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陶宗儀 > 南村輟耕錄 | 上頁 下頁 |
脈 |
|
(夢遠案:脈,即脈字。因此條為說文解字,用原字。) 人稟天地五行之氣以生,手三陽三陰,足三陽三陰,合為十二經,以環絡一身,往來流通,無少間斷。其脈應於兩手三部焉。夫脈者,血也。脈不自動,氣實使之,故有九候之法。《內經》云:「脈者,血之府。」《說文》云:「血理分邪行體者,從𠂢,從血,亦作脈。」《通釋》云:「五藏六府之氣血分流四體也。」《釋名》云:「脈,幕也,幕絡一體,字從肉,從𠂢,𠂢音普拜切。水之邪流也。脈字從𠂢,取脈行之象。 無求子云:「脈之字從肉,從𠂢,又作衇。蓋脈以肉為陽,衇以血為陰。華佗云:「脈者,血氣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血熱則脈數,血寒則脈遲。血微則脈弱,血平則脈緩。」晉王叔和分為七表八裹,可謂詳且至矣。然文理繁多,學者卒難究白。宋淳熙中,南康崔子虛隱君(嘉彥)以《難經》於六難專言浮沉,九難專言遲數,故用為宗,以統七表八里而總萬病。其說以為浮者為表,為陽,外得之病也。有力主風,無力主氣。 浮而無力為芤,有力為洪,又沉為實。沉者為裡,為陰,內受之病也。有力主積,無力主氣,沉而極小為微,至骨為伏,無力為弱。遲者為陰,主寒,內受之病也,有力主痛,無力主冷,遲而少駛為緩,短細為濇,無力為濡。數者為陽,主熱,外得之病也。有力主熱,無力主瘡,數而極弦為緊,有力為弦,流利為滑。 他若九道六極之殊,三焦五藏之辨,與夫持脈之道,療病之方,其間玄妙,具在《四脈玄文》,及《西原脈訣》等書。世以為秘授,始由隱君傳之劉複真先生,先生傳之朱宗陽煉師,煉師傳之張玄白高士。今往往有得其法者,學者其求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