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一〇二


  【應聲病】

  弘治間,杭人裴師召頗有文行。一日腹語事頗驗,師召恥之,數月不出。遇山東人言其實,其人曰:「向病此求死,道見異草即拾之。忽值一草,腹語之勿食,吾竟吞之,物即洞下而愈。」遂覓草得之南高峰,將食,果腹止之。食刻許,腹雷鳴,下大蟲如矢,狀如蛇,疾良已。(《杭州府志》)

  馮蓋齋給諫,每發言腹中輒有聲應之,遂告病,卜居南京。楊守極用小藍煎水飲之,即吐其蟲。(《金陵瑣事》)

  【先輩書刺】

  弘治間,邑人祝虛齋(萃)以主事佐治吳淞水利。華亭侍郎顧清來刺,雲「辱與顧清拜」。單刺,博二寸,縱四寸,字大如指,微黃,有花影。又虛齋寄人書亦黃折,柬式如前,面有花紋。二事並目睹。又嘉靖間許給事相卿寄弟書,直名「十弟」、「相卿」。

  【武宗微行】

  應天金明府應祥,家長幹裡。武宗南巡,值迎春日微行,見其家大樹集烏,突入而彈之。諸臣皆微服以從。

  【朱氏書問】

  寶應《朱氏家乘》有《書問錄》,載正嘉間友人所遺凌溪、射陂兩先生書。稱號連牘,不作零柬。如楊一清自名「石淙病叟一清拜,升之先生道契」,蓋先輩也。景前溪司成,竟稱「賜頓首凌溪先生年大執事。」今薦紳通問,名刺尺牘外,又有駢啟,萬曆末駢啟外又小啟,其詞略簡,凡三副楮,一全簡,浮飾之極。士大夫專覓人供應,如百函併發。劉穆之直當疲死,何暇理他務耶!

  【新城王氏】

  山東新城王氏,先世有王叟,與其嫗力田,稍自給。有貧措大夜盜其廩,扼其吭而燭之,故某齋長也。憐之曰:「勉旃,勉旃,吾夫婦終不暴君之短。」因出黃粱與之,人無知也。

  新城王氏上世祖鰥居。一日天大晦冥,良久既霽,於塵坌中得一好女子,年十八九。雲外國人也,乘車遇風,忽然飄墜,遂為夫婦。今王氏百年科名,貴盛無比。(謝肇淛《五雜俎》)

  《金史》有國子學齋長,予少時猶見廣文呼廩生曰「齋長」。

  【字說】

  嘉靖前,諸公文集多有某人字說,蓋猶行冠禮也,故以字重。其後雖淵儒碩學,見之字說者寥寥。古道陵夷,亦其一端。

  【原潔】

  胙城原潔,成化辛醜進士,曆官戶部郎中。督餉大同,以羨余還所司,忌者以藥瘖其音,因致仕,蔬布以終。

  【林濟民】

  汝陽林濟民,弱冠時母病篤,命娶婦,入門而母卒。濟民哀毀逾禮,葬廬於墓,服闋始合巹,鄉里稱之。成化丙午鄉薦,教諭漳浦,以身率人,升贛榆知縣。

  【密箴】

  晉江蔡清《密箴》:欲為一世經綸事,止熟數篇緊要書。口格天之功,興于衽席;溺身之悔,誤於詞章。

  【虎枕銘】

  江西左布政使岳池馮馴,正德二年進士,嘗任興化知府。作「虎枕銘」。太守抵方壺,適多警,虎三日兩授首,鼠狗足評乎?太守征其方之將,請裁髏作枕,而寢其鞹。銘曰:非爾髏吾何枕?非爾鞹吾何寢?起視海岱,吾安吾朕。(中疑有誤)

  【餘禕令箴】

  鄱陽餘禕,正德□□貢士,任清流知縣,升建寧府同知,尋卒,清流人立去思碑於東門。其作《令箴》曰:先王制爵,子男同位。嬴秦變法,縣邑是設。千室其民,百里其地。上應天皇,下分王治。孔門稱口,路勇求藝。漢室傳賢,循良豈弟。卓彼先覺,猶或難之。抑余何人,而忝職斯。坐堂鳴琴,盛德無為。德既不足,勞瘁奚辭?片言折獄,至明所推。明既不逮,詳慎是宜。撫字之實,惻怛至誠。赫赫洋洋,得非虛聲。

  【薛天華左戒右箴】

  廣東右布政使晉江薛大華作《左戒》曰:毋通要路書,以務養節,則俯仰不瀆。毋預塵紛事,以務養寂,則外內不擾。毋徇末俗態,以務養高,則志行不羞。毋受非禮饋,以務養廉,則彼己不失。毋妄結賓從,以務養交,則戚黨不棄而善彙集。毋苟出言語,以務養德,則靜操不爽而口過息。毋逐戀嗜好,以務養神,則和倪不伐而天氣全。毋厭薄遲鈍,以務養量,則機心不熾而真性得。毋譏訕世短,以務養福,則不忮人以見直而鬼責消。毋虛邀時譽,以務善誠,則不恕己以見賢而潛德進。毋妒嫉雋能,以務養才,則不設阱以誣善而有獎籍之功。毋欣羡汰靡,以務養嗇,則不競侈以蠹俗而有由禮之漸作。《右箴》曰:遇暴上,思以禮臨之,則不可犯。臨頑民,思以仁悟之,則不可仇。禦群小,思以嚴遠之,則不起侮。統列屬,思以正率之,則不傷威。寮友有過,思隱規而公掩之,則忠不失厚。庶民有議,思修靜而密弭之,則謗不至叢。受纖介之私,思以欺君為懼,則勤公益至。叨一分之祿,思以報主為心,則舉職益謹。怨者人所易慍,思精白以任之,則廷有分謗之士。難者人所易避,思口質以徇之,則朝有仗義之臣。即有口喜,思畏義以制之,則無佚實之賞。設有暴怒,思觀理以忘之,則無溢法之罰。

  【易刻】

  伏羲氏八卦,象各三畫,三代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文王命名作彖,周公作爻,孔子十翼,說敘雜彖傳象傳係詞文言也。宋朱元晦始定今易,爻次彖,象次爻,文言次乾坤,分上下篇,終係詞說敘雜傳。國初易刻今程子《易傳》朱子《本義》。成化口,奉化教諭成矩單刻《本義》,今遵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