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吳楚材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
貨殖列傳序 |
|
(節選自司馬遷《史記》)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身安逸樂,而心誇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榖、纑、旄[máo]、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楠、梓、薑[jiāng]、桂、金、錫、連、丹沙、犀、瑇[dài]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zhān]、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徵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闢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營丘,地潟[xì]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繈至而輻輳。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 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主、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注釋】 1.「至治之極」八句:引自《老子》,但文字略有不同。 2.「挽近世」句:挽,同「晚」。塗,堵塞。 3.已同「矣」。 4.芻豢:指牲畜的肉。用草飼養的叫「芻」,如牛、羊;用糧食飼養的叫「豢」,如豬、狗。 5.眇:同「妙」。 6.道:同「導」。 7.旄:即楮樹,樹皮可以造紙。旄,旄牛,其尾有長毛,可供旗幟裝飾之用。 8.連,同「鏈」,鉛礦石。 9. 10.玳瑁:龜類,其甲為名貴的裝飾品。 11.璣:不圓的珠子。 12.龍門:山名。在今山西稷山縣和陝西韓城縣之間。 13.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西北。 14.旃:同「氈」。 15.筋、角:獸筋,獸角,可用以製造弓弩。 16.虞:掌管山林川澤出產的官,此指開發山林川澤的人。 17.邪,同「耶」。 18.周書,指《逸周書》,今本《逸周書》無此段話。蓋是古本《逸周書》的佚文。 19.辟,同「僻」。 20.原,同「源」。 21.太公望,即姜尚,相傳他姓姜,名尚,字子牙,其先人封在呂地,故又稱呂尚。他佐武王伐紂,封于營丘E在今山東昌樂縣東南F,國號齊。 22.至,猶言繈負而至。 23.三歸,按常例應歸公室所有的市租。 24.陪臣,諸侯之大夫對天子自稱陪臣。 25.威、宣:齊威王,名嬰齊,田桓公之子,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宣,齊宣王,名辟疆,威王之子,公元前319年~前301年在位。 26.「倉廩實」二句:見《管子·牧民》。 27.壤壤,同「攘攘」。 28.編戶,編入戶口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