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長城


  春秋之世,田有封洫,故隨地可以設關。而殲陌之間一縱一橫,亦非戎車之利也。觀國佐之對晉人則可知矣,至於戰國,井田始廢,而車變為騎,於是寇鈔易而防守難,不得已而有長城之築。《史記·蘇代傳》:「燕王曰:『齊有長城拒防,足以為塞。』」《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齊閔王築防,以為長城。」《續漢志》:「濟北國盧有長城,至東海。」《泰山記》:「泰山西有長城,緣河經泰山,一千餘裡,至琅邪台入海。」此齊之長城也。《史記·秦本紀》:「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蘇秦傳》:「說魏襄王曰:『西有長城之界。』」《竹書紀年》:「惠成王十二年,龍賈帥師築長城於西邊。」此魏之長城也。

  《續漢志》:「河南郡卷有長城,經陽武到密。」此韓之長城也。《水經注》:「盛弘之雲:葉東界有故城始犨縣,東至瀙水,達沘陽,南北數百里,號為方城,一謂之長城。」《郡國志》曰:「葉縣有長城,曰方城。」此楚之長城也。若《趙世家》:「成侯六年,中山築長城,」又言:「肅侯十六年,築長城。」則趙與中山亦有長城矣。以此言之,中國多有長城,不但北邊也。

  其在北邊者,《史記·匈奴傳》:「秦宣太后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此秦之長城也。《魏世家》:「惠王十九年,築長城,塞固陽。」此魏之長城也。《匈奴傳》又言:「趙武靈王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此趙之長城也。燕將秦開襲破東胡,東胡卻千余裡,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此燕之長城也。秦滅六國,而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雲陽,因邊山險壍溪穀可繕者治之,起臨桃,至遼東,萬餘裡。又度河據陽山北假中。此秦並天下之後所築之長城也。自此以往,則漢武帝元朔二年,遣將軍衛青等擊匈奴,取河南地,築朔方,複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為固。魏明元帝泰常八年二月戊辰,築長城於長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餘裡。大武帝太平真君七年五月丙戌,發司、幽、定、冀四州十萬人築城。

  上塞圍,起上穀,西至河,廣袤皆千里。北齊文宣帝天保三年十月乙未,起長城自黃護嶺北至社平戍四百餘裡,立三十六戍。六年,發民一百八十萬築長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餘裡。先是,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於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裡,率十裡一戍,其要害置州鎮凡二十五所。八年,于長城內築重城。自庫洛拔而東至於塢紇戍,凡四百餘裡,而《斛律羨傳》雲:「羨以北鹵屢犯邊,須備不虞。自庫堆戍東距於海,隨山屈曲二千餘裡,其間二百里中,凡有險要,或斬山築城,或斷穀起障,並置立戍邏五十餘所。

  周宣帝大象元年六月,發山東諸州民修長城,立亭障,西自雁門,東至碣石。隋文帝開皇元年四月,發稽胡修築長城。五年,使司農少卿崔仲方發丁三萬,于朔方靈武築長城,東距黃河,西至綏州,南至勃出嶺,綿曆七百里。六年二月丁亥,複令崔仲方發丁十五萬,于朔方以東,緣邊險要築數十城。七年,發丁男十萬余人修長城。大業三年七月,發丁男百余萬築長城,西逾榆林,東至紫河。四年七月辛巳,發丁男二十余萬築長城,自榆林穀而東。此又後史所載繼築長城之事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