萬四千萬員,其出項每年文官之祿,並工部、教門、教學等費五千二百八十有餘萬圓,軍士水軍六千五百萬圓,造橋路、造炮、建戰艦千五百萬圓,納稅二千八百四十餘萬。所應交還之項,千二百二十五萬圓。計一年所費過於所入者,七百四十七萬圓。道光二十五年,更增兵數共計五十四萬四千,馬八萬四千匹,堅城共一百七十八座,各有護兵。

  郡縣城邑,廣袤方圓九千七百五十二裡,分三十八郡,每部分府、州、縣。至城邑有居民五千者,共七百零九處;居民一萬者,共二百七十四處;居民一萬以上者,共四十九處;居民二萬者,共二十五處;居民二萬以上者,共四十三處。其都曰巴利城,居民九十萬。國有大事,皆在議焉。外國來人繁多,城內旅館六百餘,旅客不下十萬。所用馬車共計二萬七千輛,每日寄出書信,約七萬件,新聞紙八萬五千張。各印書三千名,呢羽匠千二百名。稅餉五百五十四萬圓,賭場之租,百二十三萬圓,市租二十六萬圓。護兵萬五千丁,別有壯丁十二營,立仁義之院以施藥,共二十處,一處每年計收病人一萬。所藏古今書籍,計八十萬冊。此皆國都以內之情形也。

  南方大邑曰「利雲」,在羅泥河濱,居民十五萬。工織絲綢,然驕不安分。地中海濱,有馬悉利邑,居民十四萬六千,系通商之大口,每年進船六千隻。有佛國水師船,築城立炮臺,以防範西方海邊。璞托邑,居民九萬八千餘口,商賈雲集,運出之物,多紅葡萄酒,埔頭甚富。路安邑,居民九萬餘口,在西尼河濱,商船來往,綿布所出。南方土路士邑,居民七萬七千,多好學,與西班亞國交界。難得邑,居民七萬五千,每年出入之船,計三四千,民善作鐵器。同堡邑,居民五萬七千,在來尼河日耳曼國界,堅城固壘,其城內禮拜堂塔最高,士民大半崇正教。利裡邑,居民七萬二千,在北方。亞面邑,居民四萬六千,在西北方。尼墨邑,在南方,居民四萬三千。密邑,在東方,最固之城,居民四萬二千。甲音邑,居民四萬。聖以典邑,居民四萬。羅米古邑,昔時佛蘭西君在此即位,居民三萬八千。阿耳蘭邑,在國之南,居民四萬。門必勒邑,在南方,無雨多晴,居民三萬五千。安額邑,民三萬五千九百。林區邑,在西邊海,居民三萬五千。土倫邑,大海口,居民三萬四千,佛國戰艦皆泊此。亞威雲邑,居民三萬。難西邑,在意大裡交界,居民三萬。林匿邑,居民三萬五千。必勒邑,海邊最固之城也,居民二萬九千。比散孫邑,居民二萬九千,在瑞西交界。利摩義邑,居民二萬九千。威撒勒邑,離其國不遠,城內有大殿,多美園,其君隨時所駐蹕也,居民二萬九千。額那比利邑,居民二萬九千。布羅義邑,在查匿海邊,城堅港廣,為佛國君往侵英國之要路。甲來邑,與英國附近,英人常據之,居民二萬三千。西泥港口,可通商,居民二萬五千。太益邑,居民二萬五千。地雲邑,居民二萬四千。安額邑,在海邊,與北義交界,堅固之城也。亞拉邑,居民二萬三千。哥西加島,去撒丁島不遠,方圓一百七十八裡,其地多山,產五穀,居民畏勞,往往缺食。島有十八邑,其中四邑系海口。五村,五百六十鄉,居民十八萬八千。

