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漁 > 閒情偶記·聲容部 | 上頁 下頁 |
絲竹 |
|
絲竹之音,推琴為首。古樂相傳至今,其已變而未盡變者,獨此一種,餘皆末世之音也。婦人學此,可以變化性情,欲置溫柔鄉,不可無此陶熔之具。然此種聲音,學之最難,聽之亦最不易。凡令姬妾學此者,當先自問其能彈與否。主人知音,始可令琴瑟在禦,不則彈者鏗然,聽者茫然,強束官骸以俟其闋,是非悅耳之音,乃苦人之具也,習之何為? 凡人買姬置妾,總為自娛。己所悅者,導之使習;己所不悅,戒令勿為,是真能自娛者也。嘗見富貴之人,聽慣弋陽、四平等腔,極嫌昆調之冷,然因世人雅重昆調,強令歌童習之,每聽一曲,攢眉許久,座客亦代為苦難,此皆不善自娛者也。予謂人之性情,各有所嗜,亦各有所厭,即使嗜之不當,厭之不宜,亦不妨自攻其謬。自攻其謬,則不謬矣。予生平有三癖,皆世人共好而我獨不好者:一為果中之橄欖,一為饌中之海參,一為衣中之繭紬。此三物者,人以食我,我亦食之;人以衣我,我亦衣之;然未嘗自沽而食,自購而衣,因不知其精美之所在也。諺雲:「村人吃橄欖,不知回味。」予真海內之村人也。因論習琴,而謬談至此,誠為饒舌。 人問:主人善琴,始可令姬妾學琴,然則教歌舞者,亦必主人善歌善舞而後教乎?鬚眉丈夫之工此者,有幾人乎?曰:不然。歌舞難精而易曉,聞其聲音之婉轉,睹見體態之輕盈,不必知音,始能領略,座中席上,主客皆然,所謂雅俗共賞者是也。琴音易響而難明,非身習者不知,惟善彈者能聽。伯牙不遇子期,相如不得文君,盡日揮弦,總成虛鼓。吾觀今世之為琴,善彈者多,能聽者少;延名師、教美妾者盡多,果能以此行樂,不愧文君、相如之名者絕少。務實不務名,此予立言之意也。若使主人善操,則當舍諸技而專務絲桐。「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竊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非他,膠漆男女,而使之合一;聯絡情意,而使之不分者也。花前月下,美景良辰,值水閣之生涼,遇繡窗之無事,或夫唱而妻和,或女操而男聽,或兩聲齊發,韻不參差,無論身當其境者儼若神仙,即畫成一幅合操圖,亦足令觀者消魂,而知音男婦之生妒也。 絲音自蕉桐而外,女子宜學者,又有琵琶、弦索、提琴之三種。琵琶極妙,惜今時不尚,善彈者少,然弦索之音,實足以代之。弦索之形較琵琶為瘦小,與女郎之纖體最宜。近日教習家,其於聲音之道,能不大謬于宮商者,首推弦索,時典次之,戲曲又次之。予向有場內無文,場上無曲之說,非過論也。止為初學之時,便以取捨得失為心,慮其調高和寡,止求為「下里巴人」,不願作「陽春白雪」,故造到五七分即止耳。提琴較之弦索,形愈小而聲愈清,度清曲者必不可少。提琴之音,即絕少美人之音也。舂容柔媚,婉轉斷續,無一不肖。即使清曲不度,止令善歌二人,一吹洞簫,一拽提琴,暗譜悠揚之曲,使隔花間柳者聽之,儼然一絕代佳人,不覺動憐香惜玉之思也。 絲音之最易學者,莫過於提琴,事半功倍,悅耳娛神。吾不能不德創始之人,令若輩屍而祝之也。 竹音之宜於閨閣者,惟洞簫一種。笛可暫而不可常。到笙、管二物,則與諸樂並陳,不得已而偶然一弄,非繡窗所應有也。蓋婦人奏技,與男子不同,男子所重在聲,婦人所重在容。吹笙搦管之時,聲則可聽,而容不耐看,以其氣塞而腮脹也,花容月貌為之改觀,是以不應使習。婦人吹簫,非止容顏不改,且能愈增嬌媚。何也?按風作調,玉筍為之愈尖;簇口為聲,朱唇因而越小。畫美人者,常作吹簫圖,以其易於見好也。或簫或笛,如使二女並吹,其為聲也倍清,其為態也更顯,焚香啜茗而領略之,皆能使身不在人間世也。 吹簫品笛之人,臂上不可無釧。釧又勿使太寬,寬則藏於袖中,不得見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