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蘇轍 > 蘇轍文集 | 上頁 下頁 |
類篇敘 |
|
(范景仁侍讀托撰) 雖有天下甚多之物,苟有以待之,無不各獲其處也。多而至於失其處者,非多罪也。無以待之,則十百而亂;有以待之,則千萬若一。今夫字書之於天下,可以為多矣。然而從其有聲也,而待之以《集韻》,天下之字,以聲相從者,無不得也;從其有形也,而待之以《類篇》,天下之字,以形相從者,無不得也。既已盡之以其聲矣,而又究之以其形,而字書之變曲盡。蓋天聖中,諸儒始受詔為《集韻》,書成以為有形存而聲亡者,未可以責得於《集韻》也。於是又詔為《類篇》。凡受詔若干年而後成。夫天下之物,其多而至比於字書者,未始有也。然而多不獲其處,豈其無以待之。昔周公之為政,登龜取黿、攻梟去蛙之說無不備具,而孔子之論禮至於千萬而一有者,皆預為之說。夫此將以應天下之無窮,故待天下之物,使皆有處,如待字書,則物無足治者。凡為《類篇》,以《說文》為本,而其例有八:一曰,「{規子}」、「槻」同部,而「呐」、「冏」異部,凡同意而異形者,皆兩見也;二曰,「天」,一在「年」,一在「真」,凡同意而異聲者,皆一見也;三曰,「叟」之在草,「{人毛}」之在「於」,凡古意之不可知者,皆從其故也;四曰,「雰」,古乞類也,而今附「雨」,「<音今>」,古口類也,而今附「音」,凡變古而有異義者,皆從今也;五曰,「壺」之在「口」,「無」之在「林」,凡變古而失其真者,皆從古也;六曰,「{一先}」之附「天」,「{一生}」之附「人」,凡字之後出而無據者,皆不得特見也;七曰,「王」之為「玉」,「朋」之為「朋」,凡字之失故而遂然者,皆明其由也;八曰,「邑」之加「邑」,「白」之加「■」,凡《集韻》之所遺者,皆載於今書也。推此八者,以求其詳,可得而見也。凡十四篇,目錄一篇,文若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