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宗羲 > 明儒學案 | 上頁 下頁 |
劉邦采《劉師泉易蘊》 |
|
夫學何為者也?悟性、修命、知天地之化育者也。往來交錯,庶物露生,寂者無失其一也;沖廓無為,淵穆其容,賾者無失其精也。惟悟也,故能成天地之大;惟修也,故能體天地之塞。悟實者,非修性,陽而弗駁也;修達者,非悟命,陰而弗窒也。性隱于命,精儲於魄,是故命也有性焉,君子不淆諸命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伏諸性也,原始反終,知之至也。 有感無動,無感無靜,心也;常感而通,常應而順,意也;常往而來,常化而生,物也;常定而明,常運而照,知也。見聞之知,其糟粕也;象著之物,其凝漚也;念慮之意,其流凘也;動靜之心,其遊塵也。心不失無體之心,則心正矣;意不失無欲之意,則意誠矣;物不失無住之物,則物格矣;知不失無動之知,則知致矣。身、心、意、知、物者,工夫所用之條理;格、致、誠、正、修者,條理所用之工夫。知所先後者,始條理也,天序也。忘其所有事者昏,索其所無事者紛,昏不勝紛者雜,紛不勝昏者塞。紛猶夢也,昏猶醉也,醒醉遺夢者,惺惺也。瞬有存,息有養,前無迎,後無將,何病乎塞?何憂乎雜? 德非潛不光,心非澹不體。識恒斂曰潛。欲恒釋曰澹。澹以平感物而動之情,潛以立人生而靜之本,是故清明在躬,志氣如神,潛且澹者與! 己者命之所稟,禮者性之所具。人之生也,性一而命殊,故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虞仲之放,伯夷之隘,柳下之不恭,子貢之達,子路之勇,原憲之狷,曾點之狂,子張之堂堂,皆己也,雖痛克之,猶恐守己者固而從人者輕也。惟堯、舜為能舍,非竭才力不能克,是故能見無動之過,通乎微矣,能淨無垢之塵,可與幾矣。草昧之險,無動之過也,野馬之運,無垢之塵也,故聖人洗心退藏於密,神武而不殺也夫。(依然氣質之性之論。) 能心忘則心謙,勝心忘則心平,侈心忘則心淡,躁心忘則心泰,嫉心忘則心和。謙以受益,平以稱施,淡以發智,泰以明威,和以通知,成性存存,九德鹹事。 心之為體也虛,其為用也實。義質禮行,遜出信成,致其實也;無意無必,無固無我,致其虛也。虛以通天下之志,實以成天下之務,虛實相生則德不孤。是故常無我以觀其體,心普萬物而無心也;常無欲以觀其用,情順萬事而無情也。 見元而不影響者鮮矣,務博而不支離者鮮矣。見過以致元,元而質也;務約以致博,博而寂也。高明效天,博厚法地,弘心澄意之學也。 感應而無起滅,太虛之流行,優優生化之學也。著察而落感應,照心之為用,憧憧往來之私也。優優則時止時行,議擬以成變,改過遷善,同歸於不識不知而已。 伯玉不以昭昭申節,冥冥墮行,感應之著察者也。原憲之克伐怨欲不行,著察之感應者也。念念謹念,其知也遷,念念一念,其知也凝。顏子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複行,主宰流行,明照俱至,猶之赤日當空,照四方而不落萬象矣。曰:「明道之獵心複萌,何也?」曰:「斯固顏子之學,過而不成念者也。未嘗嬰明體而起知端。」曰:「然則曾子之易簀,得于童子之執燭,非嬰明體而起端乎?」曰:「猶之日月雲滃空照一也。蓋良知流行變通,有定徙而無典常,曾子之以虛受人,又非過焉改焉者可論也。」曰:「其謂得正而斃焉,何也?」曰:「正無定體,唯意所安,是故學莫踰於致知,訣莫要於知止。」 多聞不畜聞,無聞也;多見不宿見,無見也。獨聞者塞,獨見者執,小成而已矣。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畜也。 九容不修,是無身也;九思不慎,是無心也;九疇不敘,是無天下國家也。修容以立人道,慎思以達天德,敘疇以順帝則,君子理此三者,故全也。 建極在君,修極在公卿,遵極在守令,征極在庶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庶民征矣;省刑平稅,敬老慈幼,守令遵矣;尊賢任能,謹度宣化,公卿修矣;敬天勤民,禮敘樂和,皇極建矣。惟皇作極,惟帝時克,一哉王心,協哉眾志,元氣充塞,太和保合,人感天應,雨暘時若,寒暑不侵,治之極也。 問「嘗著察而感應者,本體也,不起不滅,隨感應而著察者,念也,憧憧往來,此蓋有主宰與無主宰之別」。曰:「固然矣,此有說焉。感應從心不從意,聖人之事也。未至於聖,則亦不可無誠意之功。至論主宰,有從乎意見者,有從乎義理者,有從乎義理而未得乎本體發育之學者。從乎意見者,有適有莫,執乎己;從乎義理者,知適知莫,成乎己;從乎本體者,無適無莫,達乎己。執乎己者,病物;成乎己者,公物;達乎己者,仁物。故曰『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知則物格,而與天地萬物流通矣,故為仁。是故主宰著察者,求仁也。夫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謂此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