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四二


  【李夢陽何景明】

  李何裒然四傑之首,冠冕當代,人無異喙。間有微文,未加點璧。近常熟錢牧齋選明詩,論李何最嚴,不啻輸攻矣。雖非定論,錄竢公據。

  獻吉生休明之代,負雄鷙之才,僴然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為己任。信陽何仲默起而應之。厥後齊吳代興,江楚特起,北地之壇坫不改。近世耳食者,至謂唐有李杜、明有李何。自大曆以迄成化,上下千載無餘子焉。嗚呼!何其誖也。夷考其實,平心而論之,由本朝之詩溯而上之,格律差殊,風調各別,標舉興會,舒寫性情,源流則一而已矣。獻吉以復古自命,曰古詩必漢魏、必三謝,今體必初盛,盛唐必杜,舍是無學焉。牽率模擬,剽賊於句字之間,如嬰兒之學語,如童子之洛誦。字則字,句則句,篇則篇,毫不能吐其心之所有,古之人固如是乎?獻吉曰,不讀唐以後書。獻吉之詩文,引據唐以前詩,紕繆掛漏,不一而作,又何說也?國家當日中月滿,盛極始衰。粗才笨伯,應運而起,雄霸詞盟,流傳訛種。二百年以來,正始淪亡,榛蕪塞路。先輩讀書種子從此斷絕,豈細故哉!後有能別裁偽體如少陵者,必以斯言為然。其以是獲罪于世之君子,則非吾所惜也。

  仲默初與獻吉創復古學,名成之後,互相詆諆,兩家堅壘,屹不相下。於是低頭下拜,王渼陂倒前徒之戈;俊逸粗浮,薛西原分北軍之袒,則一時之軒輊已明,身後之玄黃少息矣。予獨怪仲默之論曰,詩溺于陶,謝力振之,古詩之法亡于謝。文靡于隋,韓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韓。嗚呼!詩至於陶謝、文至於韓.亦可以已矣。仲默不難以一言抹殺者,何也?淵明之詩,鐘嶸以為古今隱逸之宗,梁昭明以為跌宕昭彰,抑揚爽朗,橫素波而旁流,干青雲而直上。評之曰「溺」,于義何居?世運遷流,風雅代變,西京不得不變為建安,太康不得不變為元嘉。康樂之興會標舉,寓目即書,內無乏思,外無遺物。正以暢漢魏之飆流,革孫許之風尚。今必欲希風枚馬,方駕曹劉,割時代為鴻溝,畫宋元為鬼國,徒抱刻舟之愚,自違舍筏之論,昌黎佐佑六經,振起八代。文亡于韓,有何援據?吾不知仲默所謂文者何文、詩者何詩也。昔賢論仲默之刺韓,以為大言無當,矯誣輕毀,箴為膏肓,允為篤論矣。獻吉兩書駁何,矛盾互陷,獨於斯言了無諍語。弘正以後,訛謬之學流為種智,後生面目偭背不知向方,皆仲默謬論為之質的也。

  【江河伏流】

  泰州儲平甫(洵),正德辛未進士,曆福建按察僉事。輯《革除錄》,博采靖難諸臣,題曰「江河伏流」。平甫卒,門人私諡「貞文子」。

  【常倫逸詩】

  沁水常評事(倫),題榼山大雲寺壁:「宿此非一夕,遊此非一朝。山夫頗解狂夫趣,時儲鬥酒來相招。殿前長松十圍大,我欲絕粒棲雲巢。」字大如鬥,今存。評事集不載。

  【王璜雲中歌】

  浚縣禦史王璜,正德辛巳進士,著《雲中歌》八首。一曰:「小王子口打圍時,自稱北狩產龍姿。墩上老軍莫相信,英皇元不納胡姬」。

  【胡瓚】

  彰德胡瓚,嘗詠時苗還犢事:「任中如有子,君欲付何人?」(《洹詞》)

