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中山 > 三民主義 | 上頁 下頁
民生主義 第四講(3)


  我從前在民族主義中已經是講過了,中國受外國經濟的壓迫,每年要被外國奪去十二萬萬至十五萬萬元。這十五萬萬元的損失之中,頂大的就是由於進口貨同出口貨不相比對。照這兩三年海關冊的報告,出口貨比進口貨要少三萬萬餘兩。這種兩數是海關秤,這種海關秤的三萬萬餘兩,要折合上海大洋便有五萬萬元,若果折合廣東毫銀便有六萬萬元。這就是出口貨同進口貨不能相抵銷的價值。進口貨究竟是些什麼東西呢?頂大的是洋紗洋布,這種洋紗洋布都是棉花織成的,所以中國每年進口的損失,大多數是由於棉貨。

  據海關冊的報告,這種進口棉貨的價值,每年要有二萬萬海關兩,折合上海大洋便有三萬萬元。這就是中國用外國的棉布每年要值三萬萬元,拿中國近來人口的數目比較起來,就是每一個人要用一塊錢來穿洋布。由此可見現在中國民生的第二個需要,都是用外國材料。中國本來有棉花,工人很多,工錢又賤,但是不知道振興工業來挽回利權,所以就是穿衣便不能不用洋布,便不能不把許多錢都送到外國人。要送錢到外國人,就是受外國的經濟壓迫,沒有方法來解決。我們直接穿衣的民生問題,更是不能解決。大家要挽回利權,先解決穿衣問題,便要減少洋紗洋布的進口。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好方法呢?

  當歐戰的時候,歐美各國沒有洋布運進中國,到中國的洋布都是從日本運來的。日本在那個時候,供給歐洲協約國的種種軍用品,比較運洋布來中國還要賺錢得多,所以日本的大工廠都是製造軍用品去供給協約國,只有少數工廠才製造洋紗洋布運到中國來賣。中國市面上的布便不夠人民穿,布價便是非常之貴。當時中國的商人要做投機事業,便發起設立許多紗廠布廠,自己把棉花來紡成洋紗,更用洋紗織成洋布。

  後來上海設立幾十家工廠,都是很賺錢,一塊錢的資本差不多要賺三四塊錢,有幾倍的利息。一般資本家見得這樣的大利,大家更想發大財,便更投許多資本去開紗廠布廠,所以當時在上海的紗廠布廠真是極一時之盛。那些開紗廠布廠新發財的資本家,許多都稱為棉花大王。但是到現在,又是怎麼樣情形呢?從前有幾千萬的富翁,現在都是虧大本,變成了窮人。從前所開的紗廠布廠,現在因為虧了本,大多數都是停了工。如果再不停工,還更要虧本,甚至於要完全破產。

  這是什麼原因呢?一般人以為外國的洋布洋紗之所以能夠運到中國來的原故,是由於用機器來紡紗織布。這種用機器來紡紗織布,比較用手工來紡紗織布,所得的品質是好得多,成本是輕得多;所以外國在中國買了棉花,運回本國織成洋布之後,再運來中國,這樣往返曲折,還能夠賺錢。推究他們能夠賺錢的原因,是由於用機器。由於他們都是用機器,所以中國一般資本家都是學他們,也是用機器來織布紡紗,開了許多新式的大紗廠大布廠,所投的資本大的有千萬,小的也有百幾十萬。

  那些紗廠和布廠在歐戰的時候本賺了許多錢,但是現在都是虧本,大多數都是停工,從前的棉花大王現在多變成了窮措大。推到我們現在的紗廠和布廠也是用機器,同是一樣的用機器,為什麼他們外國人用機器織布紡紗便賺錢,我們中國人用機器織布紡紗便要虧本呢?而且外國織布的棉花還是從中國買回去的,外國買到棉花運回本國去,要花一筆運費;織成洋布之後再運來中國,又要花一筆運費。一往一返,要多花兩筆運費。再者,外國工人的工錢又比中國高得多。中國用本地的土產來製造貨物,所用的機器和外國相同,而且工錢又便宜,照道理是應該中國的紗廠布廠能夠賺錢,外國的紗廠布廠要虧本。為什麼所得結果恰恰是相反呢?

  這個原因,就是中國的棉業受了外國政治的壓迫。外國壓迫中國,不但是專用經濟力。經濟力是一種天然力量,就是中國所說的「王道。」到了經濟力有時而窮,不能達到目的的時候,便用政治來壓迫。這種政治力,就是中國所說的「霸道。」當從前中國用手工和外國用機器競爭的時代,中國的工業歸於失敗,那還是純粹經濟問題;到了歐戰以後,中國所開紗廠布廠也學外國用機器去和他們競爭,弄到結果是中國失敗,這便不是經濟問題,是政治問題。外國用政治力來壓迫中國是些什麼方法呢?

