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吳楚材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魯仲連義不帝秦


  (節選自《戰國策·趙策三》)

  秦為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之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以而複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益弱。方今為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眾折於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去。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

  魯仲連曰:「始吾以君為,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為召而見之于先生。」

  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請為紹介而見之于將軍。」辛垣衍曰:「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也。」

  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辛垣衍許諾。

  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

  魯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棄禮義,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

  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

  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固助之矣。」

  辛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則無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

  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

  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

  魯連曰:「昔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餘,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後往。周怒,赴于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蕃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斮[zhuó]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

  魯連曰:「然梁之比于秦若僕耶?」

  辛垣衍曰:「然。」

  魯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

  辛垣衍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魯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九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歎,故居之於羑裡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避舍,納筦[guǎn]鍵,攝衽抱幾,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退而聽朝也。』魯人投其籥,不果納,不得入于魯。將之薛,假塗于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將倍殯柩,設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吊也。』鄒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故不敢入于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于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俱據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僕妾也。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予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去,不敢複言帝秦。」

  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裡。適會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

  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

  【注釋】

  1.魯仲連:齊國的高士。姓魯名連。一生不做官,好為人排難解紛。義:根據正義;堅持正義。不帝秦:不肯尊稱秦王為帝。帝,用作動詞。這裡所記的事件也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2.邯鄲(hándān):趙國首都,在今河北省邯鄲市。魏安釐王(釐xī):魏國國君,魏昭王的兒子,信陵君無忌的異母兄,名圉(yǔ)。公元前276年至前243年在位。晉鄙:魏國的大將。晉鄙救趙的事見《史記·魏公子列傳》。蕩陰:當時趙、魏兩國交界的地方,在今河南湯陰縣。

  3.客將軍:別國人在魏國做將軍稱為客將軍。辛垣衍:人名,辛垣是複姓。間入(jiàn):趁圍困不緊時偷偷地進入。因:經由;通過。平原君:趙氏,名勝,封平原君。他是趙孝成王的叔父,趙武王的兒子。戰國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當時任趙相。趙王:指趙孝成王,名丹。公元前265年至前245年在位。

  4.「前與」三句:按周赧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8年),齊閔王稱東帝,秦昭王稱西帝。後來蘇代說服齊閔王廢除帝號,閔王從之,秦國也隨著取消帝號。已而,不久,過後。歸帝,歸還帝號。指秦取消帝號。以齊故,因為齊王不稱帝的緣故。因蘇代勸齊閔王先取消了帝號,秦昭王因之也跟著取消了帝號,所以說「以齊故」。

  5.今齊閔王益弱: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同楚、韓、魏、燕、趙五國伐齊,齊國大敗,齊閔王也在這次戰爭中死去。到了秦圍邯鄲時,齊閔王已死了二十餘年。吳師道認為這句可解釋為「今之齊,視閔王已益弱」。意思是說「今天的齊國比起閔王時已更加衰弱」。方今:現在。雄:稱雄。

  6.誠:真。這裡作「假設」解。秦昭王:秦王贏則,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去:離去,離開。指離開邯鄲。

  7.適:正巧,恰在這時。會:正巧碰上,正好遇上。乃:就,於是。奈何:怎麼辦。

  8.百萬之眾折於外:這句指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將白起大破趙軍于長平(在今山西高平縣西北),坑殺趙降卒四十余萬。事見《史記·趙世家》。百萬,是誇大的說法。折,損傷。內:深入國內。去:離開。這裡指退兵。

