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大呂宋國沿革(2)


  《地理備考》曰:大呂宋國,古名「意卑裡亞」,今稱「義斯巴尼亞」。在歐羅巴州西南,其國土在北極出地三十六度起,至四十四度止,經線自東一度起,至西十二度止。東南至地中海,西連葡萄亞國暨亞德蘭的海,北接加斯哥尼海灣。西南距東北約二千四百五十裡,東南距西北約二千零八十裡,地面積方約二十一萬八千七百六十裡,煙戶一京三兆九億口。崇山峻嶺,絡繹不絕。河十二,注于亞德蘭的海者七,注於地中海者五。湖三,一名亞爾不非辣,一名伯乍爾,一名加羅于達。平原山谷,靡弗膏腴,谷果豐登,禽獸蕃衍。地氣冷,中熱南暑。土產金銀、銅、鐵、錫、鉛、水銀、窩宅、煤礬、硝磺、硵砂、石膏、花石、礪石、青石、火石、藍綠寶石、鑽石、紅玉、碧玉、瑪瑙、琥珀、水晶、紫石、英石、榴珠等。王位男女皆得臨禦,惟以長幼為序。奉羅馬天主公教,嚴禁旁門。工作技藝,較歐羅巴州各國稍拙,然工肆亦不少。通商貿易,陸少水多。在昔為加爾達厄國人所得,漢初歸於羅馬國。羅馬衰弱,遂為北狄侵佔。隋開皇末,為維西哥多人所取。唐睿宗時,又被回人侵據。彼時本國將軍伯拉約者,乘回人不睦,遂激勵遺民奮起驅逐,獲大勝,眾立為王,是為本國開基之王。後世漸擴邦土,分建數國,協力逐寇。明憲宗成化十五年,亞拉岡之君,既娶加斯德辣後,遂將列國歸於一統。迨亞拉岡薨後,奧斯的裡亞國大臣加爾羅斯者,以王婚嗣君位。康熙三十九年,加爾羅斯王薨,無嗣,遺命傳國與佛蘭西國王之孫非裡卑。是以佛蘭西與奧斯的裡亞二國舉兵互爭,究為非裡卑所得。嘉慶十三年,被佛蘭西國王那波良者佔據,立其弟為君。自後布路亞、大呂宋、英吉利三國,合軍挫敵救之,複立前王之子非爾難多為君。迨道光十三年薨後,其女即位,乃大呂宋國現在之女王也。大呂宋國昔分十二國二部,今則連國外海島,四十九部。

  其國通商沖繁之地,內地大埠十,海邊大馬頭八。除四十九部外,尚有數地歸其統屬,一搜達,一北嫩德威勒,一亞慮塞納,一美裡黎,一加拿裡。以上各處,皆在亞非裡加州。一固巴,一伯爾多黎海島,皆在亞美裡加州。一名小呂宋,一馬黎納海島,皆在南洋阿塞亞尼州。

  又有大呂宋屬國曰「安多勒」,在其國之加達魯尼部極邊,山坡小穀之中,為塞哥勒河分派,巴利拉小河所穿者。其地長寬皆不及七十裡,佛蘭西國王與大呂宋國王,互相覆庇,其官除國人自立會議官一員外,尚有佛蘭西國王與大呂宋國王派委理事官二員。其人民以土產材木及製造鐵器,易穀果與日用所需各物。會城建于巴利拉河邊,煙戶約二千口。

  《外國史略》曰:西班亞國,自古由海濱開墾,漸通貿易,後在北亞非利加州之甲他哥國設新埠,既而為羅馬軍所據,土人隨其風俗語音者四百年。東晉恭帝時,有夷人自東至西,戰勝據其全地。唐睿宗年間,回回人侵取南方與北方,崇天主教之民,力戰七百年,不分勝負,回回之焰稍衰,而西班亞之勢正旺。明弘治間,遂盡逐回回兼併列國,獨稱雄焉。維時各國各尋新地以通商,西班亞有駛西海之船,初抵亞墨利加州立新國,每年收銀不下千萬,亦時並旁國,名揚海外。其國專務天主新教,其僧及其教司,皆統管庶民,有不信者,重罰。於是荷蘭、英吉利兩國,崇老教,與西班亞軍力戰八十年。荷蘭獲勝,然是時西班亞權在亞墨利加南北,地愈廣,財日裕,又據呂宋群島,傳天主新教。康熙三十八年,國衰,君廢,改立新君,其國再興。所通商半屬英船,布帛呢羽等貨,皆赴西班亞國。其國舊禁銀出洋,因此生釁。西班亞結佛蘭西軍,共擊英人,乃佛國之新君波那良,竟誘西班亞之君,至國逐之,而立其弟,以君西班亞國。其民不順,英國助之,複立前王之子,時嘉慶十三年也。道光十三年,國主卒,其女攝權。固執新教,變亂未定,國帑如洗。其民有財者不肯借,而亞墨利加南北各藩屬地,複盡驅其主而自操權,財涸軍廢,然固執天主新教,終不悔悟也。

