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中山 > 建國方略 | 上頁 下頁
第五計劃(3)


  ◎第三部 居室工業

  中國四萬萬人中,貧者仍居茅屋陋室,北方有居土穴者。而中國上等社會之居室,乃有類於廟宇。除通商口岸有少數居室依西式外,中國一切居室,皆可謂為廟宇式。中國人建築居室,所以為死者計過於為生者計,屋主先謀祖先神龕之所,是以安置於屋室中央,其他一切部分皆不及。於是重要居室非以圖安適,而以合於所謂紅白事者。紅事者,即家族中任何人嫁娶及其他喜慶之事;白事者,即喪葬之事。除祖先神龕之外,尚須安設許多家神之龕位。凡此一切神事,皆較人事為更重要,須先謀及之。

  故舊中國之居室,殆無一為人類之安適及方便計者。今於國際發展計劃中,為居室工業計劃,必須謀及全中國之居室。或謂為四萬萬人建屋,乃不可能。吾亦認此事過巨。但中國若棄其最近三千年愚蒙之古說及無用之習慣,而適用近世文明,如予國際發展計劃之所引導,則改建一切居室以合于近世安適方便之式,乃勢所必至。或因社會進化於無意識中達到,或因人工建設於有意識中達到,西方民族達到近世文明,殆全由於無意識的進步,因社會經濟科學乃最近發明也。

  但一切人類進步,皆多少以知識即科學計劃為基礎,依吾所定國際發展計劃,則中國一切居室將於五十年內依近世安適方便新式改造,是予所能預言者。以預定科學計劃建築中國一切居室,必較之毫無計劃更佳更廉。若同時建築居室千間,必較之建築一間者價廉十倍。建築愈多,價值愈廉,是為生計學定律。生計學唯一之危險,為生產過多,一切大規模之生產皆受此種阻礙。自歐美工業進化以來,世界之大戰爭前所有財政恐慌,皆生產過多之所致。就中國之居室工業論,雇主乃有四萬萬人,未來五十年中至少需新居室者有五千萬,每年造屋一百萬間,乃普通所需要也。

  居室為文明一因子,人類由是所得之快樂,較之衣食更多。人類之工業過半數,皆以應居室需要者。故居室工業,為國際計劃中之最大企業,且為其最有利益之一部分。吾所定發展居室計劃,乃為群眾預備廉價居室。通商諸埠所築之屋,今需萬元者,可以千元以下得之,建侵者且有利益可獲。為是之故,當謀建築材料之生產、運輸、分配,建屋既畢,尚須謀屋中之家具裝置,是皆包括於居室工業之內。今定其分類如下:

  甲 建築材料之生產及運輸。
  乙 居室之建築。
  丙 家具之製造。
  丁 家用物之供給。

  ◎甲 建築材料之生產及運輸

  建築材料為磚、瓦、木材、鐵架、石、塞門土、三合土等,其每一種皆須製造,或與其他原料分離。如製造磚瓦則須建窯,木材須建鋸木工場,鐵架須建制鐵工場,此外須設石工場、塞門土工場、三合土工場等。須擇適宜之地,材料與市場相近者為之。且一切須在中央機關監督之下,使材料之制出與需要成比例。材料既製成,則水路用舟,陸路用車,以運至需要之地,務設法減省一切費用。造船部、造車部於此則造特別之舟、車以應之。

  ◎乙 居室之建築

  此項建築事業,包括一切公私屋宇。公眾建築,以公款為之,以應公有,無利可圖,由政府設專部以司其事。其私人居室,為國際發展計劃所建築者,乃以低廉居室供給人民,而司建築者仍須有利可獲。此類居室之建築,須依一定模範。在城市中所建屋,分為二類:一為一家之居室,一為多家同居室。前者分為八房間、十房間、十二房間諸種;後者分為十家、百家、千家同居者諸種,每家有四房間至六房間。鄉村中之居室,依人民之營業而異,為農民所居者當附屬穀倉、乳房之類。一切居室設計,皆務使居人得其安適,故須設特別建築部以考察人民習慣、營業需要,隨處加以改良。建造工事,務須以節省人力之機器為之,於是工事可加速、費用可節省也。

