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王安石 | 上頁 下頁
關於《辨奸論》真偽


  據說蘇洵《辨奸論》最早見於《邵氏聞見錄》。今查《邵氏聞見錄·蘇明允辯奸》(第115則)原文如下:

  *

  眉山蘇明允先生,嘉祐初游京師時,王荊公名始盛,党與傾一時,歐陽文忠公亦善之。先生,文忠客也,文忠勸先生見荊公,荊公亦願交于先生,先生曰:「吾知其人矣,是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天下患。」作《辯奸》一篇,為荊公發也。其文曰: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事之推移,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昔者羊叔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

  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也,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幹,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奸固足以敗國,然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語言,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複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可勝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夷狄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豎刁、易牙、開方是也。以蓋世之名而濟未形之惡,雖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當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之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歎,孰知禍之至於此哉!不然,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斯文出,一時論者多以為不然。雖其二子,亦有嘻其甚矣之歎。後十餘年,荊公始得位為奸,無一不如先生言者。呂獻可中丞于熙甯初荊公拜參知政事日,力言其奸,每指荊公曰:「亂天下者,必此人也。」又曰:「天下本無事,但庸人擾之耳。」司馬溫公初亦以為不然,至荊公虐民亂政,溫公乃深言於上,不從,不拜樞密副使以去。又貽荊公三書,言甚苦,冀荊公之或從也。

  荊公不從,乃絕之。溫公悵然曰「呂獻可之先見,餘不及也。」若曰明允先生,其知荊公又在獻可之前十餘年矣。豈溫公不見《辯奸》耶?獨張文定公表先生墓,具載之。

  *
  
  按邵氏所說,是只見于張文定公所作《墓表》。

  查今傳張方平(諡「文定」)《文安先生(蘇洵)墓表》雲:「安石之母死,士大夫皆吊之,先生獨不往,作《辨奸論》一篇。」

  獨孤氏按:

  據上一句話,完全可以懷疑《辨奸論》為偽造。

  人家的娘死了,您不去弔喪,卻做一篇文章來罵他?您不怕激起公憤?這要有多大仇恨,要有多二,才能做出這樣的事啊?

  作為父親,如果不為兒孫著想,《辨奸論》不妨可以做,但,只有這時候萬萬不能做。

  至於郭子儀與盧杞間故事,《舊唐書·盧杞傳》是這樣說的:

  建中初,征為禦史中丞。時尚父子儀病,百官造問,皆不屏姬侍。及聞杞至,子儀悉令屏去,獨隱幾以待之。杞去,家人問其故,子儀曰:「杞形陋而心險,左右見之必笑。若此人得權,即吾族無類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