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壽民 > 青城十九俠④ | 上頁 下頁
第九十八回 變滅潛蹤藏舟戲俠女 凶頑護犢截浪鬥巫師(2)


  綠華也假裝走開,到了僻處,隱去身形,重往湖邊等候。仔細運用慧目觀察,那一帶水中並不似有人在內情景,先還未想到小孩是詐。後來越看越不像,那一帶原是山右湖濱最僻之地,山麓水淺,水面上佈滿浮萍,毫未動過,水中也查看不出行跡,漸覺可疑。便想尋小孩詳詢,是否見少年由此入水,或是泅往湖心。及至尋往竹林一看,早已不知去向,地上卻留有三人並立的腳印。旁邊一株巨竹竿上,還有刀劃的字跡,上寫:「男女授受不親,為何向道童探問我們的行蹤,四處尋找?看在你不是妖人黨羽,人還大方,不值與你計較。如真要尋晦氣時,我們去岳陽樓上等候,你敢去麼?」字甚潦草,語意行徑均帶稚氣,不禁又好笑,又好氣。

  綠華知道上了當。适才出時,令秋月指點少年所去途徑,必被隱伺在側偷聽了去。既約往岳陽樓上相見,何故令小孩哄騙自己,在此等候?如欲叫陣,這裡隱僻無人,正是地方。岳陽樓上遊客眾多,如何可以動手?好些俱不合理,心中不解。估量兩少年一會必駕原來小舟回去,猜不透是什麼來歷,決計非尋到他們,查看明白不可,於是又往前山趕來。

  石玉珠聽綠華說完前事,正在尋思,忽聽後山雷震起自地中,連地皮都受了震動,但只震了一下便住,聲甚悶啞,遠方的人不易聽出。好似發雷時恐人發覺,下了禁制。一問綠華,正是後山妖洞左近。突地警覺,急道:「師姊,我們受了人家捉弄,中了他的道兒,這廝不知鬧的是什麼鬼。我們還不快走!」

  說罷,二人飛起,同往後山趕去。到後一看,綠華昨晚救人的妖窟所設法台已全被人毀去,妖法盡破,台底陷有一個深約五六丈的地穴。再飛下去仔細觀察,那地底事前早被妖人掘空,當中另設一台,本來四邊妖幡林立,此時均已寸斷粉碎。台前懸著一盞神燈,臺上還有一座鐵架,架上滿布符咒,也已倒斷毀去。穴中餘氛還未散盡,分明破法不多一會。此外架底中心地面上有妖法畫就的一個圓圈,大約三尺,圈外畫有八卦,形如一井。圈中有一拳大小眼,已被人用法力封閉。看形勢,那鐵架必還懸有一二件鎮物法寶之類,業已被人取去。先疑破法人隱身伏伺在側,暗用法力一試探,也無反應。

  二人覺得聽到雷聲,立即飛來,路非隔遠,晃眼即至,中間只初聞雷時匆匆兩三句話的工夫;洞中上下兩層法台,均是左道中高明人物所設,不是急切間所能破去;沿途也曾留意觀察,對方就是隱形飛去,也應有點破空聲息:怎會不見人影?如說破法人不是那兩少年,所有全觀大眾隨時都在留意窺伺,山中連日除卻妖黨,只有兩少年行跡詭異。如說是妖人自破妖法,萬無此理。況且聞警無人前來,妖婦所供全數遠出,自非謬語。再照兩少年指使小孩愚弄綠華的情形來看,分明是故意延宕時間,以便乘隙去往妖穴下手無疑。所以連那雷聲俱加禁制,不使巨震遠聞於外,如非行家,直難聽出。

  少年雖非妖人一黨,但是其意難明,興許是有大來頭的散仙門下弟子,也是為了鎮湖神鐘而來。儘管連破邪法,與妖人為敵,本心卻為自取。萬一如此,豈不於竹山教諸妖人之外,又添一層麻煩?看他在竹上留字叫陣,目中無人之狀,必還有恃無恐,如真不幸料中,便非樹下強敵不可。對方隱形遁跡均極神妙,連石玉珠久經大敵,見聞眾多的人,俱未看出他們的蹤跡家數,定然棘手。

  二人估量此時就是仍在後山未走,也尋他不到,不如暫松一步。好在二少年所乘小船尚在,遠去前山暗探,有那操舟小孩,早晚便可窺破他一點隱秘。只要對方露面,立即上前攔阻,盤問根由。如與自己一樣是為除害免劫,自是絕妙;否則,憑著師門威望,又是這等關係千萬生靈的大事,任是多大來頭,決無退避之理,便樹強敵,也非所計了。

