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
五印度國重輯(1) |
|
(原無今補) 《貿易通志》曰:印度之地,距大西洋數萬里。自古不相通,其通商自荷蘭始。萬曆二十二年,荷蘭商船駛至南海,五印度布胡椒,返棹大獲利,於是設公班衙,僅洋銀三萬圓,積久增至三百萬員。主其事者六十五商,及明泰昌間,僅二十年,公班衙所贏銀已千有四百萬員。每歲大舶四十旋,據南海葛留巴洲建總埠。順治四年,遂與佛蘭西國分擅其利,於是荷蘭公班衙大興。東通暹羅、日本,又據臺灣,雄長南洋諸島間。每年文武使費銀百五十萬員,其後雖失臺灣,仍踞暹羅東南方地,與各國互市。康熙三十八年,再稟求其國王,賜敕書定歲貢額銀九十萬員,每歲別獻齎賻儀銀十五萬員。公班衙即公司之異名也,方荷蘭之立公班衙于南洋,英吉利商慕之,于萬曆二十七年,糾國人,合貲本,且稟求國王設立公司,嚴禁本國散商之赴南洋者。其始國人尚憚險遠,僅合貲十五萬員,次年增至二十六萬員,獲利皆三倍,且途劫荷蘭國、葡萄牙國之商舶以歸。於是英吉利公司漸興,與荷蘭公班衙據地爭權。英吉利乘機于印度海濱,開新地,立商埠,其印度國民尚外視而輕忽之。時商船僅三十五隻,資本僅三十五萬員,國人屢稟求散公司之局,於是國王令他商於印度西方孟買嶼立新公司,兩公司相傾軋。康熙四十年,始合兩公司為一,並借國王公帑銀一千萬員,歲息八十萬員,其後複貸五百萬員,免其利息,於是英吉利南洋公司大盛。乾隆四年,東印度兵為北印度侵逼,且臣下自相割據,結荷蘭、佛蘭西公班衙之兵為助。於是,英吉利公司兵船乘機取印度海南地。印度國王求援于荷蘭、佛蘭西,並力拒敗英吉利之兵。乾隆二十四年後,英吉利復興兵與戰,荷蘭及佛蘭西連年軍旅,供億浩繁,雖歲稅四百餘萬,入不贍出,非惟盡逋本國之貢獻,反借其國帑數百萬,生計日耗。至乾隆五十年,遂敗于英吉利。嘉慶十六年,英吉利遂據公班衙之地。佛蘭西公班衙散局,惟與各國分市南印度。其東中兩印度,大半歸英吉利。道光十三年,國中會計公司貿易無利,且虧空公項以巨萬計,始散公司局,聽散商自運,人人皆悅。 《每月統紀傳》曰:明宏治年間,葡萄亞人精神湧發,營大圖艱,始尋水路到五印度國。歐羅巴沿海各邦聞知之,皆乘船踵至其地。葡萄亞官禁之,令師艦縱橫洋面,截劫商船。各國商船,不敢孤行。故各人出錢,或千員,或萬員,或三萬員,積藏公帑,備船炮,募弁兵,遇葡艦海賊,則決戰保貨。返國則以所載之貨,發賣各捐戶,公分其利。由此立商會,曰公班衙。公班衙者,為群商捐措資本錢,其作貿易也。荷蘭公班衙為首,始出公銀二百五十萬員,赴牙瓦洲摩鹿群島,買丁香、胡椒等貨歸國,獲益一倍。年年續駛南海,利路大開。始則向土酋買地,開新埠,後則開釁戰鬥,而奪其旁地。兵盛勢強,兩攻澳門,敗退。因據臺灣之港口,與福建沿海居民貿易,開墾愈廣,錢貨益增,船舶滿海,築城建邑,商變為君。後有為福建鄭成功所攻,時荷蘭公班衙通事何斌,知港路深淺,說成功聯檣並進。荷蘭嚴守安平大港,成功從鹿耳門進,水漲三丈餘,入據臺灣,與荷蘭相持甚久,圍其堡台,鏖戰不息。鎮守官乞盟,返棹回國。康熙二年,公班衙雖失此地,別奪他島,建城立埠,復興貿易自東、自西、自南、自北,每年奉本國王銀十五萬員,別納一百萬員,以答國恩。嘉慶年間,與英吉利國構兵攻伐。