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
七五 |
|
【劉刺史墓】 義烏縣南東平山,有宋平昌刺史劉公墓。隆慶戊辰長至日,裔孫尚恭重修墓碑。掘數尺見墳台,臺上有碑方尺許。刻晦翁蔔墓數,云:「天聖戊辰葬此邱,蔭十八紀出公侯。子子孫孫垂不替,繩繩武武永無休。五百四十一年損,十六七歲裔孫修。戊辰戊辰新一石,重修重修千百秋。秘書郎朱熹書。」刊石,呂祖儉為之記。記難具載,其要云:右數八句,為卜劉公之墓,天聖六年十月三日卜葬東平山先塋之原。公諱豪,字有閑,裔出漢光武封太孫于烏傷。國除,因家縣治南,遂為烏傷人。逮晉,甯公萬章始為王官。唐,曰珊者,翰林學士。南門劉氏,非他族比。公以文學遷平昌刺史,致仕。曾孫輝、熺,同登幹道進士第,游東萊、晦庵二先生門,故晦庵卜其祖墓之蔭。有裔衍家昌千載之久乎?因識大略而納墳臺上,以俟後日之驗雲。按天聖戊辰,至隆慶戊辰,年數良是。而長至又值戊辰,仍孫劉公仕龍在宋,贈武節侯。墓修孫果十六七歲。籲,數亦奇矣!(《義烏縣誌》) 【黃元庵墓】 山東陽穀縣景德鎮,有黃元庵墓。其墓靈異,土人患瘡毒,插花於墓,祭之即愈。(《中河志》) 【蕉花女墓】 長清蕉花女塚。女最孝,母疾思麥,時未登,女向麥泣,移時麥黃,奉母得愈。今塚旁麥先稔。田畔有禦制碑,上書《孝經》。(《長青縣誌》) 【張王墓】 福建興化縣丁溪,草堰間有張王墓。相傳張士誠父沿海民灶,鹹以正月望前聚禱,因而彼此構鬥,勝則一年大利。即至死傷,毋許告訐。近有司嚴禁之稍戢。 【孫一元墓】 孫太初墓上有《掛飄堂記》,李夢陽撰,劉麟書。 【鄭曉墓】 海鹽鄭尚書墓在句塍山。先是尚書執法削籍,其葬從庶人禮。隆慶初複官贈諡,終不改其舊。予嘗拜墓下,歎先輩素風也。 【邵灣古墓】 壬辰春,海鹽邵灣山祝氏宅後有積土,坎之得古墓。各磚刻曰:「永安六年,歲在癸未,九月十日,造辟日造,五官郎中山義尉丹陽楊口。」磚面俱有雲雷紋,穴頗深廣,左右有羨門。予往訪之,始征古制。 【虛糧塚】 新野縣東三里,近衛河邊,亂塚相連數十。傳聞前代屯兵之所,曰「虛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