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談遷 > 棗林雜俎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癸未禮闈三改】 永樂癸未,以靖難渡江,會試改八月。天順癸未,貢院災,改八月,明年廷試。崇禎癸未,以邊患改八月會試,九月廷試。 【庶吉士四選】 永樂二年三月己酉選庶吉士,楊相、宋子環、王訓、王直、秦政學、徐安、吾紳、彭汝器、周忱、劉子欽、周文、李甯、張徹、章朴、歐陽俊、盧翰、梁任、熊直、王道、曹景輝、陸孟良、蕭省身、劉孟鐸、柴廣敬、張宗璉、田忠、曾與賢、洪鐘、洪順、餘學夔、陳滿、蕭清、劉紹、林鳳、張憲、殷冔、嚴光祖、塗順、段民、李貞、江鎮、章敞、倪維善、許瑢、陳敬宗、王仲壽、李迪、袁添祿、李時勉、楊粲,(並習文。)湯流、王英、孫奉、余鼎、李永年、袁邇、周遠、鐘旭、彭禮、戴弘寅,(井習書。)戶部辦事進士當塗李衡,以年少自請命改庶吉士,同江甯楊甯習書。 四月甲申,進士沈升、孫于良、李昌祺、羅汝敬、徐敬、蕭寬、褚讓、獨孤樂善、陳士啟、陳綱、董鏞、劉子敬、陳伯恭、陳資善、趙曾、趙濟、劉剛、尤儀、劉澄、黃楊,俱改庶吉士修書。 五月辛醜朔,諸司辦事進士能書者曾慎、魏騏、吳惇、漆霄、趙理、趙琰、韓庸、史彬、徐觀、樊靜、曹彥昌、陳旭、田堉、羅處富、邢旭、曾恕、王宅、葉貞、陳興、俞禮、趙浚恭、潘中、徐聆、胡秉彝、周志義、俞益、曹睦、楊儀鳳、譚原性,為庶吉士。 六月,命修書庶吉士獨孤樂善、陳士啟、蕭寬、李昌祺、羅汝敬、沈升、孫子良、褚讓、吳惇、魏騏、陳旭、韓庸、葉貞、趙理、徐聆留院辦事,餘三十四人取選,尚遠歸原籍。(《舊京詞林志》) 【爭狀元遣戍】 永樂四年丙戌,莆田林環進士第一。同邑庶吉士陳實自負其才,疏取狀元不公。上詔召詰之,對曰「臣百問百答」。遂命學士解縉撰《百問策》一道。縉擬以「聖門七十二賢,賢賢何德;雲台二十八將,將將何功」為問,及《記裡鼓論》。 上臨軒,命林環、陳實對試。實對曰:聖人之育才與王者之報功,事雖殊而道則一也,請試陳之。昔孔子當春秋之否,轍環不通,乃欲以轉否之責,博望諸徒。故杏壇設科,時則有七十二賢焉。漢明帝承光武之統。國家閒暇,乃欲以敉功之典激厲群雄。故雲台紀績,時則有二十八將焉。收桃李於門牆,列名姓於廓廟,天下後世,稱君道師道之極者有以夫。今以七十二賢之德言之,顏閔、冉耕、雍予、于貢,與夫冉有、季路、言偃、商師,其德之載諸孔論者,無待陳矣。自此之外,去快捷方式而私謁是戒,持狷介而百結是甘,有滅明、原憲矣。然遇事而不更其守,貧賤而不移其心,不有商瞿、顏襄、曹恤、顏高者乎?親賢以造君子,願學而為小相,有子賤、子華矣。然脫庸俗以游高明,習禮樂以養性情,不有梁鱧、漆雕哆、商澤、冉孺、伯虔者乎?高宮適之所尚在德,漆離開之見道分明,固不可及。其它公孫龍、後處,或學君子,或務自修,壤駟赤、樂欬、孔忠,或道中庸,或明家學,其有得於聖教何如哉。公冶長之非罪,冉子季之四長,固為可稱。其它漆雕徒父、鄡單、榮旗,或以操著,或以才名,公哲哀良、孺原、亢籍、步叔乘,或敬治己,或惠及人,其為聖門之傑出何如哉?究孝弟以體悉聖心,遭患難而寵辱一致,石作蜀有若巫馬施、句井疆、縣成其人也。志不降而行不淪俗,略細節而守不詭隨,申棖、罕父黑、牢左之郢其人也。更寒暑而學不厭,隨窮達而守如常,孰若公夏首、狄黑、秦商、顏之僕、燕伋、秦非焉?仁孝修而貌如愚,粗鄙變而志仁道,孰若高柴、公堅定、鄭國、樊須焉?避叛兄而能潔,遵道誘而德馨,司馬耕與顏子柳耳。至於句茲容箴、公西箴、施之常,其所以聯同姓而明臣道,謂非斯人之徒與?道可明而志不屈,問《詩》、《禮》而喜得三,公輿與陳子禽耳。至於顏噲廉潔,任不齊、叔仲會、邦巽,其所以履中正而挺高尚,謂非斯人之匹與?噫,此聖教之所甄陶,而為天下萬世之所崇祀者也。 複以二十八將之功言之。