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轍 > 蘇轍文集 | 上頁 下頁
夏論


  聖人之道,苟可以安於天下,不求夫為異也。堯舜傳之賢,而禹傳之子。天下以為禹無聖人而傳之,而後授之其子孫也。夫聖人之于天下,不從其所安而為之,而求異夫天下之人,何其用心之淺邪?昔者湯有伊尹,武王有周公。而周公,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也。湯之太甲,武之成王,皆可以為天下,而湯不能與其臣,武王不以與其弟,誠以為其子之才,不至於亂天下者,則無事乎授之他人而以為異也。而天下之人,何獨疑夫禹載?今夫人之愛其子,是天下之通義也。有得焉而思以予其子孫,人情之所皆然也。聖人以是為不可易,故從而聽之,使之父子相繼而無相亂。以至於堯,堯舉天下而授之舜,舜得堯之天下而又授之禹。舉天下而授之人,此聖人之所以大過人,而天下後世之所不能也。天下後世之所不能,而聖人獨為之,豈以為異哉!夫天下之人不能皆賢而有異人焉,為異而震之,則天下皆將喜其名而失其真,故夫堯舜之傳賢者,是不得已而然也。使堯之丹朱,舜之商均,僅可以守天下,而堯肯傳之舜,舜肯傳之禹,以為異而疑天下哉?然則禹之不以天下授益,非以益為不足受也。使天下複有禹,而愚知禹不以天下授之矣,何者?啟足以為天下故也。啟為天下,而益為之佐,是益不失為伊尹、周公,而其功猶可以及天下也。蓋聖人之不喜異也如此。昔者嘗聞之:魯人之法,贖人者受金於府。子貢贖人而不受賞,夫子歎曰:「嗟夫!使魯之不復贖人者,賜也。」夫贖人而不以為功,此君子之所以異于眾人者,而其弊乃至於不贖。是故聖人不喜為異,以其有時而窮也。閔子終三年之喪,見於夫子,援琴而歌,戚戚而不樂,作而曰:「先王制禮,弗敢過也。」子夏終三年之喪,見於夫子,取琴而鼓之,其樂衎衎然,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及也。」而夫子皆以為賢。由此觀之,聖人之行,豈求勝夫天下人哉,亦有所守而已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