  9.其:那個,指示代詞。是:此,這裡。指示代詞。

  10.始:當初。乃:這才。

  11.梁:即魏。魏遷都大樑(今河南開封)後又稱梁。安在:在哪裡。安,哪裡,疑問代詞。

  12.責:責備;斥責。歸之:使之歸,即叫他回去。

  13.召:呼喚,召喚。見(xiàn)之:使之見。

  14.遂:就,於是。東國:指齊國。因齊在趙的東方,故稱東國。

  15.高士:道德品行高尚而不做官的讀書人。

  16.人臣:做臣的。

  17.泄:洩露。這裡是「告訴」的意思。鮑彪注:「泄,言已白之。」之:指辛垣衍到趙國這件事。

  18.許諾:答應。

  19.曷為(hé):為什麼,為何故。曷,何,疑問代詞。

  20.「世以」句:大意是說世人中凡是認為鮑焦由於心地狹隘而死的那些人都不對。魯連說這句話,在於說明他自己不是為個人打算的。以,以為,認為。鮑焦,周時隱士,相傳他不願為諸侯帝王效忠,以采樵及拾橡實為生,後抱木餓死。無從容,指心地狹隘。從容,指胸襟寬大,有度量。

  21.彼:那個。上首功:即崇尚戰功。上,同「尚」,崇尚,注重。首功,斬首之功。當時以斬殺敵人首級的數目多少計算戰功。秦國的制度,分爵位二十級,作戰時斬得敵人的頭顱越多爵位越高。權:權詐。士:有知識的人。虜:奴隸。肆然:放肆地,無所忌憚地。過:進一步。正:同「政」,指用政治力量控制。有:含「只有」的意思。赴:奔向。

  22.固:本來。

  23.以:以為。

  24.若乃:至於。惡(wū):怎麼。

  25.使:假如。

  26.齊威王:田氏,名嬰齊,一作因齊。桓公的兒子。在位三十六年(公元前356年至前320年),改革政治,國力漸強。為仁義:行仁義。微:弱小。

  27.居歲餘:過了一年多的時問。周烈王:名喜,在位七年(公元前375年至前369年)。崩:封建時代帝王死的專稱。

  28.赴:同「訃」。使人奔告喪事,即報喪。天崩地坼(chè):比喻天子死。坼,裂開。天子:指繼承烈王的新君顯王(名扁)。下席:古時孝子守孝時,要離開宮室,寢於苫(草名)席之上。

  29.東藩:位於東方的藩國。指齊國。「藩」的本義是「籬笆」,引申為「屏蔽」的意思。古代封建諸侯,為的是屏藩王室,所以稱諸侯為藩國。齊國在東方,故稱東藩。田嬰齊:齊威王的姓名。斫:砍,斬。

  30.勃然:因生氣而變臉色的樣子。叱嗟(chìjiē):怒斥聲。而:汝,你。婢:侍婢。這句是齊威王罵周王的話。卒:終於。為:介詞,表被動。

  31.生:指周烈王活著的時候。朝:朝拜。死:指周烈王死了以後。叱:罵。忍:忍受。求:苛求。

  32.固然:本來這樣。其:用於句首,表示委婉語氣。

  33.獨:用於反問句,表示語氣。僕:奴僕。

  34.寧:難道。若:及。

  35.於:與,同。若:像。

  36.這裡等於說「是的」。

  37.既然這樣,那麼。烹:煮。醢(hǎi):剁肉成醬。烹、醢都是古代的酷刑。

  38.怏然(yàng):鬱鬱不歡的樣子。嘻:驚歎聲。「亦太甚」二句:主語部分是「先生之言」,謂語部分是「亦太甚」。謂語前置表示強烈的感歎語氣。

  39.固:本來如此,當然。

  40.「昔者」句:鬼侯、鄂侯、文王都是紂王封的三公。鬼侯的封地在今河南臨漳縣境。鄂侯的封地在今山西中陽縣境。文王就是周文王,他的封地在今陝西鄂縣一帶。公:這裡指諸侯。

  41.子:指女兒。在上古時代,「子」本是男女的通稱。好:貌美。入:進獻;獻納。惡(è):醜。

  42.辨:通「辯」。疾:急。脯(fǔ):幹肉。這裡用作動詞,作成肉乾。

  43.喟然(kuì):歎氣的樣子。牖裡(yǒu):一作「羨裡」,古地名。在今河南湯陰縣北。庫:監牢。

  44.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這兩句是說,梁和秦本來都是稱王的平等國家,現在梁國為什麼要自居卑下受人宰割呢?曷,何。人,指秦。

