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亭林文集 | 上頁 下頁 |
廟號議 |
|
臣聞之禮曰:「祖有功而宗有德。」 昔在商時,賢聖之君六七作而稱宗者三:太宗、中宗、高宗而已。漢室之興,文曰太宗,武曰世宗,宣曰中宗,惠、景、昭三帝皆不稱宗,是知帝以系君人之統,宗以表前人之德,是以帝祧而宗不祧,此仁之至,義之盡也。本朝循唐宋之制,二祖以下列聖無不稱宗,若建文君及景皇帝皆履帝位而不終,故憲宗之追諡郕戾王也,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夫稱帝以致其仁,不稱宗以致其義,萬世之下,無可覆議者矣。惟建文君未追諡,二百年以來臣子之情有遺恫焉,而南渡之初,乃追上建文君諡曰嗣天章道誠懿淵恭覲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廟號惠宗:追上景皇帝諡曰: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 夫代宗二字,惟唐有之。唐諱世,改世曰代,代宗即世宗也。本朝既有世宗,而複號代宗可乎?惠宗二字,元人之所以號其末帝者也。加之建文君,似亦未協。臣請勅廷臣會議:景皇帝宜從成化之諡,建文君可別上尊諡,而皆不必稱宗。若以除去尊號為嫌,則古之人有行之者矣。漢王莽上元帝廟號曰高宗,成帝廟號統宗,平帝廟號元宗,建武中皆去之。後漢和帝廟號穆宗,安帝廟號恭宗,順帝廟號敬宗,桓帝廟號威宗。初平元年,有司奏:「四帝無功德,不宜稱宗,請除尊號。」 制曰:「可。」 唐高宗太子弘追諡孝敬皇帝,廟號義宗。開元六年有司上言:「准禮不合稱宗。」 於是停義宗之號,當時之人未有非之者也。又按唐書,德宗初立,禮儀使吏部尚書顏真卿上言:上元中,政在宮壼,始增祖宗之諡。玄宗末,姦臣竊命,列聖之諡有加至十一字者。按周之文武,言文不稱武,言武不稱文,豈盛德所不優乎?蓋稱其至者故也。故諡多不為褎,少不為貶。今列聖諡號太廣,有踰古制,請自中宗以上皆從初諡:睿宗曰聖真皇帝,玄宗曰孝明皇帝,肅宗曰孝宣皇帝,以省文尚質,正名敦本。」 上命百官集議,儒學之士皆從真卿議,獨兵部侍郎袁傪官以兵進奏言:「陵廟玉冊木主皆已刊勒,不可輕改。」 事遂寢。不知陵中玉冊所刻,乃初諡也。史家之言亦以真卿為是。今若裁二帝之稱宗,以致嚴于二祖列宗,此則酌文質之中,而體親親之殺者也,亦何嫌乎?臣又按大明會典(自注:引會典有闕。蓋自正統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張氏崩,上尊諡曰誠孝恭肅明德宏仁順天啟聖太皇太后,後遂因之。此楊士奇、胡濙諸臣不學之故也。)及世宗實錄:成化二十三年,孝宗即位,追上母妃紀氏尊諡曰孝穆慈惠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皇太后;弘治十七年,上聖慈仁壽太皇太后周氏尊諡曰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成聖太皇太后;嘉靖二年,追上壽安皇太后邵氏尊諡曰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佑聖皇太后,七年複追稱太皇太后。十五年,上諭夏言以皇太后、太皇太后乃生時尊稱,似當更定。東閣集議上言:「孝肅太皇太后請止稱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成聖皇后,不用睿字,孝穆皇太后止稱孝穆慈惠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皇后,孝惠太皇太后止稱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祐聖皇后,俱不用純字。則嫡庶之稱可別,夫婦之分無嫌,尊親之道兼盡。」 上從之。此則皇太后、太皇太后之稱,第致尊于生事之時,而不加之升祔之後,可以垂法於後世矣。南渡之初,尊皇妣某氏曰孝誠端惠慈順貞穆皇太后,皇祖妣鄭氏曰孝甯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后,當日禮臣亦未稽之於會典也。臣考唐書後妃傳,順宗莊憲皇后王氏崩,初稱諡曰莊憲皇太后,禮儀使鄭絪議:「秦、漢以來,天子之後稱皇后,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崩亦如之。加『太』者,所以別尊稱也。若諡冊入陵,神主入廟,即當除去『太』字。開元六年,太常奏昭成皇太后諡號曰:『入廟稱後,義系於夫;在朝稱太后,義系於子。』此載諸史冊,垂之不刊」者也。宋史禮院亦言:「太者生事之禮,不當施於宗廟。」 而通鑒梁豫章王棟即位,追尊其祖母金華敬妃為敬太皇太后。胡三省注亦以為非。又考宋臣呂祖謙讀詩記曰:「摯仲氏任,系其夫而言也,太任,系其子而言也。」 稽之故事,合之經義,太之一字實不可通,所當循嘉靖十五年之例,一體改正者也。臣又恭讀烈皇帝尊號有揆文奮武四字,按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 孔安國傳曰:「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三百里皆同。」 又曰:「文教外之二百里奮武衛,天子所以安。」 蔡沈傳曰:「綏服內取王城千里,外取荒服千里,介於內外之間,故以內三百里揆文教,外二百里奮武衛。」 文義甚明,用之尊諡,實所未安。臣聞當日南京新立,邦禮繁多,禮部尚書顧錫疇素不考古,一切諡號悉聽其門人謝複元撰定,以不學之宗伯,任委巷之小夫,逞其胸臆,目無旁人,以至諡冊一頒,天下用為譏笑。今當聖明禦極之日,可不亟為更定乎?記曰:「非天子不議禮。」 孟子曰:「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定一代尊親之制,以告宗廟,以垂子孫,事如有待,臣不勝惓惓。謹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