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陸遊 > 入蜀記 | 上頁 下頁 |
十月上旬 |
|
【乾道六年(1170年)】 十月一日。過瓜洲壩、倉頭、百里洲,泊沱灉。皆聚落,竹樹鬱然,民居相望。亦有村夫子聚徒教授,群童見船過,皆挾書出觀,亦有誦書不輟者。沱,江別名。《詩》「江有沱」、《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是也。灉,則《爾雅》所謂春秋夏有水,冬無水曰灉也。 * 二日。泊桂林灣。全、證二僧陸行來雲,沿路民居,大抵多四方人,土著財十一也。舟人殺豬十餘口祭神,謂之開頭。 * 三日。舟人分胙,行差晚。與兒輩登堤觀蜀江,乃知李太白《荊門望蜀江》詩「江色綠且明」為善狀物也。自離塔子磯,至是始望見巴山,山在松滋縣。泊灌子口,蓋松滋、枝江兩邑之間。松滋,晉縣,自此入蜀江。 枝江,唐縣,古羅國也,江陵九十九洲在焉。晉柳約之、羅述、甄季之聞桓玄死,自白帝至枝江,即此地也。歐陽文忠公有《枝江山行》五言二十四韻。蓋文忠赴夷陵時,自此陸行至峽州,故其《望州坡》詩雲:「崎嶇幾日山行倦,卻喜坡頭見峽州。」 灌子口,一名松滋渡。劉賓客有詩雲:「巴人淚應猿聲落,蜀客船從鳥道回。」 * 四日。過楊木寨。蓋松滋有四寨,曰楊木、車羊、高平、稅家雲。泊龍灣。 * 五日。過白羊市,蓋峽州宜都縣境上。宜都,唐縣也。謁張文忠公天覺墓,殘伐墓木橫道,幾不可行。天覺之子直龍圖閣茂已卒;二孫,一有官,病狂易;一白丁也。初作墓江濱,已而不果葬,改葬山間,今墓是也。而舊墓亦不復毀。啟隧道出入,中可容數十人坐。 有道人結屋其旁守之。道人出一石刻草書雲:「莫將外物尋奇寶,須問真師決汞鉛。寄八瓊張子高。鐘離權始自王屋遊都下,弟子浮玉山人來乞此字。今又將西還,丹元子再請書卷之末。紹聖元年仲冬望日。」權,即世所謂鐘離先生。子高即天覺,丹元子即東坡先生與之酬唱者。後有魏泰道輔跋雲:「天覺修黃籙醮法成,浮玉山人謂之曰:上天錄公之功,為須彌山八瓊洞主,宜刻印謝帝而佩之。天覺不以為信,故浮玉又出鐘離公書為證,後丹元子又為天覺求書卷末。」 又有徐注者跋雲:「天覺舟過真州,方出謁,有布衣幅巾者,徑入舟中,索筆大書『閒人呂洞賓來謁張天覺』十字,擲筆即去。而天覺適歸,墨猶未幹。」注,真州人,雲親見之。墳前碑樓壁間,有詩一篇雲:「秋風十驛望台星,想見冰壺照坐清。霖雨已回公旦駕,挽須聊聽野王箏。三朝元老心方壯,四海蒼生耳已傾。白髮故人來一別,卻歸林下看升平。」蓋魏道輔贈天覺詩,後人所題者。唐立夫舍人亦有一詩,末句雲:「無碑堪墮淚,著句與招魂。」宜都知縣右文林郎呂大辨來。泊赤崖。 * 六日。過荊門、十二碚,皆高崖絕壁,嶄岩突兀,則峽中之險可知矣。過碚,望五龍及雞籠山,嵯峨正如夏雲之奇峰。荊門者,當以險固得名。碚上有石穴,正方,高可通人,俗謂之荊門,則妄也。晚至峽州,泊至喜亭下。峽州在唐為硤州,後改峽,而印文則為陝州。 元豐中,郎官何洵直建言,陝與陝相亂,請改鑄印文從山。事下少府監,而監丞歐陽發言,湖北之陝州,從阜從㚒,㚒從兩入。陝西之陝州,從阜從夾,夾從兩人。偏旁不同,本不相亂,恐四方謂少府監官皆不識字。當時朝士之議皆是發,而卒從洵直言改鑄雲。《至喜亭記》,歐陽公撰,黃魯直書。 * 七日。見知州右朝奉大夫葉安行字履道。以小舟遊西山甘泉寺,竹橋石磴,甚有幽趣,有靜練、洗心二亭,下臨江,山頗疏豁。法堂之右,小徑數十步,至一泉,曰孝婦泉,謂姜詩妻龐氏也。泉上亦有龐氏祠,然歐陽文忠公不以為信,故其詩曰:「叢祠已廢薑祠在,事蹟難尋楚語訛。」又此篇首章雲:「江上孤峰蔽綠蘿。」初讀之,但謂孤峰蒙藤蘿耳,及至此,乃知山下為綠蘿谿也。 又至漢景帝廟及東山寺,景帝不知何以有廟於此。歐陽公為令時,有祈雨文,在集中。東山寺,亦見歐陽公詩,距望京門五裡。寺外一亭,臨小池,有山如屏環之,頗佳。