忽然公班衙不幸,其船或沉淪,或被奪,英總兵乘機取其新地。荷蘭公司散局,將所據之地奉歸本國。英吉利公班衙始與荷蘭相合,但每開釁隙,屢次交鋒。於是公班衙密合防禦,共本錢八百萬員,爭鬥良久。後再立公班衙于五印度國,建兩城,東邊曰馬大剌,西邊曰夢買。其時彼國土官貪賄慕勢,私取陋規,其土君複側目公司之利,誓逐英軍,而奪其業。乾隆十七年,奮力攻戰,交鋒未及十餘合,土若皆敗散。自後英吉利特命總理官,兼攝五印度國大半之權。佛蘭西人恨之,費力費帑,圖勝英軍,英兵冒火突鋒鏖戰,佛蘭西兵終敗。於是土君割地求和,不敢強逼。自三印度國屬英公班衙之後,所據地廣,不盡貿易,惟務治國而已。向來所赴廣東商船致載茶葉,自道光十四年不利於市,公司雖散,掌握尚存,每年所收國帑之銀,共計一千五百萬員。但使費亦繁,所餘者無幾(以上原本無,皆今補)。 《海島逸志》曰:明絞勞(即孟加臘譯音之殊),在葛留巴之西,土地亦甚寬大,和蘭色仔年紅毛雜處其地。四夷雲集,交商之所,百物俱備,貨賄流通。土產大呢、羽緞、嗶支。 案:道光二十二年四月,靖逆將軍奕山,奏:風聞英逆所屬之孟阿剌地友,向有英夷兵目,帶領黑白夷兵各數百名駐守。因黑夷出兵在外,多有傷亡,僅剩白夷兵不敷駐守。該逆兵目於去冬勒派土夷、商民充當兵役,因而構怨,群起刺殺夷目,並將白夷兵數百名焚斃殆盡。嗣又據香港探報,英逆前估孟阿喇埠頭藉產鴉片厚利,得充兵餉,因被孟阿喇麼恅鬼了,將八顛之弟殺死,奪回鴉片埠,以至兵餉不繼等語。又訪聞得英國之東,另有思田國,相距約三月水程,英夷欲奪其地,被思田國設計誘騙,于本年正月內殺斃英兵萬餘名,現在干戈仍未止息,等語。又傳聞逆夷先與喀布爾打仗,現在又與治拉拉拔打仗,有地名古斯尼,仍被治拉拉拔奪回。該逆夷深恐喀布爾與治拉拉拔和好。又訪聞喀布爾與孟阿喇各處總名印度等語。案:喀布爾,即加布爾,乃阿付顏尼國之部落,在中印度西境。詳見於下。 《每月統紀傳》曰:孟買部,在痕都斯坦西南方,其酋部城建於嶼,其嶼初為葡萄亞所屬地,後讓與英國。至順治二年間,英國王以此嶼賜公班衙治理,當時嶼甚荒杳,潮漲水溢,巨浸地也。英人駐三年,水土不服,染病多死。英人勉築堤防,火烈山澤,建磚屋,開衢同,招徠流寓,戶口繁滋,其嶼雖磽瘦,終年之產,不足一月之用,卻煙戶十六萬餘,皆恃貿易為業。洋艘七百餘只,皆往印度西北,及法耳西,阿拉比,及中國各處。所載出藥材、棉花、瑪瑙石等貨。除英國商賈外,有白頭回及法耳西商賈。白頭人本法耳西國之土民,當回教始興,盡力征服四方。不順奉者,必遭刑戮,致令多人往印度避害。其人皆儉約勤作,善貿易,惟崇拜陰陽,每當日出日入之際,叩首敬奉。然其俗好善施濟,扶困持危,惜無人告以福音之真道也。英國在孟買建造戰船,其匠皆白頭人,手藝甚巧。 塔喇瓦府,每年納餉七十萬員。昔屬瑪哈喇塔國,其國本有大權勢,因與回回戰鬥不息,而後衰敗。民遂任意作亂,諸侯操權,戰鬥為務。自王達于庶民,俱劫奪為業。婆羅門僧,狡獪巧捷,煽惑民人,恐嚇取財。既貯藏銀,王即革頂,奪其不義之利。嘉慶二十年間,瑪哈喇塔王攻孟買,肆焚掠,與英軍交鋒。瑪哈喇塔兵敗走,諸侯皆服,百姓甘順。自從英人操權,匪徒安分,其王除位而安享空祿。 幹底土府,屬省治不久,其郡系盜藪。農廢田荒,獨守堡台。土人只捕野獸,故甚猛烈,捐軀而戰。風俗甚蠻,且不守婆羅門教,乃供奉汙鬼塑偶,近於禽獸。 