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吳楚材 > 古文觀止 | 上頁 下頁 |
召公諫厲王弭謗 |
|
(節選自《國語·周語上》)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zhāng]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烈士獻詩,瞽[gǔ]獻典,史獻書,師箴,瞍[sǒu]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初,猶其原隰[xí]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注釋】 1.召:一作「邵」。弭(mǐ)謗:消除議論。弭,消除。謗,指責,公開的批評,這個詞後來一般作貶義詞。 2.巫:古代以降神事鬼為職業的人。 3.莫:沒有誰。 4.目:用眼睛看看,用作動詞。表示敢怒不敢言。 5.障:防水堤壩,用作動詞,堵塞。 6.壅(yōng):堵塞。潰:水衝破堤壩。 7.為川者:治水的人;為,治。決之使導,引水使它流通;決,排除;導,疏通。 8.宣之使言:治民者必宣導百姓,使之盡言。宣,開導。 9.聽政:治理國政。聽,治理,處理。 10.公卿:三公九卿。至於:以及。列士:上士,中士,下士。詩:指採集於民間的諷諫詩,不是指《詩經》。 11.瞽(gǔ)獻曲:盲人樂師向國王進獻樂曲。瞽,無目,失明的人。 12.史獻書:史官向國王進獻記載史實的書籍。 13.師箴(zhēn):音師進獻規勸的文辭。箴,規諫的文辭。 14.瞍(sǒu)賦:盲人吟誦諷諫之詩。瞍,沒有眸子的盲人。賦,朗誦。 15.曚(méng)誦:盲人誦讀諷諫文辭。曚,有眸子而看不見東西的人。 16.百工:百官。 17.庶人傳語:百姓的意見間接傳給國王。 18.近臣盡規:常在左右的臣子,進獻規諫的話。盡規:盡力規勸。 19.親戚補察:同族的親屬,彌補並監察國王的過失。 20.耆(qí)、艾修之:國內元老大臣把這些規諫修飭整理。耆,六十歲的人。艾,五十歲的人。 21.而後王斟酌焉:而後由國王仔細考慮,付之實行。 22.是以事行而不悖(bèi):國王的行事由此才不至於違背事理。悖,違背。事行,政事暢行,政令通行。而:轉折連詞,但是。 23.於是乎出:從這裡生產出來。 24.原:寬闊而平坦的土地。隰(xí):低下而潮濕的土地。衍:低下而平坦的土地。沃:有河流灌溉的土地。 25.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由於百姓用口發表意見國家政治的好壞才能從中表現出來。宣言:發表議論。善敗,治亂:於是,從這裡面。 26.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fù)財用衣食者也:這兩句是說,凡是老百姓認為好的就做,反之就得加以防備,這是增多衣食財物的辦法。所以,用來……的方法。其:副詞,表示揣測,這大概就是。阜,豐富,增多。 27.成:成熟。行,自然流露,自然表現。胡,怎麼。 28.其與能幾何:這句是說,那贊同的人能有多少呢?其,代詞。與,幫助,《戰國策》說:「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 29.乃流王於彘(zhì):把國王放逐到彘地去。乃:終於,副詞。流:流放,放逐。於:到,介詞。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縣境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