  西班亞與葡萄亞為半土,東北連佛蘭西,西及葡萄亞,南及地中海,與亞非利加州相隔,北及西班亞海。北極出自三十六度,至四十三度四十七分;偏西三度十七分,至九度十七分。地多山,北方山尤崇峻。中高氣燥,水少草木不生。南方多晴,產物豐盛。東北界佛蘭西,有險阻為保障。南北海港,大船能入。河曰他峨河,長百二十裡,西流至葡萄亞國入大洋海。以伯羅河,長百里,西南流入地中海。危亞地那河,長百里。危他其威河,長六十裡,皆南流也。國內無運河,貨物難通;又無往來之路,故國帑如洗;道途不修,故防範難恃。其民人千二百五十七萬,此際漸減。以其君禁不信天主新教,即不准居住。後在藩屬地之人,大獲利遷徙益眾,以故居民益少。

  其爵之名,最多,為上下爵。其上爵最古,有產業權勢,其下爵與庶民無異。男女入寺,往往遂絕俗不出,在內參禪。立修道院,盛財帛,招貴人入院念經。天主教之院,幾占地之大半,甚殷裕,有權勢,尊貴者,罔不畏之。自佛蘭西侵後,道院之勢漸衰,遂籍其產入官,以充公費。然道院中之教師,庶民至今引領焉,屢唆是非,使民不安。地方褊小,財帛不多,然可足食。全地半墾為田,半歸五爵,其三分之一,歸在城紳士,其六分之一,歸道院之僧師。南方出米,並橄欖油、葡萄酒,不甚產木,其山產水銀黑鉛。民無巧思,少製造。其亞墨利加之生理,前獲厚利,今則為各國所分,生意微少。其教師不好文,故兒童多不入學,女鮮識字。國內立大學院十七間,以神道設教。居民大半棕色,眼有光明,好施濟,重禮拜,故罷工之日多,暇則以鬥牛為戲。南方女多美。西班亞人崇天主新教,祈禱念經,口內長稱其名,臨危時即懇籲馬利亞之名,以為憑信。其民好逸而憚勞。

  乾隆五十六年,各口入貨銀九千萬圓,由藩屬國運入者,八千三百萬圓,其中金銀四千四百萬圓;外國所運出者,銀四千九百萬圓,藩國所運出者五千三百萬圓,其歲收藩屬金銀之貢,三千五百萬圓,雜貨價值銀二千萬圓。然國帑猶時時缺乏,所立通商之公班衙久歇,于道光十八年外國所運入者,六千萬員,運出者銀二千六百萬圓。鉛山每年出五十萬石,水銀二十四萬石。嘉慶三年,谷果計三千萬圓,牲畜價銀四千六百萬圓,所出之礦四千三百萬圓,雜貨銀千四百萬圓。

  國內設教主、教師、副教師、教先生、小教師、副師、修道、男女僧並教師等,一年所收之田共六千萬圓,禮拜堂廟寺,共二萬八千二百四十九間,修道之男女居焉。教師財日盛,權日重,屢與國抗,或反為所敗。

  國都在中地,曰「馬特城」。居民十九萬五千,地皆平坦,高於海二百二十七丈。內建禮拜堂七十七間,修道院六十二間。國君並朝臣居此,設大學院各術之堂十八間,以廣志識。巴悉羅那城在地中海濱,居民十二萬,港口極廣,但水淺,大船不得入。其貿易甚盛,每年進口船千五百隻,所出入貨價計銀千萬圓。居民善造火器,花布絲緞。在海邊,有軍局鑄火炮之地。別設病院、養嬰院。悉威剌邑,居民九萬六千,週三裡半,有十二門,禮拜堂三十間,制煙之人千五百名。鋪七百間,織綢緞。城內設大學院,學生七百八名。加那他邑,居民八萬,前回回族所建之城也。加得邑,居民七萬,在地中海邊,此港最廣。昔與亞墨利加人於此大通商,四方立炮臺,近地多產葡萄。瓦林西亞邑,在河邊,山水清美,為一國之最。土田豐產,居民六萬,其中二萬二千織綢緞。馬拉亞邑,在海邊,亦通商之地。有甘葡萄酒。可多瓦邑,居民三四萬。

  西班亞今之女王年尚少,其母妃督同大臣代攝國事。居民千二百二十八萬,城百四十五座,共萬八千八百七十方裡。全地分四十三部,外有在北亞非利加海邊之城,在南方之島,在西北之島,在亞墨利加之島,在呂宋之群島。惟其臣不善理國帑,公項積欠五萬零七百萬圓。其利息至今未還,大累他國之債主。道光十九年,計所費用銀五千萬圓,文官百萬圓,刑部二百三十萬圓,內國務千四百萬圓,軍士水師九千六百萬圓,欠項利息三千八百萬圓。道光二十二年,國費至銀萬萬圓,所收者六千二百萬圓,其欠項一百五萬圓,所入不敷所出。

  步兵六萬七千,炮手凡七千八百,軍機營兵千二百,騎兵萬三千,後營四萬,尚有民壯五十營。軍勢雖廣大,奈不能撫馭百姓,屢有叛釁。此時水師漸衰,僅數號兵船,朽爛在港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