  從前中國滿清政府和外國戰爭,中國失敗之後,外國便強迫中國立了許多不平等的條約,外國至今都是用那些條約來束縛中國。中國因為受了那些條約的束縛,所以無論什麼事都是失敗。中國和外國如果在政治上是站在平等的地位,在經濟一方面可以自由去和外國競爭的,中國還可以支持,或不至於失敗。但是外國一用到政治力,要拿政治力量來做經濟力量的後盾,中國便沒有方法可以抵抗、可以競爭。

  外國束縛中國的條約,對於棉業問題是有什麼關係呢?現在外國運洋紗到中國,在進口的時候,海關都是要行值百抽五的關稅;進口之後,通過中國內地各處,再要行值百抽二點五的釐金。統計起來,外國的洋紗洋布只要百分之七‧五的厘稅,便可以流通中國各處,暢行無阻。至於中國紗廠布廠織成的洋布,又是怎麼樣呢?在滿清的時候,中國人都是做夢,糊糊塗塗,也是聽外國人主持。凡是中國在上海等處各工廠所出的布匹,都要和外國的洋布一樣,要行值百抽五的關稅;經過內地各處的時候,又不能和外國洋布一樣只納一次釐金,凡是經過一處地方便要更納一次釐金,經過幾處地方便要納幾次釐金。

  講到中國土布納海關稅是和外國洋布一樣,納釐金又要比外國洋布多幾次,所以中國土布的價錢便變成非常之高。土布的價錢太高,便不能流通各省,所以就是由機器織成的布,還是不能夠和外國布來競爭。外國拿條約來束縛中國的海關釐金,釐金廠對於外國貨不能隨便加稅,對於中國貨可以任意加稅。好像廣東的海關,不是中國人管理,是外國人管理,我們對於外國貨物便不能自由加稅。中國貨物經過海關,都由外國人任意抽稅,通過各關卡更要納許多數次釐金。外國貨物納過一次稅之後,便通行無阻。這就是中外貨物的稅率不平均。因為中外貨物的稅率不平均,所以中國的土布便歸失敗。

  至於歐美平等的獨立國家,彼此的關稅都是自由,都沒有條約的束縛,各國政府都是可以自由加稅。這種加稅的變更,是看本國和外國的經濟狀態來定稅率的高下。如果外國有很多貨物運進來,侵奪本國的貨物,馬上便可以加極重的稅來壓制外國貨;壓制外國貨就是保護本國貨。這種稅法,就叫做「保護稅法。」譬如中國有貨運到日本,日本對於中國貨物最少也要抽值百分之三十的、稅;他們本國的貨物便不抽稅。所以日本貨物原來成本是一百元的,因為不納稅,仍是一百元,日本貨物如果賣一百二十元,便有二十元的利。中國貨運到日本去,若賣了一百二十元,便要虧十元的血本。由此日本便可以抵制中國貨,可以保護本國貨。這種保護本國貨物的發達,抵制外國貨物的進口,是各國相同的經濟政策。

  我們要解決民生問題,保護本國工業不為外國侵奪,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夠來保護工業。中國現在受條約的束縛,失了政治的主權,不但是不能保護本國工業,反要保護外國工業。這是由於外國資本發達,機器進步,經濟方面已經占了優勝;在經濟力量之外,背後還有政治力量來做後援。所以中國的紗廠布廠,當歐戰時候沒有歐美的洋布洋紗來競爭,才可以賺錢;歐戰之後,他們的洋布洋紗都是進中國來競爭,我們便要虧本。講到穿衣問題裡買,最大的是棉業問題,我們現在對於棉業問題沒有方法來解決。中國棉業還是在幼稚時代,機器沒有外國的那樣精良,工廠的訓練和組織又沒有外國的那麼完備,所以中國的棉業就是不抽釐金關稅,也是很難和外國競爭。如果要和外國競爭,便要學歐美各國的那種政策。

  歐美各國對於這種政策是怎麼樣呢?在幾十年以前,英國的工業是占世界上第一個地位,世界所需要的貨物都靠英國來供給。當時美國還是在農業時代,所有的小工業完全被英國壓迫,不能夠發達。後來美國採用保護政策,實行保護稅法,凡是由英國運到美國的貨物,便要行值百抽五十或者值百抽一百的重稅。因此英國貨物的成本便要變成極大,便不能和美國貨物去競爭,所以許多貨物便不能運去美國。美國本國的工業便由此發達,現在是駕乎英國之上。德國在數十年之前也是農業國,人民所需要的貨物也是要靠英國運進去,要受英國的壓迫。後來行了保護政策,德國的工業也就逐漸發達,近來更駕乎各國之上。由此可見,我們要發達中國的工業,便應該仿效德國、美國的保護政策,來抵制外國的洋貨,保護本國的土貨。

  現在歐美列強都是把中國當做殖民地的市場,中國的主權和金融都是在他們掌握之中。我們要解決民生問題,如果專從經濟範圍來著手,一定是解決不通的。要民生問題能夠解決得通,便要先從政治上來著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條約,收回外人管理的海關,我們才可以自由加稅,實行保護政策。能夠實行保護政策,外國貨物不能侵入,本國的工業自然可以發達。中國要提倡土貨、抵制洋貨,從前不知道運動了好幾次,但是全國運動不能一致,沒有成功;就令全國運動能夠一致,也不容易成功。這個原因,就是由於國家的政治力量太薄弱,自己不能管理海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