  林、石二人計議停當,打算再往回趕。石玉珠行前忽想起綠華說竹上所劃字跡潦草,語含稚氣,心料對方學道年淺,只是得有高明傳授。這類初出茅廬的少年,多半性做自負,容易受激。因此到了洞外,和綠華暗使了個眼色,故意冷笑著說道:

  「誅戮妖邪,拯救生靈,原是修道人的本分,理應光明正大,才是正理。我姊妹三人也為除妖去害而來,既非妖黨,也非有所貪圖,有人與我們同心合力,正是佳事,斷無加害作梗之理。如若詭計哄人,有何用處?看這兩位道友,似有畏忌我們之意,既然藏頭藏尾,不願相見,我們也不再勉強尋他。且到觀中再稍遊玩一會,好在妖人外出未回,姑且回去,這兩位道友對我二人尚且偷偷掩掩,估量不敢與妖人明鬥,只仗隱形遁跡之法,乘人不在,暗中毀壞作梗罷了。似此行徑,雖使妖人稍為吃虧,但卻增了他的戒心,定要多約有力同黨來此作祟,弄巧反而成拙。等他們無力應付,進退兩難,我們再來好了。」

  邊說,邊留神四外查聽,終無回音。

  石玉珠因疑兩少年不會離去這麼快,必仍隱藏在側,別有用心,故置不理,自己一走,還許尾隨一段,等人走遠,再回妖窟封閉地穴,料理未完之事。於是假裝負氣,拉了綠華起身,連遁法都不用,故示閒暇,一路觀玩風景,指點煙嵐,往湖神觀走去。走了一段,隨口又說了幾句譏嘲誘激的話。但始終沒聽見有人飛過,或是尾隨在後的聲息影跡。二人本來料定後山妖法雖破,事未辦完,對方暫時走開,也必回去善後,況又向綠華留有岳陽樓相見的話。此時不見,定是別有隱情,並非真有所畏忌,所以給他留空,使其不再生疑,從容將此事辦完,去至前山登舟。

  二人剛由後山離開,恐其分人尾隨,不便回顧。如在前山久候,料那小孩不能舍舟。於是決定分出一人,出其不意,徑由觀中隱形飛往後山查看;一人隱形守在埠頭柳蔭之下;一人去觀後高峰上留神眺望;環山四外,再設下一圈禁制。固然對方深淺難知,未必能將他們阻住,如其飛過,卻可看出一點形跡。主意打定,滿擬兩少年只有後到,決不會趕向前去。哪知到了湖神觀一問,道眾說張、楊等一行先在觀前閑眺,忽命道童回說,就要起身回去。林、石二仙姑如來,請其速返水雲村向楊公子詢問,便知就裡。秋月也被帶走。二人料有原故,忙問兩少年所駕小舟開走也未?那道童恰在旁立,悄聲答道:「張仙姑大約便為追那小船去的。」

  再問船走時刻,正是二人由地穴中走出以前不多一會。

  原來張、楊二人先在觀前山坡閑眺,也因兩少年年貌行徑不似有什大來頭,又帶一小孩同行,誤以為林、石二人必能將他們尋到。當日湖上天氣又好,萬里晴霄,綠波浩蕩,一望無涯。加上風帆隊隊,沙鷗回翔,水闊天空,風清日美。張錦雯儘管是久居仙山靈境的人物,對此美景良辰,也不禁心曠神怡,悠然意遠。對那舊埠頭停泊的小船,認為就是少年突然回船開行,多快催舟之法,也追得上。何況林、石二人已去尋找,這些時未見回轉,許已晤面,並是兩個初見的另一正派同道,正在敘談,所以還未回轉,所以只偶然看小船一眼,心情多在賞玩風景上面。時候一久,漸漸忽略過去。恰巧又有一船泊岸,上來的人頗雜,多是各寺觀的香客,內中又雜有兩個游方道士,連日妖人正在作祟生事,未免多注視了一會。

  同時上流頭又順水馳來一隊木排,下流頭卻有一隊吃水甚重的白木船,正往上張帆衝浪而進,兩船恰巧頭對頭,那麼寬湖面,偏是誰也不肯讓誰。尤妙是隔老遠船上人便在各自吆喝對方讓開,晃眼臨近,相隔只有兩丈來遠,忽都停住,不進不退,波濤滾滾,繞著船排而過,浪花激起老高,雙方均似死釘波心之上,後面尾隨的木船和木排也齊停住不動,互相爭吵。木船上的人說:「我們滿載,逆流而上,轉舵費力,沒有那富餘的精神。你們木排由上流來,又輕,順水容易。這麼寬湖面該你們先讓,我們不能讓。你們若敢往船上撞,我們便信服你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