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歐陽修 > 歐陽修文集 | 上頁 下頁
兵儲


  〈慶曆四年〉

  惟王建官,各司其局,雖有細大,俾專董其權,責其成功,斯古制也。被堅執銳,乃裨校之事,若屯田積穀,在委辦吏爾。而漢末有田禾將軍,屯田北邊。魏興,建典農中郎將。唐建營田使、副、判官。雖晉、魏、南北,職未嘗闕。

  國家弭獯戎之患,包漢、唐之境,然而塞垣儲偫,罔遵古憲,俾仰給他州饋餉,此外固無築室、反耕、典農、營田之利。倘遇凶荒,未免艱食。雖有轉運,未免營田。何嘗建明利害,稍致倉稟羨餘,但守空名,曾無實效。

  當今之議,要在乎河北、河東、陝西戍兵之地,各特置營田使、副、判官,仍在不兼職。若遇水潦行流之處,廣植粳稻;雖荒隙原田,亦當墾辟,播以五穀。今河北保塞,河東並、汾,關中涇陽,悉有水地基址,惟有鄴中西門豹溉田之跡未見興起,得非後人務于因循,而無昔賢識邪?不然,何歷朝而下,涇陂如是?

  或曰:亦嘗有人建議,良以溉導之時,瀕水之地,恐害及民田,由是而止。斯乃腐儒之見爾,非經遠之士也。夫利害相隨,古猶未免。若利害相半,憚於改作猶可,苟利七害三,當須擇地而行,豈可以小害而妨大利哉?

  夫如是,鄴中溉田之法若行,關畎水沖民田,只百戶妨閡,而能溉灌千萬頃。瘠土所收,獲利益大,豈止利七而害三?亦嘗訪于彼州人士,僉曰溉田之跡湮廢茲久,土斷力田者不諳其事。殊不知官中他日就功,但于涇陽鄭白渠和雇水工,及彼中負罪百姓,悉可分配此地,俾之開導。民既見之,必仿效矣,又豈成功之難?然後特置營田使、副、判官,專董其役。西北二邊不間水陸,並仿此分職,何假飛芻挽粟、率鐘致石,坐困民力以供軍實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