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納蘭性德 > 納蘭性德文集 | 上頁 下頁 |
石鼓記 |
|
予每過成均,徘徊石鼓間,輒竦然起敬曰:此三代法物之僅存者。遠方儒生,或未多見。身在輦轂,時時摩挲其下,豈非至幸?惜其至唐始顯,而遂致疑議之紛紛也。 《元和志》雲:石鼓在鳳翔府天興縣南二十裡,其數盈十,蓋紀周宣王田于岐陽之事。而字用大篆,則史籀之所為作也。自正觀中蘇勉始志其事,而虞永興、褚河南、歐陽率更、李嗣真、張懷雚、韋蘇州、韓昌黎諸公,並稱其古妙無異議者。迨歐陽文忠則疑自周宣至宋垂二千年,理難獨存。夫岣嶁之字,嶽麓之碑,年代更遠,尚在人間,此不足疑一也。程大昌則疑為成王之物,因《左傳》成有岐陽之搜,而宣王未必遠狩豐西。今搜岐遺鼓,既無經傳明文,而帝王轍跡可西可東,此不足疑二也。至溫彥威、馬定國、劉仁本皆疑為後周文帝所作,蓋因史「大統十一年西狩岐陽」之語故爾。 按古來能書如斯、冰、邕、瑗無不著名,豈有能書若此而不名乎!況其詞尤非後周人口語。蘇、李、虞、褚、歐陽近在唐初,亦不遽爾昧昧,此不足疑三也。至鄭夾漈、王順伯皆疑五季之後鼓亡其一,雖經補入,未知真偽。然向傅師早有跋雲:數內第十鼓不類,訪之民間,得一鼓,字半缺者,較驗甚真,乃易置以足其數,此不足疑四也。鄭複疑靖康之變,未知何在。王複疑世傳北去,棄之濟河。嘗考虞伯生嘗有記雲:金人徙鼓而北,藏于王宣撫宅,迨集言于時宰,乃得移置國學,此不足疑五也。 予是以斷然從《元和志》之說,而並以幸其俱存無偽焉。嘗歎三代文字,經秦火後至數千百年,雖尊彝鼎敦之器出於山岩屋壁隴畝墟墓之間,苟有款識文字,學者尚當寶惜而稽考之。況石鼓為帝王之文,列膠庠之內,豈僅如一器一物供耳目奇異之玩者哉!謹記其由,來以告夫世之嗜古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