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壽民 > 蜀山劍俠傳④ | 上頁 下頁 |
第一七六回 阻險竄荒山落日窮途仙鄉何處 興亡說古國尺刃寸弩殷鑒空悲(6) |
|
雲鳳點了點頭。駝女道:「他們舍明就暗,也是沒法子事。因為他們身材太小,山中野獸雖多,還可用人力齊心防禦驅除;惟獨天空中的東西,休說是那些奇怪兇惡的大鳥,便是本山常見的大雕鷹鶚之類,俱甚厲害,假使兩三個人出外行走,便被飛下來銜去吃了。所以他們住的地方既要嚴密,出門時至少總是百十成群。平日患難相共,不知不覺,便養成了合群的心。否則似他們這等渺小脆弱,早就絕種不知多少年了。這兩座崖壁,總名叫做通天壑。兩邊崖壑,越上越往裡湊,下面相隔不下十五丈,可是盡上頭相隔只有丈許,並有千年古藤盤繞。只要洞門要地不被知曉,決難攻下。 去年夏天,從藤縫中鑽下來一隻一丈多高的三頭怪鳥。彼時正值小王出獵回來,小人被它啄死了好幾個,可是刀斫箭射,俱都不能近身。嚇得小王率眾逃入洞內,將門用石頭堵緊。每日只聽那鳥在外怪叫,聲如兒啼,兩翼撲騰,用爪抓壁,一刻也不休息,聲勢非常驚人。鳥不飛走,誰也不敢出來。小女子又不在此地。似這樣過了八九天,漸漸不聞聲息。小王才派了二十個膽大的出來一看,那烏因找不到出路,飛上前便被藤網擋注,性子又烈,又尋不著吃的,已經力竭饑餓,伏在地上,奄奄一息了。 那鳥的六隻眼晴,其紅如火,目光靈敏無比。先時一任刀矛弓箭朝它亂髮,俱能用它兩翼兩爪,連抓帶撲,一些也傷不了它。這時卻是無用,經他們刀矛亂下,一會便分了屍。那六隻眼睛挖出來,俱有鴨蛋大小,紅光四射,現在還掛在洞內當燈呢。自從出了這回事,防它同類下來報仇,小王把小女子接回商量,帶了多人,爬上崖頂,將藤隙補勻密。又在藤下面兩壁中間,安置好了繃箭、繃刀、繃矛之類。無論是什麼東西下來時,只要觸動一處,立時上面刀矛箭戟同時發動,不怕弄它不死。可是至今沒有再出過亂子。以前這裡只是避暑的別洞,如論起形勢來,那舊洞經數十代老王苦心佈置,如非蛇禍,一切都比這裡強得多呢。」 雲鳳這時隨著駝女,沿二層崖壁走去,正聽到有趣的當兒,忽聞鼓樂之聲大作。循聲走沒數十步,前面一個凹進去的壁間,小王已率領洞中臣民,手執一根點燃的木條,青煙繚繞,雜以鼓樂,迎將上來。近前一看,小王率領二妃、臣民跪在當地,手中擎著的那根木條比別人部長大些,顏色黝黑,發出來的香味清醇無比。身後方是一座高大洞門,也是六角形,約有兩丈方圓,門中刀輪隱現,不知何用。雲鳳忙將小王與二妃扶起,謙謝了幾句。經駝女轉譯之後,所有臣民、鼓樂隊全都起立,分列兩旁。 雲鳳偕小王、二妃、駝女、咪咪、沙沙六人,從樂聲中款步而入,門裡面是一座廣大石窟。四顧兩座刀輪,竟與門洞一般大小,犬牙相錯。沿門四周,還安有繃簧,上置刀箭。一問駝女,這些佈置俱為防敵備患之用。外人至此,如不經小王允許,只一進那門,兩旁刀輪便即運轉如飛,上下四面的刀箭也亂髮如雨,不論人獸,俱都絞成肉泥。並說舊洞那邊,比這裡的各種埋伏佈置還要多出幾倍。休看他們人小,因為肯用心思,同心合力,不恤煩勞,除那雙頭怪蛇和雪山妖人的侵害外,頗能安居樂業,向來俱是以小禦大,以眾勝寡,極少遇見什麼過分的災害哩。 雲鳳正暗贊他們的毅力巧思,忽見路旁有一小池,隨著壁上面掛下來的兩條尺許寬的瀑布,流水漏漏,珠飛露湧。池旁設有一圈欄杆。小王和二妃便將手中木香擲入池內,回首向駝女說了幾句。駝女便對雲鳳道:「小王因感大仙為國除害之恩,無以為報。他說這裡經數十百代老王採集收藏的寶物甚多,有好些陳列在外,請大仙隨意取上一些,無不可以奉贈。」 雲鳳對於後日斬除妖人之事毫無把握,再者修道人最忌貪心,怎肯妄取,再三遜謝。駝女只得向小王說了。 又前行沒幾步,忽見前面又有一座石壁,居中洞門形式高大,俱和二層洞門一般,門前立著兩排手執弓刀的衛士。