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遵憲 > 日本國志 | 上頁 下頁
卷十八 食貨志四(2)


  國債種類數目表

  紙幣亦國債之一,故並列其目,其詳具貨幣類中。

  (表略)

  外史氏曰:中國未聞有國債也。周既東遷,王室衰微,赧王負債至築台避之,天下後世以為恥笑,而周室亦隨而傾覆矣。顧余考泰西諸國莫不有國債,債之巨者以本額計至八億萬鎊之多,以利息計乃至歲出二千七百萬鎊,以全國歲入計乃至盡五六年、或七八年、或十餘年猶不足以償,以全國戶口計乃至每人負債一百一十餘圓,可謂夥矣。歐羅巴古時遇國庫匱乏,則豫揣其租稅所入,借之富豪以應急需,其償期甚迫,給利甚重,此特出于一時濟急之方耳。其後義大利共和政府始立方法以借國債,西班牙、佛蘭西仿而行之。及荷蘭叛西班牙,廣借國債以應軍需,卒收其效而成獨立之國。於是國債盛行,西曆一千六百八十八年英國亦募債,戰爭迭起,積年增多,至一千八百七十年英吉利負債八億萬鎊。佛蘭西五億五千萬鎊,俄羅斯三億萬鎊,美利堅合眾國五億三幹二百四十萬鎊,其他各國莫不有債。即以英國而論,歲出利息二千四百二十七萬鎊,歲入租稅七千一百四十五萬鎊,計十一年金額乃能償清。當時全國戶口三千八十人,每人分計負債有一百一十餘圓之多雲。

  世人皆謂西戎樂戰,窮兵黷武,惟意所欲,蓋由於府帑之充溢,金穀之富饒。此其說誤矣。既而知其國債之巨,又謬疑府藏空虛,國計窘迫,一若負債累累不可計長久者。抑又非也。泰西諸國必預計一歲出入之款,量出為入,無所蓄積,國家一旦有大兵革、大政事,乃大開議院,議加征重賦。重賦加征之不足,於是議借債。餘嘗考其故,大概有二:一則內憂外患,紛爭迭起,因以師旅,重以饑饉。當全國人民安危之所系則議借債,此則暫紓目前之急,不得已而為之,如荷蘭之叛西班牙、米利堅之拒英吉利是也。一則汽車、鐵路、治河、墾田,經始大利,必集鉅款。為全國人民公益之所關則議借債,此則豫計後來之利,有所為而為之,如日爾曼之開礦山、俄羅斯之造鐵路是也。夫有國家者既不能如人之一身,有恆產,有生計;亦不能竭國家所有而抵償於人。負債既重,終不能不分其負擔於人民,取償於租稅。租稅過重,民不能堪,國必隨弱。故國債一事非出於治窮無術,則實不應舉。荷蘭因負債過巨,橫徵暴斂以還國債,卒以弱國。雖然因軍事而借,則譬如祖父艱難拮据為子孫圖生業,所負之債己不能償,而責償於子孫,為子孫者自不得辭。由公益而借,則譬如工廠田野荒蕪不治,召集農工為之墾辟,即以其墾辟所得之利以養農工,農工亦與分其利。故因一時窘迫,勢出於不容己,偶一為之亦不妨也。泰西政體,君臣上下休戚相關,富家巨室知國家借債所以衛我室家,謀我田廬,而同袍同澤、並力合作之氣一倡百和,未嘗不輦金輸粟爭先而恐後,則其稱貸也不難。逮夫事既平定,出貲者歲給余息尚有微利,與自營生計無異,則其征償也亦不迫。既為諸國習見之事,又非計日促償之款,第分其歲入之一二以為子金,則其供息也亦不甚累。又況富商巨室屢輸於公,則下之於上患難與同,憂樂與共,相維相系之義日益深,而國本日益固。西人每謂社稷可滅而國不可亡,國債亦居其一端。是故內國之債雖高如山阜、浩如淵海,西人視之若尋常不為怪也。若夫外國之債,則泰西之譚經濟者皆比之蝥蠹,動色相戒,即時會方殷,後益極大,猶不敢不周詳審重,極之計窮策盡而後舉事。

  蓋內國債雖有利有害,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其利害系于一國。外國債則利在一時而害貽於他日,且利在鄰國而害中於本邦。但使借債過一千萬,則每歲供數十萬之息,比之古人和戎歲幣猶有甚焉。近者如土耳其、如埃及,皆以負債之故國庫匱乏,岌岌可危,其覆轍可鑒也。而或者西人乃謂弱小之國利於借債,負債愈重,則所借之大國慮其損失必加保護,而國可賴以不亡。嗟夫,有國家者設想至此,是所謂自暴自棄不足有為者矣!尚足與言哉?尚足與言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