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吳楚材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
諫太宗十思疏 |
|
(作者:魏徵)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作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鼓城村)人。唐朝宰相、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注釋】 1.長(zhǎng):生長。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樹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處於地位低見識淺的人。 5.明哲:聰明睿智(的人)。 6.當神器之重:處於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時認為「君權神授」,所以稱帝位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間。 8.休:美。這裡指政權的平和美好。 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11.殷憂:深憂。 12.實:的確。 13.克終者蓋寡: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蓋,表推測語氣。 14.傲物:傲視別人。物,這裡指人。 15.吳越,指春秋時的吳國與越國,當時兩國之間長期為仇,戰伐不斷。誠相見則可使有仇的人也團結成一體3.。 16.骨肉為行路:親骨肉之間也會變得像陌生人一樣。骨肉,有血緣關係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無關係的人。 17.董:督責。 18.振:通「震」,震懾。 19.苟免而不懷仁:(臣民)只求苟且免於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 20.怨不在大:(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21.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應寫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諱而寫作「人」。 22.載舟覆舟:這裡比喻百姓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23.見可欲: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下文的「知足」、「知止」(知道適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4.將有所作:將要興建某建築物。作,興作,建築。 25.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寧。 26.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 27.則思謙沖而自牧:就想到要謙虛並加強自我修養。沖,虛。牧,約束。 28.江海下而百川:江海處於眾多河流的下游。下,居……之下。 29.盤遊:打獵取樂。 30.三驅:據說古代聖賢之君在打獵布網時只攔住三面而有意網開一面,從而體現聖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種解釋為田獵活動以一年三次為度。 31.敬終:謹慎地把事情做完。 32.慮壅(yōng)蔽: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 33.想讒邪: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讒佞奸邪。讒,說人壞話,造謠中傷。邪,不正派。 34.正身以黜(chù)惡: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黜,排斥,罷免。 35.宏茲九德:弘揚這九種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 36.簡:選拔。 37.效:獻出。 38.松喬:赤松子和王子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39.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輕易的天下就實現大治了。 40.無為:道家主張清靜虛無,順其自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