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史記


  《史記·秦始皇本紀》末雲:「宣公初志潤月。」然則宣公以前皆無潤,每三十年多一年,與諸國之史皆不合矣,則秦之所用者何正邪?

  子長作《史記》,在武帝太初中。《高祖功臣年表》平陽侯下雲:「元鼎三年,今侯宗元年。」今侯者,作《史記》時見為侯也。下又雲:「征和二年,侯宗坐太子死,國除。」則後人所續也。卷中書征和者二,後元者一。《惠景問候者年表》書征和者一,後元者三。《建元以來侯者年表》書征和者二。《漢興將相年表》有天漢、太始、征和、後元以至昭、宣、元、成諸號,曆書亦同。《楚元王世家》書地節二年;《齊悼惠王世家》書建始三年者二;《曹相國世家》書征和二年;《賈誼傳》賈嘉至孝昭時列為九卿;《田叔傳》、《匈奴傳》、《衛將軍傳》未有戾太子及巫蠱事;《司馬相如傳》讚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皆後人所續也。

  《河渠書》東海引钜定,《漢書·溝洫志》因之,「東海」疑是「北海」之誤,按《地理志》齊郡縣十二,其五曰矩定,下雲:「馬車讀水首受钜定,東北至琅槐入海。」又千乘郡博昌下雲:「博水東北至矩定人馬車瀆。」而《孝武紀》曰:「征和四年春正月,行幸東菜,臨大海。三月,上耕於钜定,還幸泰山,修封。」計其道裡亦當在齊,去東海遠矣。

  凡世家多本之《左氏傳》,其與傳不同者,皆當以左氏為正。《齊世家》:「吾大公望子久矣。」此是妄為之說,周之大王,齊之大公,吳之太伯,有國之始祖謂之太祖。其義一也。

  《趙世家》:「趙簡子除三年之喪,期而已。」此因《左傳》:「降於喪食」之文而誤為之解,本無其事。

  敬侯十一年,魏、韓、趙共滅晉,分其地,成侯十六年,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此文重出。

  《田敬仲完世家》:「敬仲之如齊,以陳氏為田氏,」此亦太史公之誤。《奮秋傳》未有稱田者,至戰國時始為田耳。《仲尼弟子傳》:「公孫龍,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歲。」按《漢朽》注:「公孫龍,趙人,為堅白異同之說者,與平原君同時,去夫子近二百年。」殆非也。且雲少孔子五十三歲,則當田常伐魯之年僅十三四歲爾,而曰「子張、子石請行」,豈甘羅、外黃舍人兒之比乎?《商君傳》:「以較為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此必安邑字誤,其下文曰:「魏惠王使使割河西之地,獻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樑。」乃是自安邑徙都之事耳,安邑,魏都,其王在焉,豈得圍而便降?《秦本紀》:「昭王二十一年,魏獻安邑。」若已降於五十年之前,何煩再獻乎?《虞卿傳》樓昌、樓緩恐是一人,虞卿進說亦是一事。記者或以為趙王不聽,或以為聽之。太史公兩收之,而不覺其重爾。

  燕王遺約間書,恐即樂毅事,而傳者誤以為其子。然以二事相校,在樂毅當日,惠王信讒易將,不得不奔,其後往來複通燕,亦未失故君之禮。若樂間不過以言之不聽,而遂懟君、絕君,雖遺之書而不顧,此小丈夫之悻悻者矣。《屈原傳》:「雖放流,睠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似屈原放流于懷王之時,又雲:「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則實在頃襄之時矣。放流一節當在此文之下,太史公信筆書之,失其次序爾。

  隨何說英布,當書九江王,不當書淮南王。歸漢之後,始立為淮南土也。蓋采之諸書,其稱未一。

  《淮陰侯傳》光雲范陽辯士蒯通,後雲齊人蒯通,一傳互韓王信說漢王語,乃淮陰侯韓信語也,以同姓名而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