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宋濂 > 宋濂文集1 | 上頁 下頁 |
釋氏護教編後記 |
|
西方聖人,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自從鹿野苑中,直至於跋提河,演說苦空無量妙義。障機鈍利,分為頓、漸,無小無大,盡皆攝入薩婆若海。既滅度後,其弟子阿難陀多聞總持,有大智慧,結集為修多羅藏。而諸尊者或後或先,各闡化源,優波離集四部律,謂之毗尼。金剛薩埵于毗盧遮那前親受《瑜珈》五部,謂之秘密章句。無著、天親頻升知足天宮,諮參慈氏,相與造論,發明大乘,謂之唯識宗旨。西竺龍勝,以所得毗羅之法,宏其綱要,謂之中觀論。燉煌杜法順,深入《華嚴》不思議境,大宣玄旨,謂之華嚴法界觀毗尼之法。 魏嘉平初,曇柯羅合持僧祗戒本至洛陽,而曇無德、曇諦等繼之,立羯磨法。唐南山澄照律師道宣,作疏明之,《四分律》遂大行,是為行事、防非、止惡之宗。薩埵以《瑜珈》授龍猛,猛授龍智,智授金剛智。唐開元中,智始來中國,大建曼荼羅法事。大智道氤、大慧一行,及不空三藏,咸師尊之,是為瑜珈微妙秘密之宗。 唐貞觀三年,三藏玄奘往西域諸國,會戒賢于那蘭佗寺,因受唯識宗旨以歸,授慈恩窺基,基乃網羅舊說,作《廣制疏論》,是為三乘法相顯理之宗。梁、陳之間,北齊惠聞因讀《中觀論》悟旨,遂遙禮龍勝為師,開空、假、中三觀心觀法門。以法華宗旨授慧思,思授天臺國師智,授灌頂,頂授智威,智威授惠威,惠威授玄朗,朗授湛然,是為四教法性觀行之宗。 隋末,順以法界觀授智儼,儼授賢首法藏。至清涼大統國師澄觀,追宗其學,著《華嚴疏論》數百萬言。圭峰宗密繼之,而其化廣被四方,是為一念圓融其德之宗。瑜珈久亡,南山亦僅存,其盛行於今者,唯天臺、慈恩、賢首而已。此則世之所謂教者也。 世尊大法,自迦葉二十八傳至菩提達摩,達摩悲學佛者纏蔽於竹帛間,乃宏教外別傳之旨,不立文字而見性成佛。達摩傳慧可,可傳僧璨,璨傳道信,信傳弘忍,忍傳曹溪大鑒禪師慧能,而其法特盛。能之二弟子懷讓、行思,皆深入其閫奧。讓道一一之學,江南宗之。其傳為懷海,海傳希運,運傳臨濟慧照大師義玄,玄立三玄門,策厲學徒,是為臨濟之宗。海之旁出,為溈山大圓禪師靈佑,佑傳仰山智通大師慧寂,父唱子和,微妙玄機,不可湊泊,是為溈仰之宗。思傳希遷,遷之學湖南主之。其傳為道悟,悟傳崇信,信傳宣鑒,鑒傳義存,存傳雲門匡真大師文偃。偃之氣宇如王,三句之設,如青天震雷,聞者掩耳,是為雲門之宗。元妙師備,偃之同門友也,其傳為桂琛,琛傳法眼大師文益,雖依《華嚴》六相唱明宗旨,迥然獨立,不涉凡情,是為法眼之宗。遷之旁出,為藥山惟儼。儼以寶鏡三昧、五位顯訣、三種滲漏傳曇晟,晟傳洞山悟本大師良價,價傳曹元證大師本寂,而複大振,是為曹洞之宗。法眼再傳至延壽,流入高句驪。仰山三傳之芭蕉徹,當石晉開運中,遂亡弗繼。雲門、曹洞,僅不絕如線。唯臨濟一宗,大用大機,震盪無際,若聖若凡,無不宗仰。此則世之所謂禪者也。 嗚呼,教之與禪,本無二門,依教修行,蓋不出於六度梵行,而禪定特居其一。由眾生根有不齊,故先佛示化,亦不免有異耳。奈何後世各建門庭,互相盾矛,教則譏禪滯乎空寂,禪則譏教泥乎名相,藉藉紛紛,莫克有定。是果何為者耶?此則教、禪異塗,猶可說也。自禪一宗言之,佛大勝多與達摩同學禪觀,達摩則遠契真宗,勝多所見一差,遂分為有相、無相、定慧、戒行、無得、寂靜六門,非達摩辟之,安能至今廓如也。慧能與神秀,同受法於弘忍,能則為頓宗,秀則別為漸宗,荊吳秦洛,各行其教。道一、神會,又同出於能者也。道一則密受心印,神會則複流于知解,一去弗返,而其末流,若大珠、明教、慈受輩,尚何以議為哉!自教一宗言之,慈恩立三教,天臺則分四教,賢首則又分五教,粗妙各見,漸圓互指,終不能歸之一致,可勝歎哉!此雖通名為教,各自立宗,猶可說也。自夫本教之內言之,律學均以南山為宗,真悟智圓律師允堪,著《會正記》等文,識者謂其超出六十家釋義之外,何不可者。至大智律師元照,複別以法華開顯圓意,作《資持記》,又與《會正》之師殊指矣。不特此也,四明法智尊者知禮、孤山法慧大師智圓,同祖天臺,同學止觀,真妄之異觀,三諦之異說,既已抵牾之甚。霅川仁嶽以禮之弟子,又操戈入室,略不相容。諫書辯謗之作,逮今猶使人凜然也。其他尚可以一二數之哉? 嗚呼,毗盧華藏,圓滿廣大,遍河沙界,無餘而餘,非相而相,非緣而緣,非同而同,非別而別,苟涉思惟,即非聖諦,又何在分教與禪之異哉?又何在互相盾矛、業擅專門哉?又何在操戈相攻,遽背其師說哉?雖然,適長安者南北異塗,東西殊轍,及其所至,未嘗不同,要在善學者慎夫所趨而已。 比丘永壽,嘗以閩僧一源所著《護教編》示予,自大迦葉至於近代諸師,皆有傳贊。文辭簡古,誠奇作也。壽獨惜其不著教、禪承傳同異之詳,請予為記,以補其闕略。予因以所聞疏之如右,文繁而不殺者,欲其事之著明,蓋不得不然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