  ◎丙 家具之製造

  中國所有居室既須改造,則一切家具亦須改用新式者,以圖國人之安適,而應其需要。食堂、書室、客廳、臥室、廚房、浴室、便所所用家具,皆須製造。每種皆以特別工場製造之,立於國際發展機關管理之下。

  ◎丁 家用物之供給

  家用物為水、光、燃料、電話等。

  (一)除通商口岸之外,中國諸城市中無自來水,即通商口岸亦多不具此者。許多大城市所食水為河水,而污水皆流至河中,故中國大城市中所食水皆不合衛生。今須於一切大城市中設供給自來水之工場,以應急需。
  (二)於中國一切大城市供給燈光,設立製造機器發光工場。
  (三)設立電工場、煤氣工場、蒸氣工場,以供給暖熱。
  (四)廚用燃料在中國為日用者。最貧鄉村之人,每費年工十分之一以採集柴薪。城市之人,買柴薪之費占其生活費十分之二。故柴薪問題,為國民最大耗費。今當使鄉村中以煤炭代木草,城市用煤氣或電力。然欲用煤炭、煤氣、電力等,皆須有特別設備,即由國際發展機關設製造煤氣、電力火爐諸工場。
  (五)無論城鄉各家,皆宜有電話。故當於中國設立製造電話器具工場,以使其價甚廉。

  ◎第四部 行動工業

  中國人為凝滯民族,自古以來,安居於家,僅煩慮近事者,多為人所贊稱。與孔子同時之老子有言曰:「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中國人民每述此為黃金時代。惟據近世文明,此種狀態已全變。人生時期內,行動最多,各人之有行動,故文明得以進步。中國欲得近時文明,必須行動。個人之行動為國民之重要部分,每人必須隨時隨地行動,甚易甚速。惟中國現在尚無法使個人行動容易,因古時大道既已廢毀,內地尚不識自動車即摩托為何物。

  自動車為近時所發明,乃急速行動所必要。吾儕欲行動敏捷,作工較多,必須以自動車為行具。但欲用自動車,必先建造大路。吾於國際發展計劃,提前一部已提議造大路一百萬英里。是須按每縣人口之比率,以定造路之裡數。中國本部十八省約有縣二千,若中國全國設縣制,將共有四千縣,每縣平均造路二百五十英里。惟縣內人民多少不同,若以大路一百萬英里除四萬萬人數,則四百人乃得大路一英里。以四百人造一英里之大路,決非難事。若用予計劃,以造路為允許地方自治條件,則一百萬英里之大路將於至短時期內製成矣。

  中國人民既決定建造大路,國際發展機關即可設立製造自動車之工場。最初用小規模,後乃逐漸擴張,以供給四萬萬人之需要。所造之車當合於各種用途,為農用車、工用車、商用車、旅行用車、運輸用車等。此一切車以大規模製造,實可較今更廉,欲用者皆可得之。

  除供給廉價車之外,尚須供給廉價燃料,否則人民不能用之。故于發展自動車工業之後,即須開發中國所有之煤、油礦,是當于礦工業中詳論之。

  ◎第五部 印刷工業

  此項工業為以知識供給人民,是為近世社會一種需要,人類非此無由進步。一切人類大事皆以印刷紀述之,一切人類知識以印刷蓄積之,故此為文明一大因子。世界諸民族文明之進步,每以其每年出版物之多少衡量之。中國民族雖為發明印刷術者,而印刷工業之發達,反甚遲緩。吾所定國際發展計劃,亦須兼及印刷工業。若中國依予實業計劃發達,則四萬萬人所需印刷物必甚多。須於一切大城鄉中設立大印刷所,印刷一切自報紙以至百科全書。各國所出新書,以中文翻譯,廉價售出,以應中國公眾之所需。一切書市,由一公設機關管理,結果乃廉。

  欲印刷事業低廉,尚須同時設立其他輔助工業。其最重要者為紙工業。現今中國報紙所用紙張,皆自外國輸入。中國所有制紙原料不少,如西北部之天然森林,揚子江附近之蘆葦,皆可制為最良之紙料。除紙工場之外,如墨膠工場、印模工場、印刷機工場等,皆須次第設立,歸中央管理,產出印刷工業所需諸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