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宗羲 > 明儒學案 | 上頁 下頁 |
薛侃 |
|
薛侃字尚謙,號中離,廣東揭陽人。舉正德十二年進士。疏乞歸養。從學王文成於贛,四年而後歸。十六年授行人。丁母憂。服闋入京,聞文成訃,會同門南野諸子為位而哭。使山東,謁孔、孟廟,刻《杏壇講授儀》。尋升司正。張孚敬方用程篁墩舊議,改孔廟從祀。先生請增祀象山、白沙,允祀象山。莊敬太子薨,嗣位久虛,先生私草一疏,引祖制,請於親藩中擇其親而賢者,迎取一人入京為守城王,以俟東宮生長,出封大國。初以示光祿卿黃宗明,宗明勸弗上。已示其同年太常卿彭澤。澤傾險人也,時張孚敬、夏言交惡,澤方附孚敬,欲借此以中言,即袖其疏,私於孚敬曰:「儲事上所諱言,而侃與言同年,若指侃疏為言所為,則罪不可解矣。」孚敬以為然。先錄其稿,進之於上曰:「言與侃之謀如此,姑勿發以待其疏入。」澤於是語先生曰:「張少傅見公疏甚喜,可亟上。」先生遂上。上大怒,逮至午門,會官鞫其主使,先生不服。澤微詞諷之,使連染於言。先生瞋目視澤曰:「汝謂張少傅有意餘言,趣我上之,于言何與?」都禦史汪鋐黨孚敬,攘臂謂言實使之。言拍案大罵,幾欲毆鋐,遂罷訊。上覆命武定侯郭勳、大學士翟鑾、司禮監官及九卿科道錦衣衛官用刑重鞫,先生曰:「以皇上之明,猶為彭所欺,況愚昧如侃者乎?」上乃出孚敬二密疏以示群臣,斥其冒嫉,著致仕去。澤遣戍。先生納贖為民。行至潞河,遇聖壽節,參議項喬行禮舟中,有報喬者曰:「小舟有服民服,而具香案叩首者,不知何等人也。」喬曰:「此必薛中離。」訪之果然。 先生歸田,從游者百餘人。十五年遠遊江、浙,會念庵于青原書院。已入羅浮,講學於永福寺,二十四年始還家。門人記所聞曰《研幾錄》。周海門《聖學宗傳》雲:「先生釋歸,南過會稽,見陽明。陽明曰:『當是時吾子如何?』先生曰:『侃惟一良知而已,炯然無物也。』陽明首肯之。」 按先生釋歸在十年,陽明之卒在七年,安得歸而複見之也?世疑陽明先生之學類禪者三,曰廢書,曰背考亭,曰涉虛。先生一一辨之。然皆不足辨也,此淺于疑陽明者也。深于疑陽明者,以為理在天地萬物,吾亦萬物中之一物,不得私理為己有。陽明以理在乎心,是遺棄天地萬物,與釋氏識心無寸土之言相似。不知陽明之理在乎心者,以天地萬物之理具于一心,循此一心,即是循乎天地萬物,若以理在天地萬物而循之,是道能弘人,非人能弘道也。釋氏之所謂心,以無心為心,天地萬物之變化,皆吾心之變化也。譬之于水,釋氏為橫流之水,吾儒為原泉,混混不舍晝夜之水也。又其所疑者,在無善無惡之一言。 考之《傳習錄》,因先生去花間草,陽明言:「無善無惡者理之靜,有善有惡者氣之動。」蓋言靜無善無惡,不言理為無善無惡,理即是善也。猶程子言「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周子「太極而加之無極」耳。獨《天泉證道記》有「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有善有惡者意之動」之語。夫心之體即理也,心體無間於動靜,若心體無善無惡,則理是無善無惡,陽明不當但指其靜時言之矣。釋氏言無善無惡,正言無理也。善惡之名,從理而立耳,既已有理,惡得言無善無惡乎?就先生去草之言證之,則知天泉之言,未必出自陽明也。二疑既釋,而猶曰陽明類於禪學,此無與於學問之事,甯容與之辨乎! ·語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