滅群雄,除苛政,與夫斬將搴旗、攻城略地者,固不乏人。而其功之尤為特異者,為誰哉?首建大策,以光武為必可為,鄧禹壯矣。然鎮守河南,使民坐不苦於兵戈,不有寇恂乎?八戰八克,以敵國為不足謀,吳漢勇矣。然安集關中,致百姓相安于無事,不有馮異乎?折衝千里,彎弓三百,自古惟勇將能之,而賈複、蓋延匹美矣。憂國奉公,善待士卒,自古惟仁將能之,而蔡遵、王霸克追焉。耿弇決策定計,而以勝算高天下,固兵家之雄也。而耿純、陳俊料敵如神,每出而成克捷之勳,非中興良佐乎?任光羽翼太平,而以威望先士卒,固當世之英也。而邳彤、萬修運奇掌上,逐鹿而樹萬全之功,非佐命巨擘乎?王梁、杜茂,應赤符而擊五校矣,乃撫劍抵掌。志驅伊吾之北者,臧公、馬武也。岑彭、姚期,平西蜀而斬王郎矣。乃善冶鄣塞,身負矢石之難者,馬成、堅鐔也。景丹、傅俊、李忠,或收戰勝之烈,或參幃幄之謀。為功不同,而其策立於當時者,要皆從王事於有終者也。朱佑、劉隆、劉植,或稱汗馬之勞,或展運籌之功。所建不同,而其效力于王國者,要皆為社稷之翼衛者也。 然論者謂七十二賢中,有秦冉、顏何、冉黨。夫三人者將以為是,則德業聞望寂然無聞,何與?意者世殊時異,傳記有所差訛,故若存若亡如此耳。又謂二十八將外,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夫四人者將以為非,則並畫於台,一體崇祀,何與?意者功非草創,績在方來,故推恩至此耳。要之賢人君子何代無之?而名世之出,每待王者。觀聖賢者慎毋以七十二賢為絕德,當如宋邵、楊程、朱諸公,庶無負聖教,而得與夫崇祀之列。觀雲台者慎母以二十八將為奇功,當如國朝徐常、沐、郭諸公,庶感動帝衷,而得與乎畫圖之選者哉。 策上,林環亦條答詳悉。竟以廷爭違旨,永戍邊衛。實赴衛亡何卒,二子繼沒,時勾補到衛輒死。累及旁支,嘉靖間始開免。(《福州府志》) 又實諸生時,上官謁文廟,屬實贊禮。值大雨,擬拜階上,實高唱曰「拜下禮」也,上官勉下拜。已升明倫堂,命講《大誥》以難之。實曰「此朝章,當立聽」,上官竟不得坐。 【庶吉士再選】 永樂四年三月癸醜,選進士為庶吉士。江殷、胡啟先、孫迪、張叔豫、李岳閏、陳孟祥、張士選、鄭複言、曾春齡、曹閶、盧永、黃獻及修書貢士朱紳。複選進士黃安、王資益、黃信功、黃所載、鄭回、趙圭、陳夢京、羅仲深、邵輝、吳口文、徐廷圭、鄧成、周煒、陳實、謝霖、楊複、王淪、樂時逢、劉本黎為庶吉士。 【南宮傳代蒙宥】 永樂十年二月庚午,會試末場,貢士張彥昞餘彝互傳代策,禦史送禮部請鞫治。皇太子令翰林官閱其文平常,宥之,複監竣後科。 【習譯監生】 永樂□□,譯字監生許應舉會試,卷末仍譯書數十字。場畢送翰林院定去取,仍送入場填榜。天順□□以奔競革。 【庶吉士三選及貢士外官】 宣德八年三月戊辰,選進士尹昌、黃瓚、趙口、陳睿、傅綱、黃回祖,又乙榜貢士龍文、章瑾、李滄、梁楘、黃平、陳詔、田鈞、李蒲、王鑒、朱奎、袁和、林同、柴同恩、張承翰、陳康、龔理相、左黃輿、李奈、王佐、鄭觀、胡如暘、趙象、蔣榮祖,命改進士為庶吉士。乙亥賜詩。 十一月甲辰,尚書蹇義、楊士奇、楊榮、郭璡、胡鍨,選前科進士能文者徐程、賴世隆、吳節、李紹、萬洪、虞瑛、潘洪、王玉、陳金、劉實、鄭建、方熙、何宣為庶吉士,學士王直教習。 己酉,諭行在吏部尚書郭璡選外官有文學者,明日奉引六十八人,命楊士奇、楊榮試之。□□知縣孔友諒、進士胡端楨、廖莊、宋璉、教諭黃純、徐維迢、訓導婁升,改進士為庶吉士。 【庚辰齒錄】 天順四年《齒錄》,閣臣許彬子起刻。兄越,奎文閣典籍。 進士仁和汪諧,《齒錄》書父「仲淵」,蓋極刑,諱其名也。 【焚闈】 天順癸未,禮闈火,貢士焚死百口十口人,並賜進士,諭祭。吉水羅狀元(倫)、常熟徐侍郎(恪),俱若有人提出之者。余杭葉禦史(稠)夢神告以衷緋而入,及濱危,吏卒謂緋者官紳也,果救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