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
九九 |
|
▼叢贅 【沐英】 沐英祖籍饒州樂平縣,李姓,先墓在大汾潭。洪武二十八年,沐春乞遣將代鎮,親詣樂平致祭。八月進封春黔國公,不許擅離。 蘭溪金訓道□□雲,沐英祖徽州績溪人,專棹舟。歲莫值地師失路求渡,因問其淪落狀,閔之,留於家。春初雪,地師偶步,奇其地。歸問沐氏,曰:「此族人某山也,若得之易之耳。吾屋三間彼欲之,索直三百金,故不果。如售屋,則山歸我矣。」於是成券,果得山,且為擇葬,矚曰:「行當有大禍,願不發也。」尋爭渡斃人,戍定遠。 【徐達】 徐中山祖在豐城同曹水南向,曰「二八居士墓」。 中山王墓在鐘山,不封土,雲細竹下即是。像白皙而厚,面目不甚雄偉。 【李文忠】 李岐陽墓規制遜于中山,石馬一,存其左蔓草間,尚未畢工。 【替身出家】 本朝自太子諸王降生,俱剃度幼童替身出家,不知何所緣起,意者沿故元遺俗也。(《野獲編》) 【翰林官】 翰林敘銜在官下,元時即然。他官品在官上,詞林稱閣臣「堂翁老先生」。閣臣不論首次俱綬,翰林學士班僉都禦史上,出道雙棍,值政府不避。講讀學士班僉都禦史下祭酒上。日講官軟靴短衣,便於洪對。展書官短衣跽禦案西,大司禮立案左,先展書,以案高,展書官不便也。 【良鄉帶】 京官俱繡服,惟行人司在京青素角帶。出至良鄉易補服銀帶,號「良鄉帶」。 【禦槍】 高皇帝禦槍二,藏南京午門樓上。大者幾盈握,修可丈六尺。小者修殺四之一,圍殺亦如之,蓋馬矟也。 【多學】 平涼華亭縣多學,洪武間監察禦史,巡按山東,其子孫改為黨氏。 【從征日記】 巢縣俞通源,初以親軍宿衛,出入行間,終鞏昌衛指揮使,世襲,年六十二。著《從征日記》四帙,藏於家,未刻,述國初事異于常聞。山陰朱燮元備兵隴右,得錄本,今佚。 【僧道不衣綾羅】 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校尉賴謙見神樂觀道士陳(醜)道衣青紵絲襖子,在街上執之。以僧道止許穿綢絹,不許穿綾羅也。有旨以神樂觀樂舞生釋之,予兩匹官絹壓驚。 【鎮海衛指揮】 常遇春幕客上官口,專掌書記。遇春薨,上思及上官氏,召其二子入,分姓。上口授鎮海衛指揮,官口授山西口衛指揮。 又常遇春紅旗千總薛口,從征陳友諒,以三百人受圍。上高望救出之,薛首已隕,猶執紅旗不僕。上拍其背曰「好兒子,甚苦」,始僕。(常熟許子洽記) 【蒲壽庚子孫】 太祖禁泉人蒲壽庚子孫世不得齒于士,蓋罪其先世導元傾宋也。宋端宗至泉州,招撫使蒲壽庚來謁,張世傑分淮兵二千五百人,命壽庚將海舟以從。壽庚閉城門拒命,與州司馬田真子上表降元,帝遂如潮州。 【綠幘】 蔡邕《獨斷》雲,漢武帝幸館陶公主家,召見董偃,偃著青褠綠幘。按明制,綠幀最賤,系教坊人所戴。或董偃本賣珠兒,從其賤也。 【葉好文留犢】 洪武五年,山西葉好文任交河令,治行為時第一,升知定州。初以一牛駕車,抵任後產一犢,比去任,留犢與民。 【徐呆廝】 洪武間,指揮徐呆廝出兵河套,地名梧桐樹。一日午間,有大星墜於河中,火發延岸上營中,軍有傷者。後徐氏父子以事被誅,果徐氏獨應之也?抑別有所應而不知耶? 【敕主薄】 洪武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敕聞喜縣主薄祁伯祥曰:縣屬府州,於民為切近。必得上循國法、下悉民情、長於撫字者以任佐貳之職。祁伯祥今授將仕郎、平陽府解州聞喜縣主薄。爾尚恪盡乃心,使政平訟理,民安物阜,斯為稱職矣。爾其懋哉。 【喪麻】 喪服用麻布,取其賤惡,古未有棉布也。棉布始自漢,北方麻布貴,棉布賤。又喪家雖隆冬必以麻,非禮也。 【佘客】 盤瓠之余,錯處於虔漳潮之間,以盤藍雷為姓,汀人呼為藩藍簍、藩籃簍,汀人稱之曰佘客。 【學錄直講】 國初,上幸太學。學錄像山應元征進講《大學·平天下章》,賜錦衣白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