  《瀛環志略》雲:佛郎西,自乾隆三十八年王路易第十六(一作盧義斯第十六)嗣立,時華盛頓(一作兀興騰)據亞墨利加起兵,英吉利攻之不克,佛人以全軍助華盛頓,英不能支,遂與華盛頓和,而佛亦由是虛耗。王好漁色,內寵擅權擾民,民不能堪。乾隆五十四年,國大亂,尋廢王弑之,立領事官三人,攝王政,以拿破崙為首(一作「拿破利翁」,又作「那波良」)。拿破崙者,佛夙將,用兵如神,征麥西有大功。主忌之,置散地。國人既弑王,拿破崙乘勢鼓眾,得大權。嘉慶八年,國人推戴即王位,恃其武略,欲混一土宇,繼羅馬之跡。滅荷蘭,廢西班牙,取葡萄牙,兼併意大裡、瑞士、日耳曼諸小部,割普魯士之半,奪奧地利亞屬藩,侵璉國,圍其都城,戰勝攻取,所向無敵,諸國畏之如虎。嘉慶十六年,以大兵伐峨羅斯,圍其舊都墨斯科。峨人燒之而走,佛方旋師,而天驟寒,軍士凍死者十七八。諸國乘其敝也,合力攻之,佛師大潰,故所得土全失。嘉慶二十年,各國遣公使會議于維耶納(奧地利亞都城),凡拿破崙所侵地,各歸故主。其間有分析,有合併,立盟約,不相吞噬。拿破崙既敗喪,慚而避位,複立故王之裔路易(一作盧義斯),仍握兵柄。嘉慶二十一年,與英吉利戰於北境,兵敗被擒,英人流之荒島,道光二年死。路易即位,數年卒。弟查理立(一作加爾祿斯),愚戇不任事,在位九年。國人廢之,擇立支屬賢者路易非立(一作盧義斯非裡卑),即今在位之王也。以道光九年嗣立,有賢聲。

  佛郎西頗重讀書,學優者超擢為美官。其制宰相一人,別立五爵公所。又于紳士中擇四百五十九人,立公局。國有大政如刑賞征伐之類,則令公所籌議;事關稅餉,則令公局籌辦。相無權,宣傳王命而已。國有額兵三十萬,戰船大小二百九十只,水兵五萬,船之大者,載炮七十二門至一百二十門。亦有火輪船數十隻,巡駛地中海。其俗人人喜武功,軍興則意氣激揚,面有矜色,臨陣跳蕩直前,議不返顧。前隊橫屍雜遝,後隊仍繼進不已。獲勝則舉國歡呼,雖傷亡千萬人不恤,但以崇國威全國體為幸。其酋長沈鷙好謀,知兵者多。水戰陸戰之法,無不講求。又好用縱橫之術,故與諸國交兵,常十出而九勝。

  按:佛郎西在歐羅巴諸國中,傳世最久。自哥羅味開基,至今已千餘年。中間雖迭遭變故,而代立者皆其宗黨,未滋他族,未立女主,較他國之奕棋置君者,固有間矣。立法駿厲,賢君複六七作,危而不亡,殆有由也。

  歐羅巴用武之國,以佛郎西為最。爭先處強,不居人下。偶有淩侮,必思報復。其民俗慷慨喜戰,有小戎駟鐵之風。其用兵也,仗義執言,不似諸國之專於牟利。故千餘年中侮亂迭生,而虎視泰西,國勢未嘗替削。至拿破崙之百戰百勝,終為降虜,則所謂兵不戢而自焚,又可為瀆武者之殷鑒矣。

  佛郎西屬地在別土者,亦有數處。如南印度之本地治利,南亞墨利加之歪阿那,亞非利加之阿爾及耳,印度海之布爾奔,得之不甚經營,棄之亦不甚惜,蓋不以此為重也。

  歐羅巴各國,皆以販海為業,如英吉利、米利堅、呂宋之屬,每歲商船至中國,多者百餘艘,少亦三四十艘。所販鬻者,多綿花洋布粗重之物,至如洋米、胡椒、蘇木、海參之類,皆從東南洋轉販,並非西產。獨佛郎西商船最少,多則三四艘,少則一二艘。入口之貨,皆羽毛、大聽鐘、表諸珍貴之物。蓋其國物產豐盈,製作精巧。葡萄酒、大泥、綢緞之類,售之歐羅巴各國,即已利市十倍,不必遠涉數萬里而謀生。其航海而東來也,意在於耀聲名,不專于權子母。國勢既殊,用意迥別,其情勢可揣而知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