亭前冬青及柏,皆百餘年物。遂至夷陵縣,見縣令左從政郎胡振。廳事東至喜堂,郡守朱虞部為歐陽公所築者,已焚壞。柱礎尚存,規模頗雄深。 又東,則祠堂,亦簡陋,肖像殊不類,可歎。廳事前一井,相傳為歐陽公所浚,水極甘寒,為一郡之冠。井旁一柟,合抱,亦傳為公手植。 晚,郡集于楚塞樓,遍歷爾雅台、錦嶂亭。亭前海棠二本,亦百年物。爾雅台者,圖經以為郭景純注《爾雅》於此。又有絳雪亭,取歐陽公《千葉紅梨》詩,而紅梨已不存矣。 * 八日。五鼓盡,解船,過下牢關。夾江千峰萬嶂,有競起者,有獨拔者,有崩欲壓者,有危欲墜者,有橫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窪者,有罅者,奇怪不可盡狀。初冬草木皆青蒼不雕,西望重山如闕,江出其間,則所謂下牢谿也。歐陽文忠公有《下牢律》詩雲:「入峽水漸曲,轉灘山更多。」即此也。系船與諸子及證師登三遊洞,躡石磴二裡,其險處不可著腳。洞大如三間屋,有一穴通人過,然陰黑峻險尤可畏。繚山腹,偃僂自岩下,至洞前,差可行。然下臨溪潭,石壁十余丈,水聲恐人。 又一穴,後有壁,可居。鐘乳歲久,垂地若柱,正當穴門。上有刻雲:「黃大臨、弟庭堅,同辛紘子大方,紹聖二年三月辛亥來遊。」旁石壁上刻雲:「景祐四年七月十日,夷陵歐陽永叔。」下缺一字。又雲「判官丁」,下又缺數字。丁者,寶臣也,字元珍。今丁字下二字,亦仿佛可見,殊不類元珍字。又永叔但曰夷陵,不稱令。洞外溪上又有一崩石偃僕,刻雲:「黃庭堅、弟叔向、子相、侄檠同道人唐履來游,觀辛亥舊題,如夢中事也。建中靖國元年三月庚寅。」 按魯直初謫黔南,以紹聖二年過此,歲在乙亥,今雲辛亥者誤也。泊石牌峽。石穴中,有石如老翁持魚竿狀,略無少異。 * 九日。微雪,過扇子峽。重山相掩,政如屏風扇,疑以此得名。登蝦蟆碚,《水品》所載第四泉是也。蝦蟆在山麓,臨江,頭鼻吻頷絕類,而背脊皰處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者。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綠潤,泉泠泠有聲,自洞出,垂蝦蟆口鼻間,成水簾入江。是日極寒,岩嶺有積雪,而洞中溫然如春。碚洞相對稍西,有一峰,孤起侵雲,名天柱峰。自此山勢稍平,然江岸皆大石堆積,彌望正如浚渠積土狀。 晚次黃牛廟,山複高峻。村人來賣茶菜者甚眾,其中有婦人,皆以青斑布帕首,然頗白晰,語音亦頗正。茶則皆如柴枝草葉,苦不可入口。廟曰靈感,神封嘉應保安侯,皆紹興以來制書也。其下即無義灘,亂石塞中流,望之可畏。然舟過乃不甚覺,蓋操舟之妙也。傳雲,神佐夏禹治水有功,故食於此。門左右各一石馬,頗卑小,以小屋覆之。其右馬無左耳,蓋歐陽公所見也。廟後叢木,似冬青而非,莫能名者。落葉有黑文,類符篆,葉葉不同,兒輩亦求得數葉。歐詩刻石廟中。 又有張文忠一贊,其詞曰:「壯哉黃牛,有大神力。輦聚巨石,百千萬億。劍戟齒牙,磥硊江側。壅激波濤,險不可測。威脅舟人,駭怖失色。刲羊釃酒,千載廟食。」張公之意,似謂神聚石壅流以脅人求祭饗。使神之用心果如此,豈能巍然廟食千載乎?蓋過論也。 夜,舟人來告,請無擊更鼓,雲廟後山中多虎,聞鼓則出。 * 十日。早,以特豕、壺酒,祭靈感廟,遂行。過鹿角、虎頭、史君諸灘,水縮已三之二,然湍險猶可畏。泊城下,歸州秭歸縣界也。與兒曹步沙上,回望,正見黃牛峽。 廟後山如屏風疊,嵯峨插天,第四疊上,有若牛狀,其色赤黃。前有一人,如著帽立者。昨日及今早,雲冒山頂,至是始見之。因至白沙市慈濟院,見主僧志堅,問地名城下之由。雲院後有楚故城,今尚在,因相與訪之。城在一岡阜上,甚小。 南北有門,前臨江水,對黃牛峽。城西北一山,蜿蜓回抱,山上有伍子胥廟。大抵自荊以西,子胥廟至多。城下多巧石,如靈壁、湖口之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