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駱賓王 | 上頁 下頁 |
與博昌父老書 |
|
月日,駱賓王致書於博昌父老等: 承並無恙,幸甚幸甚!雲雨俄別,封壤異鄉;春渚青山,載勞延想。秋天白露,幾變光陰。古人雲:「別易會難。」不其然也?自解攜襟袖,一十五年,交臂存亡,略無鬥在。張學士溘從朝露,辟閭公倏掩夜台。故吏門人,多游蒿裡;耆年宿德,但見松邱。 嗚乎!泉壤殊途,幽明永隔;人理危促,天道奚言?感今懷舊,不覺涕之無從也。過隙不留,藏舟難固。追維逝者,浮生幾何?哀緣物興,事因情感。雖蒙莊一指,殆先覺于勞生;秦佚三號,詎忘情於怛化?啜其泣矣,尚何雲哉? 又聞移縣就樂安故城,廨宇邑居,鹹徙其地;裡開阡陌,徒有其名。荒徑三秋,蔓草滋於舊館;頹墉四望,拱木多於故人。嗟乎!仙鶴來歸,遼東之城郭猶是;靈烏代謝,漢南之陵穀已非。昔吾先君,出宰斯邑,清芬雖遠,遺愛猶存。延首城池,何心天地?雖則山河四塞,是稱無棣之墟;松檟千秋,有切惟桑之裡。故每懷夙昔,尚想經過,於役不遑,願言徒擁。今西成有歲,東戶無為。野老清談,怡然自得;田家濁酒,樂以忘憂。故可洽賞當年,相歡卒歲,甯複惠存舊好,追思昔遊?所恨企予望之,經途密邇,佇中衢而空軫,巾下澤而莫因。 風月虛心,形留神送。山川在目,室邇人遐。以此懷勞,增其歎息。情不遺舊,書何盡言? 【注】 1.博昌:舊縣名,屬青州,故址在今山東省博興縣南二十裡。 2.雲雨俄(é)別:喻天壤之別,十分遙遠。 3.封壤(rǎng)異鄉:去到風土迥(jiǒng)異的他鄉。 4.春渚(zhǔ)青山,載勞延想:博昌的春水青山,使我時時懷念不已。 5.幾變光陰:光陰已經幾經變換。 6.解攜襟(jīn)袖:分手離別。 7.交臂存亡:過去的朋友或存或亡。 8.略無半在:大概活在世上的已不足一半。 9.張學士:博昌的鄉紳。 10.溘(kè)從朝露:突然間與世長辭。 11.辟閭(lǘ)公:亦指博昌的鄉紳。 12.倏(shū)掩夜台:這樣快隱沒於陰間。夜台:陰間。 13.故吏(lì)門人:指駱賓王父親擔任博昌縣令時縣衙中的舊吏門生。 14.多遊蒿(hāo)裡:大多已經逝去。蒿裡:古代塋墓之所。 15.耆(qí)年宿德,但見松丘: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也都掩沒於松丘之下。 16.泉壤殊途:陰間陽世全然不同。 17.幽明永隔:死人與活人永遠也不能再見。 18.人理危促(cù):人生十分短促。 19.天道奚言:自然規律又有什麼可說呢。 20.涕之無從:眼淚不受控制地簌簌落下。 21.過隙不留:人生如自駒過隙,很難留住青春。 22.藏舟難固:人的生死存亡難以自主,如同把船隱藏起來。 23.追維逝者:難以回想那些逝去的人們。 24.浮生幾何:人生在世的光陰是多麼短暫啊。 25.哀緣物興:因事物的變遷而內心感受到悲哀。 26.事因情感:想到死去的人,就會深感傷情。 27.蒙莊一指:莊子把天地間一切動靜之物看做是一根手指。蒙莊:指春秋時期的哲學家莊子,他曾擔任過蒙漆園吏,故稱蒙莊。 28.殆先覺于勞生:恐怕首先感到的是人生之勞苦。 29.秦佚(yì):又叫秦失,《莊子》中提到的人物,是老子的朋友。 30.詎(jù)忘情於怛(dá)化:豈能對活生生的人突然死去而無動於衷?怛化:人死去。 31.啜(chuò)其泣矣:只有哽咽抽泣而已。 32.尚何雲哉: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33.移縣:把縣治遷到別處。 34.樂安:舊縣名。漢代博昌、樂安是兩個縣,均屬千乘郡。晉廢樂安縣併入博昌。唐初複置樂安,武德八年,再廢樂安縣入博昌。唐高宗總章二年,把博昌縣縣治遷到樂安故縣城。樂安故城址在今山東省博興縣。 35.廨(xiè)宇:縣衙。 36.邑居:縣城居民。 37.裡閈(hàn)阡陌,徒有其名:舊博昌縣城的街巷道路已空留其名。閈:門。 38.荒徑:無人行走的道路。 39.頹墉(yōng):斷壁頹垣。 40.拱木多於故人:亡者的墳墓比活著的友人還要多。拱木:長在墓前的粗大樹木。 41.仙鶴來歸,遼東之城郭猶是:假如客子重歸故地,縱然城郭猶在,必定物是人非。 42.靈烏代謝,漢南之陵穀已非:時光流逝,故地的變遷十分巨大。靈烏:太陽,代指日光的流轉。 43.出宰斯邑:出任博昌縣令。 44.清芬雖遠,遺愛猶存:他的美德雖然距今已經遙遠,但他為此邑百姓所做的好事卻仍舊在流傳。 45.延首城池:遠望此城。池:護城河。 46.何心天地:即天地何心,天地究竟是何居心。 47.山河四塞:指博昌縣城四面環山。 48.無棣(dì):古地名,其地當在今山東省無棣縣一帶地區。 49.松梗(gěng)十秋:謂其父葬于博昌已有十個年頭。梗:種在墓地中的樹木,又叫楸木。 50.有切:有親切的感情。維桑之裡:如同故鄉一樣。 51.每懷夙(sù)昔:每當想起往事。 52.尚想經過:還很想重到博昌。 53.於役不遑(huáng):公務繁忙,無暇顧此。 54.原言徒擁:空有這樣的願望而已。 55.西成有歲:秋天的收成甚好。按五行的分法,秋為金,為西方。 56.東戶無為:盛世太平,百姓路不拾遺。 57.洽(qià)賞當年:和樂地度過當年。 58.卒歲:一年到頭。 59.甯複惠存舊好:難道我能不重新想到舊日的友人嗎。 60.跂(qí)予望之:蹺起腳根遠望博昌。 61.經途密邇(ěr):路過故地,近在咫尺。 62.佇中衢(qú)而空軫(zhěn):佇立于大道之中卻空自傷懷。 63.巾下澤而奠(diàn)因:車子已經備好卻無法到達。巾:巾車。下澤:也是車子的意思。 64.風月虛心,形留神往:清風明月雖然令人心曠神怡,但我也無心欣賞,因為我雖然身在此地,心卻飛到博昌去了。 65.室邇人遐(xiá):屋室雖近,人卻很遠。 66.情不遺舊,書何盡言:我心裡不能忘記舊日的感情,一封信怎能把心裡話說完。 【創作背景】 《與博昌父老書》大約作于唐高宗開耀元年(681年)前後。駱賓王時除臨海丞,複至齊境。雖「經途密邇」,離博昌甚近,但因公務緊急,只能「企予望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