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中山 > 建國方略 | 上頁 下頁
第一計劃(2)


  ◎第二部 西北鐵路系統

  吾人所計劃之鐵路,由北方大港起,經灤河谷地,以達多倫諾爾,凡三百咪。經始之初,即築雙軌,以海港為出發點,以多倫諾爾為門戶,以吸收廣漠平原之物產,而由多倫諾爾進展於西北。第一線,向北偏東北走,與興安嶺山脈平行,經海拉爾,以赴漠河。漠河者,產金區域,而黑龍江右岸地也。計其延長,約八百咪。第二線,向北偏西北走,經克魯倫,以達中俄邊境,以與赤塔城附近之西伯利亞鐵路相接,長約六百咪。第三〈線〉,以一幹線向西北,轉正西,又轉西南,沿沙漠北境,以至國境西端之迪化城,長約一千六百咪。地皆平坦,無崇山峻嶺。第四線,由迪化迤西以達伊犁,約四百咪。第五線,由迪化東南,超出天山山峽,以入戈壁邊境,轉而西南走,經天山以南沼地與戈壁沙漠北偏之間一帶腴沃之地,以至喀什噶爾;由是更轉而東南走,經帕米爾高原以東,昆侖以北,與沙漠南邊之間一帶沃土,以至於闐,即克裡雅河岸。延長約一千二百咪,地亦平坦。第六線,於多倫諾爾、迪化間幹線,開一支線,由甲接合點出發,經庫倫,以至恰克圖,約長三百五十咪。第七線,由幹線乙接合點出發,經烏裡雅蘇台,傾北偏西北走,以至邊境,約六百咪。第八線,由幹線丙接合點出發,西北走,達邊境,約四百咪。茲所計劃之鐵路,證以「抵抗至少」之原則,實為最與理想相符合者。蓋以七千餘咪之路線為吾人計劃所定者,皆在坦途。例如多倫諾爾至喀什噶爾之間,且由斯更進之路線,延袤三千餘咪,所經均肥沃之平野,並無高山大河自然之梗阻橫貫其中也。

  以「地位適宜」之原則言之,則此種鐵路,實居支配世界的重要位置。蓋將為歐亞鐵路系統之主幹,而中、歐兩陸人口之中心,因以聯結。由太平洋岸前往歐洲者,以經此路線為最近;而由伊犁發出之支線,將與未來之印度、歐洲線路(即行經伯達,以通達馬斯加斯及海樓府〔以上地名,現依次譯為巴格達、大馬士革、開羅〕者)聯絡,成一連鎖。將來由吾人所計劃之港,可以直達好望角城。綜觀現在鐵路,於世界位置上無較此重要者矣。

  以「國民需要」之原則言之,此為第一需要之鐵路。蓋所經地方,較諸本部十八行省尤為廣闊。現以交通運輸機關缺乏之故,豐富地域,委為荒壤,而沿海沿江煙戶稠密省分,麇聚之貧民無所操作,其棄自然之惠澤而耗人力于無為者,果何如乎?倘有鐵路與此等地方相通,則稠密省區無業之遊民,可資以開發此等富足之地。此不僅有利於中國,且有以利世界商業於無窮也。故中國西北部之鐵路系統,由政治上經濟上言之,皆於中國今日為必要而刻不容緩者也。

  吾人所以置「必選有利之途」之第一原則而未涉及者,非遺棄之也,蓋將詳為論列,使讀者三致意焉耳。今夫鐵路之設,間于人口繁盛之區者其利大,間于民居疏散之地者其利微,此為普通資本家、鐵路家所恒信;今以線路橫亙于荒僻無人之境,如吾人所計劃者,必將久延歲月,而後有利可圖。北美合眾國政府於五十年前,所以給與無垠之土地於鐵路公司,誘其建築橫跨大陸乾路,以達太平洋岸者,職是之故。餘每與外國鐵路家、資本家言興築蒙古、新疆鐵路,彼輩恒有不願。彼將以為茲路之設,所過皆人跡稀罕,只基於政治上軍事上理由,有如西伯利亞鐵路之例,而不知鐵路之所佈置,由人口至多以達人口至少之地者,其利較兩端皆人口至多之地為大。茲之事實,蓋為彼輩所未曾聞。請詳言其理。

