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五九


  ▼名勝

  【石經山石經】

  順天房山縣西南五十里石經山,峰巒秀拔,故曰「小西天」。隋大業間,僧靜琬懼本教有難,不能流通,發願募工鑿石刊造一《大藏經》,積於此山,以備其後。至唐貞觀初,僅成《大涅盤》一部。法師卒,其後人遞刊造餘部,曆遼金始完一《大藏》。貯於岩洞者七、地穴者二。洞鍵以石門,穴鎮於浮屠,自來兵燹不之及。(《一統志》)

  【硤石山】

  澤州城南三十五里硤石山高數丈,頂平若砥,縱橫十余步。相傳慧遠隱此,著《涅盤經》成,擲其筆曰「若疏義契,理筆當住空。」已而果然,因名「擲筆台」。

  【金窯山朱書】

  豐潤金窯山極險峻,山腹石壁間宛如門扃而不可開。上有朱書數行,可辨識者惟「縱有黃金人不見」七字。其書雖極力磨洗不減,人以為金礦所在。(《豐潤縣誌》)

  【邯山】

  漢《地理志》:邯山在東城下。金《地裡志》云:邯鄲有邯山鎮,即今城東代召鎮是也。又《水經》云:牛首水出堵山,東經邯鄲阜,即張晏所謂「邯山在東城下」者。以今觀之,東城之下不惟無水,且無山矣。然則三說何以雲爾也?嘗味《水經》之言,謂邯鄲阜即邯山,此說深為有理。蓋土高曰阜,不必其嵬然峨然,而古人皆謂之山也。夫求一阜於千百年之下能保其不為平地哉?況山夷則水竭,而邯山之下即有邯水,亦澌澌乎其漸涸也。餘觀浮鄉縣有所謂浮丘山者,今亦漸平為地,大抵皆邯山之類耳。(《邯鄲縣誌》)

  【二郎山】

  遼東錦州城北三十里二郎山,破石多如彈丸,可入炮而輕。督師孫承宗戲曰:「二郎神好用彈,想其餘物。」

  二郎神為清源妙道真君,即嘉州守趙煜斬蛟者也,未詳何代何封稱為「二郎」。

  【倚陽山】

  林縣倚陽山桃花洞,北齊高歡冬月被兵圍於此,期以桃花開兵解。已而桃花果開,圍遂解。後洞口桃花冬月盛開,今不存。(《林縣誌》)

  【水神山】

  山西孟縣東北十里,相傳昔周世宗女秉性貞烈,不欲適人,潛於是山樹下涕泣。渴而思水,扣地得泉,自縊於樹。鄉人因立廟祀,曰「水神山」。

  【火山】

  太原河曲縣西五里,古稱「火山」。山上有孔,以草投孔中煙焰上發,可熟食,不生草。

  【呂梁山】

  永甯州東北百里呂梁山,俗名穀積山,與交城接界。呂不韋曰:「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

  【石鏡山】

  甯國縣石鏡山,有石如鏡,足以鑒物。黃巢寇宣歙過此,照見其狀如獼猴,大怒,積薪燔之,石遂無光。久乃漸複。(《甯國府志》)按石鏡山不一,《吳地記》:臨安縣東五里石鏡山,有石鏡徑二尺四寸,甚清,具見人形狀。

  【陰陵山】

  陰陵山,今全椒縣東南二十五里九鬥山。雲楚兵敗,欲東渡烏江經此,與漢兵一日九鬥。其小石尚有礪劍跡,有迷溝為田父紿處。今三汊河有霸王廟,所產艾草皆低頭,為羽曬甲壓之雲。(《全椒縣誌》)

  【齊雲山善惡】

  休甯縣齊雲岩,嘉靖中改稱山。立玄天太素宮,曰善山、惡山。善山為君,惡山為夫人。分祭則災,合祭則福。

  【天臺山仙女】

  天臺二仙女,宋景佑中口明照采藥,見金橋跨水,光華炫目,有二女戲于水上。殆水仙洞府也。

  天臺縣西七十里明岩,岩西有泉,蔽崖而下,渙若垂箔。寺僧亦用竹緶引之,從高下墜,號曰「永索」。

  天臺縣桃源,千山萬山,人煙斷絕。其中古桃樹年深化為精魅,常迷人。宋王介甫夜坐梅月照軒窗讀《易》,忽有一姝,容顏姝麗,見介甫自言知《易》,遂相與談論。畫前妙理,實能發人所未發,介甫喜甚。間得報司馬君實來訪,介甫出迎。至軒中,彼姝即隱身不出。及司馬出,彼姝複來。介甫怪而問之,對云:「妾乃此梅花之妖,君實正人,妾不敢相見。」介甫爽然。

  【仙居山蝌蚪篆】

  仙居山,縣西四十五里,險絕難升。上有石壁,刻蝌蚪篆文。晉義熙中,周廷尉領郡,造飛梯,以蠟模之,莫識其義。後守阮錄攜眾往觀,雲雨累日不見。(《仙居縣誌》)

  【雲黃山】

  義烏縣南二十里雲黃山,傳大士喂虎,余飯化為石,青白而紫。有陶氏居山下,嘗資給大士,遂視之曰:「宅日以飯石琢數珠瞻汝胄。」自茲授記,惟此一氏家能之。女已嫁則不能,他人彷效,石即穿裂。(《義烏縣誌》)

  傅翕,義烏嵇亭裡人,因取魚食嵩頭陀,曰「試自照水」。乃見員光寶蓋,即悟前因。因具開道場,頭陀指山下雙檮樹曰「此可以結庵」。苦行七年,忽三佛來自東方。有金色自天而下,集於其身,從是身嘗出妙香,聞空中聲偈。梁武帝召赴一次,入重雲殿不拜,徑登寶榻,與帝問答。詔還山,號「口善慧大士」。

  【玉華山】

  蘭溪玉華山,庚寅七月忽裂二三里成潭。又距十餘里曰橋下湖,有巨魚如舟,土人毒以巴豆不得。

  【伏龍山】

  襄陽城西三十里伏龍山,為隆中諸葛氏草廬也。今有祠西八角眢井,頗宏敞。明襄簡王葬處,竟乏嗣人,謂武侯之英爽可畏。又南陽距城八里雲「八里岡」,亦曰「隆中」。岡勢蜿蜒如帶,高僅數丈,亦有祠。嘉定徐宗伯學謨俱遊之,謂襄陽可據,宛人不能攘而有之。蘇子瞻詩「誰謂襄陽野,生死萬乘師」。蓋指伏龍山雲。見《宗伯集》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