君幹分作南北兩府,皆豐腴地,出米糖等貨。亞美塔拔府,先為回回之國,征斂朘削,百姓盡窮,後已復興。惟嘉慶二十四年,遭地震敗廢。該喇府之土人,崇婆羅門邪教,常殺怨敵以獻神贖罪。英國律例嚴禁,然作亂不已,當用軍防範。 蘇喇府,在大南洋北方,昔海賊之藪。故公班衙立一幫師船,巡海剿賊,今始安靜。地產棉花,織布精工,府城即印度國。當回教興旺時,戶口有八十萬人,現在減少十五萬口。建放生院,養各禽獸,不論犬馬鳥蟲諸類,皆養之不殺。布羅者府,陸海地方,久歸英國掌管。 北方各府,其名吉斯喇地方,居民皆印度國之土人。俗尚火葬,婦與夫屍同燒,嬖妾爭先蹈焰。貴家恐養女辱門,輒殺之,無惻隱之心。而婆羅門僧亦無警醒之言,反礪磨愚民,行溺女之罪。近日英國嚴禁此弊(以上原本無,皆今補)。五印度,東界西藏、緬甸,西南界海,北界韃韃裡。近日東南中三印度,皆屬英吉利。其自主之國,惟西北二印度耳。孟阿臘、孟買、曼達那薩,均濱海大市埠(以下又原本)。 孟阿臘,東印度部落。東界緬甸,西界麻哈,南界海,北界西藏、廓爾喀。領小部落二十一,俗奉墨那敏教,即古時佛教也。首部落曰噶裡噶達,重兵駐防,商民環處,樓閣園亭,街衢廛市,盛甲南海。設有鴉片公司,凡巴達那默那出產鴉片,均歸入公司,由公司發售,出口。 麻哈,東印度部落。東界孟阿臘,西界阿臘哈墨,北界尼保爾,南界尼路阿那,領小部落十,俗奉墨那敏佛教。而尼達那出產鴉片,曰黑土,又曰公班。 尼路阿那,東印度部落,東界麻哈、孟阿臘,西界彌裡阿,南界那特蘭,北界阿臘哈墨,領小部落三十,俗奉墨那敏佛教。 阿蘭牙墨,南印度部落。東界彌那,南界靡渣布,西界海,北界堪力市,領小部落九,俗奉墨那敏佛教。《海錄》謂居斯土者,為巴史種類,顏色稍皙。即今來粵貿易之白頭夷也,家居溫厚,人習商賈。所屬孟買,為麻爾窪鴉片出口之埠頭。 厘加那特,南印度部落。東南俱界海,北界麻臘耦,西界特臘彎戈,在孟阿臘西少南,陸行二十餘日,水路順風五六日,領小部落二十有一,俗奉墨那敏佛教。《海錄》謂之曼達喇薩居斯上者,為雪那裡種類,出產鴉片,一曰金花紅,一曰油紅,以金花紅為最。 阿那哈默,南印度部落。東界麻哈,西界麻爾窪,南界尼路阿那,北界歐尼,領小部落十有二。俗奉墨那敏佛教,產鴉片,曰黑土,遜于巴達那。 麻爾窪,南印度部落。東界阿臘哈墨,西界吾治瀝,南界堪力市,北界臘赤布達那,領小部落十有二,俗奉墨那敏佛教,產鴉片,中國謂之白皮。 吾治瀝,南印度部落。東界麻爾窪,西界刮治,南界海,北界臘赤布撻那,領小部落十有六。俗奉墨那敏佛教。 特那彎戈,南印度部落。東界厘加那特,西界海,南界海,北界果真,領小部落二。俗奉墨那敏佛教。 果真,南印度部落,《海錄》作固真。東界戈彎都,西界海,南界特那彎戈,北界馬那麻。領小部落二,俗奉墨那敏佛教。 彌那,南印度部落。東界尼路阿那,西界阿蘭牙墨,南界海裡那墨,北界摩那,領小部落六。俗奉墨那敏佛教。 歐尼,南印度部落。東界麻哈,西界阿尼那,南界阿那哈默,北界尼保爾。領小部落六,俗奉墨那敏佛教。西倫島,在黎加那特之東南,領小部落九,俗奉墨那敏佛教。 靡渣部,南印度部落。東界海裡那墨,南界麻疏,西界海,北界阿蘭牙墨。領小部落十有五,俗奉墨那敏佛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