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宗羲 > 明儒學案 | 上頁 下頁
曹於汴《仁體策》


  仁人之用心,舉諸我以加諸彼乎?曰非然也。有彼我,則有封域,有封域,則有急緩,有急緩,則有校量。其卑者,易入於納交聲譽之偽,其高者,亦曲而不直,滓而不粹,暫而不恒,虧而不滿。夫湛然而仁具,油然而仁興,奚暇校量哉?昔先哲之談仁也,曰仁,心之德也。而泥之者,乃於心之內更求德焉,似非德不足以見仁也者。不知心,焉知仁?故曰仁人,心也,言心而不言德。而泥之者,乃於人之內更求心焉,似非心不足以見仁也者。不知人,焉知仁?故曰仁者,人也,言人而不言心。嘻!至矣,若理若氣,若形若性,若身若心,貫通矣,渾合矣,天也,地也,萬有不齊之物也,我也,其生之所自一也。鴻蒙未辟之始,有合而無分,形象既判之後,似分而實合。故靈明各具,天不獨豐,人不獨嗇,人不獨得,物不獨闕。其中通也,一陰乍動,一陽來複,倏忽彌漫,周於天地,貫於萬物,亦其中通也。疾屙痛癢,相連相關,不但父母兄弟,推之一切,莫不皆然,亦以其中通也。而或者乃曰:「母齧子痛,則常聞之,焉有物痛而亦痛?」嗟乎!母齧子痛,世未必皆其人也,然則父母非一體耶?此其體之木也,木則無不木也,不木則無所木也。入其室,父母兄弟環向而處,不知其昵也。出則遊闤闠之中,遇其父母兄弟,則昵之。之郡城焉,遇其邑之人,則昵之。之會城焉,遇其郡之人,則昵之。之都城焉,遇其省之人,則昵之。之海外異邦焉,遇中國之人則昵之。之壙洋之水,木石鹿豕之為叢,遇似人者而昵之矣。方其未昵也,木也,及其既昵也,不木也。

  且光風霽月,何與於我而忻?狂颶陰霾,何與於我而慘?水光山色,何與於我而喜?荒原頹壁,何與於我而淒?則風月水石,固有通於我者,我乃忻之、慘之、喜之、淒之耳。奈何日日周遊,時時茂對,人忻亦忻,人慘亦慘,以目為賞,以目為惜。語雲:「我乃行之,不得我心,不自察耳。」察則不木,不察則木。顧華裔之界限,人物之差等,仁人未嘗無別,此以別之者體之也。華得其所,裔亦得其所也,盡人之理,亦盡物之理也。分殊者脈絡之分也,理一者公溥之量也。然征伐可廢乎?刑誅可弛乎?仁人未嘗不嚴此,以嚴之者體之也。仁與不仁,辨之以心,不辨之以跡。除莠剔蠹,以殺機為生,織花鎩鶴,以生機為殺。故貶灼不廢于肌膚,夏楚不靳於愛子,虞廷四罪,魯國肆眚,周王一怒,宋公不阨。孰一體?孰非一體?必有分矣。夫以天地萬物為體,則體大,以四體為體,則體小,以天地萬物之體為人,則人大,以四體之體為人,則人小。大體者能卷能放,流衍於眾小體之中,而眾小體不能隔也,四體之木,則知療之,天地萬物之體之木,則不知療,弗思故也。

  夫千萬世之上,此天地也,有萬物焉;千萬世之下,此天地也,有萬物焉。天道無窮,地道無窮,物生無窮,吾心亦無窮,往聖之絕學,未輟於命,而萬世之太平,輒營於中。仲尼之生,千古不疚;堯、舜之心,至今猶存。即其體存也。故曰會人物於一身,通古今於一息,區區補葺於百年之間,君子以為猶木也。故仁以為己任,古之成仁者如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