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太原


  太原府在唐為北都。《唐書·地理志》曰:「晉陽宮,在都之西北。宮城週二千五百二十步,崇四丈八尺,都城左汾右晉,潛丘在中。長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廣三千一百二十二步,周萬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崇四丈。汾東曰東城,貞觀十一年長史李勣築。兩城之間有中城,武后時築,以合東城。宮南有大明城,故宮城也。宮城東有起義堂,倉城中有受瑞壇。當日規模之閎壯可見。自齊神武創建別都,與鄴城東西並立。隋煬繼修宮室。唐高祖因以克關中,有天下。則大以後名為北都。五代李氏、石氏、劉氏三主皆興於此。及劉繼元之降,宋太宗以此地久為創霸之府;又宋主大火,有參,辰不兩盛之說,於是一舉而焚之矣。

  《宋史·太宗紀》:「太平興國四年五月戊子,以榆次縣為新並州。乙未,築新城。丙申,幸城北禦沙河門樓,盡徙餘民於新城,遣使督之,既出,即命縱火。丁酉,以行宮為平晉寺,」陸遊《老學庵筆記》曰:「大宋太平興國四年,平太原,降為並州,廢舊城,徙州於榆次。」今太原則又非榆次,乃三交城也。城在舊城東北三十裡,亦形勝之地,本名故軍,又嘗為唐明鎮,有晉文公廟,甚盛。平太原後三年,帥潘美奏乞以為並州,從之,於是徙晉文公廟,以廟之故址為州治。又徙陽曲縣放三交,而榆次複為縣。然則今之太原府乃三交城,而太原縣不過唐都城之一隅耳。其遺文舊績,一切不可得而見矣。

  《舊唐書·崔神慶傳》曰:「則天時,擢拜並州長史。先是並州有東西二城,隔汾水,神慶始築城相接,每歲省防禦兵數千人,邊州甚以為便。」此即《志》所雲「兩城之間有中城」者也。汾水湍悍,古人何以架橋立城如此之易?如長安東,中,西三渭橋,昔為方軌,而今則咸陽縣每至冬月,乃設一版河陽驛,杜預所立浮橋,其遺跡亦複泯然。蒲津鐵牛,求一僧懷丙,其人不可得。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不但坐而論道者不如古人而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