門內隱隱有紅光透出。人內一看,裡面比外面還要高大得多,到處都是奇石拔地而起,懸崖危峨,大小參差,孤峰連嶺,自為丘壑。因著石形地勢,蓋上了千所小房舍,高低錯落,頗有奇致。當中一條丈許寬的平路,直通到底,現出一座方圓數畝的大石台。臺上建著百十間方形和六角形的房子,高約丈許,比別的房子約要高出一倍。這些房子不論大小,俱都是方形和六角形,整齊如削成的豆腐塊,所以精巧玲瓏。顏色卻不一致,除當中王居是正白色外,餘者五光十色,什麼都有。這些木屋,也不知用什麼顏料漆的,卻漆得那般鮮明光亮。全洞並不見什麼燈火,卻是到處通明,纖微畢睹。 微一查看光的來源,才看出離地二十來丈處,懸著許多寶物。單是徑寸的夜明珠,就不下幾十粒。其餘介貝珠玉,各色各樣的異品奇珍,更是不知凡幾,有發光的,有不發光的。間或也有世間常用之物,如鍬、犁、獵槍、釣竿之類,但是為數極少,只七八件,懸的地方俱在顯目之處。大概物以稀為貴,雖只是世間佃漁畜牧中幾件不足奇的營生致用之器,到此都成貴品,與奇珍異寶等量齊觀了。這些寶物,每件俱用一些不曾見過的麻縷,從洞頂系將下來,差不多每所房子頂上都有那麼一件。 駝女說:「這裡的珍寶,歷代收藏甚富。因為山中時常發現,近兩代老王都不甚注重。再加小人中名份雖有高低,因為集群聯居緣故,除為王的人能發號施令,役使臣民,生死取捨外,其待遇都差不了多少。為供合族中的臣民鑒賞,一齊懸在外面,並不秘藏起來,也從無盜竊之事發生。至於那七八件佃漁畜牧的用器,在我們看起來並不在意,可是都經前兩輩老王費盡萬苦幹辛,跋涉險阻,冒著許多危難,遠出數百里以外的大人國山中居民那裡去潛伏多日,看熟了用處,才行盜來。照著它們的樣式,改造成了小的,拿去做用,全族才知學人耕田釣魚等事。他們常說,珠寶奇珍,除發光的可以代火照亮外,餘者不過供大家看看而已。只有這幾件東西,為利無窮,何況又是經老王犯死得來的呢。每次得到大人國的東西,仿造以後,總是把原物高高懸起,算是第一等的國寶哩。」 說時,雲鳳已隨小王離階而升。這些小人雖然奔走山林,一縱數丈,那些臺階,每級卻止兩寸多高,在在看出具體而微,雲鳳甚是好笑。 剛一到臺上,還未進屋,小王忽率兩妃回身向雲鳳跪倒。立時鼓樂暴發,樂聲也格外奇特,比外面所聞迥不相同。有的如同鳥鳴,有的如同獸吼,萬嘯雜呈,匯為繁響,又加聲音洪亮,襯著空洞回音,益發震耳,雲鳳二次扶起小王、二妃。再回顧四外台的兩面,猛現出兩列樂隊,約有百十名之多。樂器式樣甚多,俱為平生未見,大都竹木金石所制,大小繁簡不一,有的五六人共奏一器。各處小峰短嶺,斷崖曲阪上的房舍前,不知何時出現了上千小人,隨著樂聲,歡呼拜舞。一個個都是頭戴六角方中,身穿長衣拖及足後,渾身上下雪也似白。高高下下,疏疏落落,恭恭敬敬站在那些峰麓山頭,危崖絕噔之間,舉動卻是整齊不亂。端的別有一番景象,令人歡喜不勝。小王夫婦三人起身以後,便分拉著雲鳳的衣角扯了一下,由駝女留雲鳳在外,朝當中宮室內緩緩倒退進去。台下左右兩排樂隊,跟著又奏了起來。 雲鳳因見樂器多半象形,式樣奇特,一問駝女閔湘娃,才知就裡。原來駝女幼喜音樂,宮外所聞,乃駝女到後,按照古今樂器和當地的國樂,加以仿製修改而成。石台的兩面,方是小人真正的國樂。雖非大人上邦之地,也經小人歷代先王仰觀日月星辰之形,俯察山川草木之狀,耳聽風雨雷霆、千禽百獸鳴嘯之聲,博收萬籟,證聲體形而成。一樂之微,往往不憚百試,務求與原聲相合,其中奧妙,一時也說它不完。駝女初來時,也聽它不懂,只覺千聲龐雜,細大不諧,好似一味窮吹亂吼,怪聲怪氣,一些也難以入耳。恰巧幼喜音樂,頗有根底,想將大人國的正始之音傳給這一班蕞爾細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