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吳楚材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
袁州州學記 |
|
(作者:李覯)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詔州縣立學。惟時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殫慮,祗順德意;有假官借師,苟具文書。或連數城,亡誦弦聲。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陽祖君無澤知袁州。始至,進諸生,知學宮闕狀,大懼人才放失,儒效闊疏,亡以稱上意旨。通判潁川陳君侁[shēn],聞而是之,議以克合。相舊夫子廟狹隘不足改為,乃營治之東北隅。厥土燥剛,厥位面陽,厥材孔良。殿堂門廡,黝堊丹漆,舉以法。故生師有舍,庖廩有次。百爾器備,並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盱江李覯諗於眾曰:惟四代之學,考諸經可見已。秦以山西鏖六國,欲帝萬世,劉氏一呼而關門不守,武夫健將賣降恐後,何耶?《詩》、《書》之道廢,人惟見利而不聞義焉耳。孝武乘豐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學術。俗化之厚,言於靈、獻。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群雄相視,不敢去臣位,尚數十年。教道之結人心如此。今代遭聖神,爾袁得聖君,俾爾由庠序踐古人之跡。天下治,則譚禮樂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當仗大節,為臣死忠,為子死孝。使人有所賴,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學之意。若其弄筆墨以僥利達而已,豈徒二三子之羞,抑亦為國者之憂。 【作者簡介】 李覯[gòu](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北宋建昌軍南城(今江西撫州資溪縣高阜鎮)人,北宋時期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於著述,以求安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於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於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後。 【注釋】 1.皇帝:這裡指宋仁宗。 2.祗(zhǐ):恭敬。 3.范陽:古郡名,在今河北涿縣一帶。祖君無澤:祖無澤,字澤之,北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人,曆官直集賢院。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縣。 4.通判:官名,地位略次於州府長官。陳君優(yōu):陳優,字複之,北宋長樂(今福建長樂縣)人,進士。 5.黝(yǒu):淡黑色。堊(è):白色土。 6.舍菜:也作「舍采」,古代入學開始時舉行的一種儀式。即向孔子牌位獻上芹藻一類菜蔬。舍,放下。 7.盱(xū)江:水名,一稱撫河,又稱建昌江,在今江西東部,諗(shěn):規勸,告訴;勉勵。 8.草茅:指在野的人。 9.譚:同「談」。二三子:即「二三君子」的略稱,大家,諸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