  45.齊閔王將之魯:齊閔王四十年,燕將樂毅合五國之兵破齊,閔王逃到衛國,因態度傲慢沒有被接納,於是離開衛國要到魯國去。夷維子:齊人,以邑為姓。夷維,地名,今山東濰縣。子,男子的美稱。策:馬鞭。子:你們。何以:用什麼。以,用,介詞。

  46.太牢:牛羊豬各一稱太牢。十太牢,就是牛羊豬各十隻。這是款待諸侯的禮節。

  47.安取禮:何取禮,即選用什麼禮節。安,疑問代詞,哪裡。因夷維子要魯人用天子的禮節來款待閔王,所以表示不滿,提出質問。

  48.巡狩(shòu):天子到各諸侯國視察。諸侯辟舍:天子到諸侯國中巡狩時,諸侯要離開自己的正殿不居。辟,同「避」,回避,離開。原選本作「避」,今據上海古籍出版社《戰國策》排印本改。舍,指正房。納:交納。管鍵:鑰匙。避舍、納管鍵,是表示諸侯因天子在自己國中,自己在此期間不敢以一國之主自居。攝:持,提起。衽(rèn):衣襟。抱:捧。幾:矮或小的桌子。視膳:伺候別人吃飯。已:完畢。而聽退朝:當作「退而聽朝」。

  49.魯人投其筲:魯人閉關下鎖,不接納齊王入境。筲,同「鑰」。投筲,下鎖。果:表示事情和預料或期望相合。常與「不」連用表示否定。納:使入。

  50.薛:古國名。任姓,祖先奚仲做夏代的車正,傳為車的創造者,居於薛(今山東滕縣南)。一度遷于邳(今山東微山西北)。春秋後期薛國遷到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薛成為齊邑。假:借。塗:通,「途」。鄒:小國名。在今山東鄒縣。

  51.孤:父親死了,兒女叫孤。這裡指鄒國的新君。吊:哀悼死者,慰問喪家。倍殯柩:把靈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就是移到南面。古代以坐北向南為正位。靈柩本來坐北朝南,因為天子下吊必須朝南,因此要把靈柩掉過頭來,設一個向北的靈堂。倍,同「背」。殯,停喪。柩,已盛屍體的棺材。

  52.伏劍而死:用劍自刎而死。這是委婉的說法,實際是表示堅決拒絕。伏,受。

  53.事養:侍奉,供養。飯含:把米放在死人口中叫飯,把玉放在死人口中叫含。「生則」四句的意思是:鄒、魯國勢已很微弱,國君生時,臣子們不能侍奉供養,國君死後,也不能行飯含之禮;然而當齊國叫他們向齊國行天子的禮節時,還是行不通。鄒、魯兩國的臣子們還是有骨氣的。

  54.萬乘之國:能出一萬輛兵車的國家是大國。交:互相;彼此。

  55.三晉:韓、魏、趙三國是由晉國分裂而成的諸侯國,故稱韓、趙、魏為三晉。這裡主要指趙、魏而言,特別是指辛垣衍。僕妾:指臣子。

  56.無已:沒有止境。帝:用作動詞,稱帝。且:將。變易:更換,撤換。予:給。

  57.子女:這裡偏指女。讒妾:善於進讒言、毀賢嫉能的妾婦。處:住。晏然:平安地。

  58.故寵:舊日的尊榮地位,指魏王對辛垣衍原有的寵倖。

  59.庸人:平凡的人。

  60.卻軍:退兵。

  61.適會:恰巧趕上。公子無忌:即信陵君,魏昭王的少子,安嫠王的異母弟,戰國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他托魏王的愛妾如姬盜出兵符,假傳魏王的命令,殺了晉鄙,奪得晉鄙的軍隊,擊退秦軍,救了趙國。事見《史記·魏公子列傳》。引:退卻。

  62.三:表示多次。

  63.置酒:設置酒宴。前:走到……面前。以:用。為魯連壽:祝魯連長壽。

  64.排:排除。釋:消除。解:解開。

  65.即:假如。是:此。商賈(gǔ):商人的統稱。古代以販賣貨物者為商,藏貨代賣者為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