  【徐霖】

  武宗在臨清召江甯徐霖,授教坊司官,不拜,乃授錦衣衛鎮撫。久益幸,至呼其字子仁。進必敝袍,遂賜鬥牛襲衣。至南京,嘗夜過其家,從容歡燕,四更乃罷。

  【前李攀龍】

  濟南李攀龍止《白雲樓集》。偶友人處《鴻爪集》四帙,雲濟南李攀龍於鱗著。亟讀之,則常州□□人官太僕□□,在正德時,非曆下也。曾參殺人之誤,良不虛耶。

  【兩京賦】

  訓導□□彭大雅,柳州通判常熟桑悅,禦史江甯余光,貢士盛時泰,南京刑部郎中臨川師機,並作《兩京賦》。光奏付史館,賜鈔千貫。安福李學士時勉,慈溪陳侍講敬宗,並作《北京賦》。教諭□□聶鉉作《南京賦》。

  【兩皇明通紀】

  嶺南梁億,東莞陳建,各著《通紀》。

  【張邦奇】

  張文定邦奇作《贈太監雲奇傳》雲,奇洪武間以內使守西華門,時丞相藍玉居第去門不數十武。一日詭言其第井中醴泉湧出,請上臨觀,而選壯士衷甲伏屏帷間以俟。奇知之,將上變云云。按此胡惟庸事,文定宿學,不宜誤,或梓人之訛。

  【修志】

  林烴修《福州府志》,人物有《邪佞》,止宋人,不及國朝。孝子割肝療親者二人,去之。烈女如《科甲》例,每行二人。其斥割肝者曰:「使人割之耶?抑自割之耶?人割之,則世未有肯無故操刃而殺人者。自割之,其人已死矣,又安能內探五臟,辨其所謂肝者而後割之耶?甚哉其妄也!」又福清林榮初則仁,歲貢,兵部尚書,本朝《列卿年表》未載。

  平涼趙浚穀(時春),嘉靖庚申作《平涼府通志》,官師人物美惡備列,藝文僅記銘若干首,無詩。

  【王道書壁雜帖】

  順渠子曰,吾于古人有四恨焉。孔子曾見老子,而孟子不得見莊子,此一恨也。孟子得見子思子,而荀卿不及見孟子,又從而非之,此二恨也。揚子雲與鄭子真、嚴君平同時同處,且知二人之賢,而不能相隨以隱,此三恨也。二程親見康節,而不能傳其先天之學,此四恨也。宇宙間有此四大欠事,而古今人皆未嘗說破。若以為當然者,然此又恨外之一端也。

  【王慎中】

  王遵岩嚴先生作晉江《楊角山墓誌銘》,戶部主事李纘父也。志述纘之言:吾楊姓也,世居安仁鄉之鈔舍村,以力農本業自給。吾父早孤而婿于陳,城居也。遂居於陳之東隅。陳母故李毅齋公某之甥也,毅齋無子,故吾父育于李而為之子,禰李而妣陳也。鄉人之敬愛吾父者,知為李角山翁,而不知為楊也。惟吾父始配陳某知之,而繼室張氏謝氏與吾兄續亦不能知,而纘獨知之。今將題名於阡,作主於廟,惑於所稱之姓,先生其謂之何云云。夫宗之必有別,異姓之不相為後也,在《禮》記之矣。李君雖欲徇翁之情,其如禮何?請志之。曰楊角山處士之墓。

  先生作《甸江潘翁墓誌銘》銘作長論,又古法之變。

  【國朝人物編】

  江都葛澗子常,好積書。撰《國朝人物編》,自國初迄嘉靖,數百卷,人為列傳,甚悉。年七十余,友人私諡「正學先生」。

  【夏惟訥】

  昆山夏惟訥,好求遺書,嘗秘一篋不以示人。沒後啟視,禿管數十枝,手錄雜記百餘卷。

  【唐覲】

  江陰貢士唐覲著《延州筆記》,李肇鶚於民家屏障上鬥麥易之。噫!文人遺業,類覲者何限?安得盡肇鶚其人,刊以問世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