  夫鐵路兩端人口至多之所,彼此經濟情況大相仿佛,不如一方人口至多、他方人口至少者,彼此相差之遠。在兩端皆人口至多者,舍特種物產此方仰賴彼方之供給而外,兩處居民大都生活于自足經濟情況之中,而彼此之需要供給不大,貿遷交易,不能得巨利。至於一方人口多而他方人口少者,彼此經濟情況,大相逕庭。新開土地從事勞動之人民,除富有糧食及原料品,以待人口多處之所需求而外,一切貨物,皆賴他方之繁盛區域供給,以故兩方貿易必臻鼎盛。不特此也,築於兩端皆人口至多之鐵路,對於人民之多數無大影響,所受益者惟少數富戶及商人而已;其在一方人口多而他方人口少者,每築鐵路一咪開始輸運,人口多處之眾必隨之而合群移住於新地,是則此路建築之始,將充其量以載行客。京奉、京漢兩路比較,其明證也。

  京漢路線之延長八百有餘咪,由北京直達中國商業聚中之腹地,鐵路兩端之所包括,皆戶集人稠之所;京奉路線長僅六百咪耳,然由人口多處之京、津,開赴人口少處之滿洲。前者雖有收益,則不若後者所得之大。以較短之京奉線,方諸較長之京漢線,每年純利所贏,其超過之數有至三四百萬者矣。

  故自理則上言之,從利益之點觀察,人口眾多之處之鐵路,遠勝於人口稀少者之鐵路。然由人口眾多之處築至人口稀少之處之鐵路,其利尤大。此為鐵路經濟上之原則,而鐵路家、資本家所未嘗發明者也。

  據此鐵路經濟上之新原則,而斷吾人所計劃之鐵路,斯為有利中之最有利者。蓋一方聯接吾人所計劃之港,以通吾國沿海沿江戶口至多省分;又以現存之京漢、津浦兩路,為此港暨多倫諾爾路線之給養,他方聯接大逾中國本部之饒富未開之地。世界他處,欲求似此廣漠腴沃之地,而鄰近於四萬萬人口之中心者,真不可得矣。

  ◎第三部 蒙古、新疆之殖民

  殖民蒙古、新疆,實為鐵路計劃之補助,蓋彼此互相依倚,以為發達者也。顧殖民政策,除有益於鐵路以外,其本身又為最有利之事業。例如北美合眾國、加拿大、澳洲及阿爾然丁〔今譯阿根廷〕等國所行之結果,其成績至為昭彰。至若吾人之所計劃,不過取中國廢棄之人力,與夫外國之機械,施於沃壤,以圖利益昭著之生產。即以滿洲現時殖民言之,雖於雜亂無章之中,虛耗人工地力,不知凡幾,然且奇盛;假能以科學上方法行吾人之殖民政策,則其收效,將無倫比。以此之故,予議於國家機關之下,佐以外國練達之士及有軍事上組織才者,用系統的方法指導其事,以特惠移民,而普利全國。

  土地應由國家買收,以防專占投機之家置土地於無用,而遺毒害於社會。國家所得土地,應均為農莊,長期貸諸移民。而經始之資本、種子、器具、屋宇應由國家供給,依實在所費本錢,現款取償,或分年攤還。而興辦此事,必當組織數大機關,行戰時工場制度,以為移民運輸居處衣食之備。第一年不取現值,以信用貸借法行之。

  一區之移民為數已足時,應授以自治特權。每一移民,應施以訓練,俾能以民主政治的精神,經營其個人局部之事業。

  假定十年之內,移民之數為一千萬,由人滿之省徙於西北,墾發自然之富源,其普遍於商業世界之利,當極浩大。靡論所投資本龐大若何,計必能於短時期中,子償其母。故以「有利」之原則論,別無疑問也。

  以「國民需要」之原則衡之,則移民實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夫中國現時應裁之兵,數過百萬;生齒之眾,需地以養。殖民政策於斯兩者,固最善之解決方法也。兵之裁也,必須給以數月恩餉,綜計解散經費,必達一萬萬元之巨。此等散兵無以安之,非流為餓莩,則化為盜賊,窮其結果,寧可忍言。此弊不可不防,尤不可使防之無效。移民實荒,此其至善者矣。予深望友好之外國資本家,以中國福利為懷者,對於將來中國政府請求貸款以資建設,必將堅持此旨,使所借款項第一先用於裁兵之途;其不然者,則所供金錢,反以致禍於中國矣。對於被裁百余萬之兵,只以北方大港與多倫諾爾間遼闊之地區,已足以安置之。此地礦源富而戶口少,倘有鐵路由該港出發以達多倫諾爾,則此等散兵可供利用,以為築港、建路及開發長城以外沿線地方之先驅者。而多倫諾爾將為發展極北殖民政策之基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