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中山 > 三民主義 | 上頁 下頁 |
民權主義 第六講(1) |
|
(1924年4月26日) 現在歐美的政治家同法律學者,都說政府是機器,法律是機器之中的工具。中國很多的政治法律書籍都是從日本譯過來的,日本人把政治組織譯作「機關。」這個機關的意思,就是中國人所常說的機器一樣。我們中國人從前說機關,是機會的意思,從日本人把政治組織譯成了機關之後,就和機器的意思相同。所以從前說政府衙門,現在說是行政機關、財政機關、軍事機關、教育機關。 這種種機關的意思,和日本人所說的政府機關是一樣的解釋,沒有絲毫分別。現在說機關就是機器,好比說機關槍就是機器槍一樣。由此便知道機關和機器兩個名詞,是一樣的意思。因為機關和機器的意思相同,所以行政機關就可以說是行政機器。至於行政機器和製造機器,有什麼分別呢?製造機器完全是用物質做成的,譬如用木料、鋼鐵和皮帶種種東西湊合起來,便做成製造機器。行政機器完全是用人組織成的,種種動作都是靠人去活動,不是靠物去活動。所以行政機器和製造機器有大大的分別。最要緊的分別,就是行政機器是靠人的能力去發動的,製造機器是靠物的能力去發動的。 照前幾次所講的民權情形,便知道近來的歐美文化是很發達的,文明是很進步的。分析起來說,他們的物質文明,像製造機器那些東西的進步,是很快的。至於人為機器,像政府機關這些東西的進步,是很慢的。這個理由,是在什麼地方呢?就是物質機器做成了之後易於試驗,試驗之後,不好的易於放棄,不備的易於改良。人為機器成立了之後很不容易試驗,試驗之後,很不容易改良。假若是要改良,除非起革命不可。如果不然,要把他當作不好的物質機器看待,變成廢鐵,那是做不來的。因為這個理由,所以歐美的製造機器進步很快,行政機器進步很慢。譬如民權風潮,在歐美發生了之後,各國都想實行民權。 最早的是美國,美國自開國至今有了一百四十多年,開國時所行的民權,和現在所行的差不多相同。現在所用的憲法,就是開國時候的聯邦憲法。那種聯邦憲法經過了一百多年,根本上沒有大更改,至今還是應用他。至於大多數的製造機器,發明的年代也不過一百多年。在一百多年以前的舊機器,現在有沒有人去用他呢?從前的舊機器老早變成了廢鐵,現在農工商業中所有的機器,沒有十年以前的舊東西。因為每過十年,便有此很多的新發明,很多的新改良,沒有那一年不是有進步的。說到一百多年以前的行政機關,至今還是應用他。這便是由於用人活動的機關,當中活動的人固然可以隨時改換,但是全體組織不容易根本改造。因為習慣太久,陳陳相因,如果不想革命,要在平時去改造,把舊組織完全廢棄,那是做不到的。由於這個道理,歐美的物質機器近來很容易進步,進步是很快的;人為機器向來便難於進步,進步是很慢的。 我在前兩次講演民權,便說歐美對於民權政治至今沒有根本辦法。他們為什麼沒有辦法呢?就是因為他們把人為的機器,沒有精良去試驗。說到物質的機器,自最初發明時代以至於現在,不知道古人經過了幾千次的試驗和幾千次的改良,才有今日我們所見的機器。由現在所見的機器回顧到最初發明時代,是什麼情形呢?如果大家讀過了機器史,便知道有一段很有趣味的故事。 譬如就發動機的歷史說,在最初發明的時候,只有一個方向的動力,沒有和現在一樣的兩個方向之動力。現在做種種工作的機器,像火車輪船,都是有來回兩個方向的動力。那個動力的來源,是把水盛在鍋內,再用煤在爐底燒很大的火,把水燒到沸騰,變成蒸汽,到了水變成蒸汽之後,便有很大的膨脹力,用一個汽管把蒸汽由鍋中導入一個機器箱,這個機器箱,中國話叫做「活塞」,外國話叫做「比士頓」〔英文 piston的譯音。〕。這個活塞就是令機器發動的東西,是機器全體中最要緊的一部分。機器之所以發動,是由於活塞之一端接收了蒸汽以後,由蒸汽之膨脹力,便推動活塞,令活塞前進。蒸汽力在活塞之一端用盡了以後,更由他端注入新蒸汽,再把活塞推回。由是蒸汽推動活塞,來往不息,機器的全體便運動不已。運動的原料從前用水,現在用油,叫做瓦斯油,就是很容易揮發的油,化為氣體去推動活塞。各種機器發動的原料,不管他是用水或者是用油,都是一樣的道理。由於活塞的運動,往返不已,便旋轉機器。我們要想用來做什麼工作,便可以做什麼工作。 譬如行船拉車,就是走路的機器,一天可以走幾千里;就是運輸的機器,要運多少貨物,便可以載多少貨物。到現在看起來,是妙極了的東西。但是推到最初發明的時候,是什麼情形呢?最初發明的活塞,構造極簡單,只能夠在一端接收蒸汽,把活塞推過去,再不能夠在他端接收蒸汽,把活塞推回來。所以當初活塞的運動,只有一個前進的方向,再沒有回頭的方向。因為這個原因,從前用機器做工便有許多的不方便。譬如最初用新發明的機器去彈棉花,每用一架機器,便要用一個小孩子站在機器的旁邊,等到活塞前進了之後,小孩子便要用手把活塞棒拉回來,然後才由蒸汽再把活塞推過去。所以一往一返,便要用小孩子來幫助。比較現在的活塞往返自如,不要人幫助,該是何等的不利便呢!後來是怎麼樣造成現在這樣便利的活塞呢?當中所經過的階級是什麼情形呢?當時做那種機器的工程師,毫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夠把活塞拉回來。 至於在那個時候的棉花工廠本不很大,所用的機器力,雖然是只有一個方向,但是在一個工廠之內,只有十多架機器。不過一架機器要用一個小孩子去幫助,有了十多架機器,便要用十幾個小孩子。那些小孩子天天去拉那種機器,時時刻刻做一個動作,便覺得很無趣味,很覺得討厭。因為那些小孩子覺得那種工作討厭,所以要有工頭去監視,那些小孩子才不躲懶。工頭一離開了工廠,那些小孩子便不拉機器,便去玩耍。其中有一個很聰明又很懶怠的小孩子,不情願總是用手去拉那架機器,想用一個方法代手去拉,於是乎用一條繩和一根棍綁在那架機器的上面,令活塞推過去了之後,又可以自動的拉回來。那個小孩子不必動手去拉他,便可以自動的來回,運轉不已。 由於那一個小孩子的發明,便傳到那十幾個小孩子的全體。那些全體的小孩子,因為都得了棍和繩的幫助,機器都可以自動,所以大家都去玩耍,不管機器的工作。等到工頭回廠之後,看見那些小孩子都在玩耍,都沒有站在機器旁邊去拉回活塞棒,便驚訝起來說:「為什麼這些小孩子不拉機器,機器還能夠自動的來往,繼續作工呢?這些小孩子是玩的什麼把戲呢?這真是奇怪的很呀!」工頭在當時因為覺得很奇怪,便去考察機器之所以自動來回的緣故,更把考察的結果去報告工程師。後來工程師明白那個小孩子的方法是很奇妙的,便照他的方法逐漸改良,做成了今日來回自如的機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